转向架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分析及其处理措施

2014-08-07 23:59赵言贵李广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14期
关键词:转向架动车组

赵言贵+李广明

摘要:笔者所在公司在动车组转向架检修过程中,发现某个转向架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表面存在异常损伤。文章简要介绍了该动车组转向架牵引电机安装座特殊损伤的情况,并针对该损伤产生的几种可能原因如牵引电机电击、材料缺陷、电化学腐蚀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为避免该种损伤的发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提出了具体修复检修的方法。

关键词:动车组;转向架;牵引电机;安装座;电化学腐蚀;材料缺陷

中图分类号:U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1-0067-02

1现象描述

我公司在动车组转向架检修过程中,发现某个转向架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表面存在异常损伤。该损伤集中在牵引电机安装座螺纹孔周围,呈密集麻点及若干深坑状态,损伤面积大,最深处达2mm,具体如图1所示:

图1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图

目前检修标准中动车组转向架各吊座加工面损伤按照麻点状、线性、平面损伤等进行分类并确定判定要求,上述损伤类型大体由磕碰或挤压等导致,而通过对该构架电机吊座损伤部位的检查,发现此次电机吊座损伤异于往常磕碰或挤压造成的现象,该现象为初次出现,在检修规程中无相应的检修标准及检修要求可

参照。

2原因分析

2.1遭受电击

牵引电机接地线状态异常,例如接触不良、虚接、运用过程中遭受打击断裂、脱落等,导致电机接地线失效进而使安装座局部表面遭到电击。(1)分解原装牵引电机,重点查看牵引电机安装座对应表面、电机插头线缆绝缘情况、接地线组装位置等,除对应安装面有锈蚀外,并无其他异常。(2)对应位置联轴节、轴箱轴承齿轮箱、接地线组成等相关部件分解检修,未发现类似电机异常现象。(3)从运用部门反馈的运用信息得出,运用过程中该列车未出现异常传感信号及该位置未更换过零部件。据此,可排除损伤部位受电击致损伤的可能。

2.2材料缺陷

钢件材料不同,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等均有差异,且钢材原材料制造缺陷,如气孔、锈蚀、砂眼等,列车在复杂的线路运行环境中可能损伤扩大加重。

为分析损伤位置原材料情况,首先对损伤安装座的成分进行化验,对存在损伤的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取样分析,第一次在发生损伤位置左侧取样经专业的检测机构检查,依据GB/T1591-2008标准作出的检测,首次检测结果见图2,表明仅碳含量偏高,经分析认为,首次取样损伤处表面坑洞含外来杂质较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于是再次取样分析,在损伤部位的右侧处,第二次检测得出结果见图3。从检测结果来看,损伤部位安装座使用材料与设计要求一致,排除牵引电机安装座用料错误的可能。

图2检测结果1

图3检测结果2

2.3电化学腐蚀形成

在列车检修及运行过程中,若安装座表面侵入腐蚀物质,金属与该物质间组成两个电极,形成腐蚀原电池,长期作用下导致表面被腐蚀严重。

在检查牵引电机对应部位时,也发现有锈蚀情况,不过牵引电机安装座只为表面浮锈形态,使用砂纸把浮锈打磨消除后,有鳞片状极浅阶梯。

从材料腐蚀的分类我们可以知道,根据材料所处的介质和环境不同,可以分为干燥气体腐蚀、电解液中的腐蚀、非电解液中的腐蚀、物理协同环境下的腐蚀以及其他严酷和极端条件环境下的腐蚀。显而易见,该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可以排除干燥气体腐蚀、严酷和极端条件环境下的腐蚀两种情况,而动车组的运行环境中,非电解质的卤代烃和有机液体侵入牵引电机安装座表面概率极小,非电解液中的腐蚀也可以排除。动车组运行过程中,一定条件下痕量(化学中指极少的量)水可以通过螺栓孔、缝隙进入,进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在目前材料腐蚀科学研究中,电化学腐蚀双电层理论解释的金属损伤现象,较为类似此次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情况,即一金属面损伤严重,另一对应金属面损伤不明显。

3处理措施

针对上述可能产生损伤的原因,为避免再次发生同类损伤,给相关的生产、运用部门明确技术要求如下:(1)转向架零部件分解过程中,加强对电器电线接头、端子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分解下的零部件保留原有装用位置信息,以备后续检修过程中发现问题追溯检查。(2)转向架构架及各零部件检修、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全过程禁止私自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同时零部件安装前,保证安装表面清洁。(3)转向架运用过程中,如有牵引电机接地线断裂、脱落、接触不良等情况更换的,须做好相关记录并反馈技术部门。

该情况属偶发的化学腐蚀个例事件,虽不会影响零部件检修后的正常装配,考虑到转向架外观质量,对该构架的电机吊座损伤部位进行焊接修复后使用,具体如下:(1)该构架进行焊补修复;准备500AMAG电焊机、砂轮机、铰刀、磨棒、砂轮片以及CHW-55CNH或JM-55II焊丝。(2)焊修前对该构架的电机安装座宽度尺寸及螺纹孔(通止规检测)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3)对缺陷附近的螺纹孔使用防护堵或其他遮盖物(防火)进行防护;对加工面使用防火遮盖物进行防护,防止焊接飞溅到加工面上。使用铰刀或磨棒打磨去除电化学腐蚀形成的缺陷并露出金属光泽,挖处缺陷时,避免形成尖角,拐角处顺滑过渡以防止尖角处融合不良,打磨后MT探伤,不得有磁痕聚集。(4)补焊电流为190~210A,电压为23~25V,多层焊接应严格控制层间温度,第一层冷却后方可进行第二层的焊接;后层焊前必须去除氧化皮和熔渣等;焊后焊缝需高出上表面2~3mm,便于打磨。(5)对焊补部位进行打磨,先粗磨再研磨,研磨时注意不得伤及安装座的非焊补区域,打磨后焊补区域与周边加工面齐平。(6)焊补修复后进行修复的部位表面进行磁粉探伤检查,要求无缺陷性磁粉聚集现象。(7)焊补修复后进行构架相关尺寸检测,须符合检修规程及制造技术条件的要求,电机安装座宽度符合图纸尺寸要求,螺纹孔通止规检测须保证合格。

存在损伤的牵引电机安装座焊补修复后的状态

如下:

图4修复后的状态

4总结

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制动夹钳安装座位置,由于组装时不需要作防腐蚀处理,所以检修过程中经常发现该部位的锈蚀,绝大多数为表面浮锈,用砂纸可以擦拭干净,偶有较深锈蚀但也不影响使用,类似该构架电机吊座损伤情况罕见,这也说明在复杂的运行环境中,同时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转向架构架各吊座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腐蚀损伤。所以在检修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出损伤的原因,避免类似损伤的再次发生。

作者简介:赵言贵(1979-),男,山东烟台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在读工程硕士,研究方向:高速动车组检修。

endprint

摘要:笔者所在公司在动车组转向架检修过程中,发现某个转向架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表面存在异常损伤。文章简要介绍了该动车组转向架牵引电机安装座特殊损伤的情况,并针对该损伤产生的几种可能原因如牵引电机电击、材料缺陷、电化学腐蚀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为避免该种损伤的发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提出了具体修复检修的方法。

关键词:动车组;转向架;牵引电机;安装座;电化学腐蚀;材料缺陷

中图分类号:U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1-0067-02

1现象描述

我公司在动车组转向架检修过程中,发现某个转向架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表面存在异常损伤。该损伤集中在牵引电机安装座螺纹孔周围,呈密集麻点及若干深坑状态,损伤面积大,最深处达2mm,具体如图1所示:

图1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图

目前检修标准中动车组转向架各吊座加工面损伤按照麻点状、线性、平面损伤等进行分类并确定判定要求,上述损伤类型大体由磕碰或挤压等导致,而通过对该构架电机吊座损伤部位的检查,发现此次电机吊座损伤异于往常磕碰或挤压造成的现象,该现象为初次出现,在检修规程中无相应的检修标准及检修要求可

参照。

2原因分析

2.1遭受电击

牵引电机接地线状态异常,例如接触不良、虚接、运用过程中遭受打击断裂、脱落等,导致电机接地线失效进而使安装座局部表面遭到电击。(1)分解原装牵引电机,重点查看牵引电机安装座对应表面、电机插头线缆绝缘情况、接地线组装位置等,除对应安装面有锈蚀外,并无其他异常。(2)对应位置联轴节、轴箱轴承齿轮箱、接地线组成等相关部件分解检修,未发现类似电机异常现象。(3)从运用部门反馈的运用信息得出,运用过程中该列车未出现异常传感信号及该位置未更换过零部件。据此,可排除损伤部位受电击致损伤的可能。

2.2材料缺陷

钢件材料不同,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等均有差异,且钢材原材料制造缺陷,如气孔、锈蚀、砂眼等,列车在复杂的线路运行环境中可能损伤扩大加重。

为分析损伤位置原材料情况,首先对损伤安装座的成分进行化验,对存在损伤的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取样分析,第一次在发生损伤位置左侧取样经专业的检测机构检查,依据GB/T1591-2008标准作出的检测,首次检测结果见图2,表明仅碳含量偏高,经分析认为,首次取样损伤处表面坑洞含外来杂质较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于是再次取样分析,在损伤部位的右侧处,第二次检测得出结果见图3。从检测结果来看,损伤部位安装座使用材料与设计要求一致,排除牵引电机安装座用料错误的可能。

图2检测结果1

图3检测结果2

2.3电化学腐蚀形成

在列车检修及运行过程中,若安装座表面侵入腐蚀物质,金属与该物质间组成两个电极,形成腐蚀原电池,长期作用下导致表面被腐蚀严重。

在检查牵引电机对应部位时,也发现有锈蚀情况,不过牵引电机安装座只为表面浮锈形态,使用砂纸把浮锈打磨消除后,有鳞片状极浅阶梯。

从材料腐蚀的分类我们可以知道,根据材料所处的介质和环境不同,可以分为干燥气体腐蚀、电解液中的腐蚀、非电解液中的腐蚀、物理协同环境下的腐蚀以及其他严酷和极端条件环境下的腐蚀。显而易见,该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可以排除干燥气体腐蚀、严酷和极端条件环境下的腐蚀两种情况,而动车组的运行环境中,非电解质的卤代烃和有机液体侵入牵引电机安装座表面概率极小,非电解液中的腐蚀也可以排除。动车组运行过程中,一定条件下痕量(化学中指极少的量)水可以通过螺栓孔、缝隙进入,进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在目前材料腐蚀科学研究中,电化学腐蚀双电层理论解释的金属损伤现象,较为类似此次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情况,即一金属面损伤严重,另一对应金属面损伤不明显。

3处理措施

针对上述可能产生损伤的原因,为避免再次发生同类损伤,给相关的生产、运用部门明确技术要求如下:(1)转向架零部件分解过程中,加强对电器电线接头、端子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分解下的零部件保留原有装用位置信息,以备后续检修过程中发现问题追溯检查。(2)转向架构架及各零部件检修、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全过程禁止私自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同时零部件安装前,保证安装表面清洁。(3)转向架运用过程中,如有牵引电机接地线断裂、脱落、接触不良等情况更换的,须做好相关记录并反馈技术部门。

该情况属偶发的化学腐蚀个例事件,虽不会影响零部件检修后的正常装配,考虑到转向架外观质量,对该构架的电机吊座损伤部位进行焊接修复后使用,具体如下:(1)该构架进行焊补修复;准备500AMAG电焊机、砂轮机、铰刀、磨棒、砂轮片以及CHW-55CNH或JM-55II焊丝。(2)焊修前对该构架的电机安装座宽度尺寸及螺纹孔(通止规检测)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3)对缺陷附近的螺纹孔使用防护堵或其他遮盖物(防火)进行防护;对加工面使用防火遮盖物进行防护,防止焊接飞溅到加工面上。使用铰刀或磨棒打磨去除电化学腐蚀形成的缺陷并露出金属光泽,挖处缺陷时,避免形成尖角,拐角处顺滑过渡以防止尖角处融合不良,打磨后MT探伤,不得有磁痕聚集。(4)补焊电流为190~210A,电压为23~25V,多层焊接应严格控制层间温度,第一层冷却后方可进行第二层的焊接;后层焊前必须去除氧化皮和熔渣等;焊后焊缝需高出上表面2~3mm,便于打磨。(5)对焊补部位进行打磨,先粗磨再研磨,研磨时注意不得伤及安装座的非焊补区域,打磨后焊补区域与周边加工面齐平。(6)焊补修复后进行修复的部位表面进行磁粉探伤检查,要求无缺陷性磁粉聚集现象。(7)焊补修复后进行构架相关尺寸检测,须符合检修规程及制造技术条件的要求,电机安装座宽度符合图纸尺寸要求,螺纹孔通止规检测须保证合格。

存在损伤的牵引电机安装座焊补修复后的状态

如下:

图4修复后的状态

4总结

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制动夹钳安装座位置,由于组装时不需要作防腐蚀处理,所以检修过程中经常发现该部位的锈蚀,绝大多数为表面浮锈,用砂纸可以擦拭干净,偶有较深锈蚀但也不影响使用,类似该构架电机吊座损伤情况罕见,这也说明在复杂的运行环境中,同时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转向架构架各吊座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腐蚀损伤。所以在检修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出损伤的原因,避免类似损伤的再次发生。

作者简介:赵言贵(1979-),男,山东烟台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在读工程硕士,研究方向:高速动车组检修。

endprint

摘要:笔者所在公司在动车组转向架检修过程中,发现某个转向架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表面存在异常损伤。文章简要介绍了该动车组转向架牵引电机安装座特殊损伤的情况,并针对该损伤产生的几种可能原因如牵引电机电击、材料缺陷、电化学腐蚀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为避免该种损伤的发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提出了具体修复检修的方法。

关键词:动车组;转向架;牵引电机;安装座;电化学腐蚀;材料缺陷

中图分类号:U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1-0067-02

1现象描述

我公司在动车组转向架检修过程中,发现某个转向架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表面存在异常损伤。该损伤集中在牵引电机安装座螺纹孔周围,呈密集麻点及若干深坑状态,损伤面积大,最深处达2mm,具体如图1所示:

图1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图

目前检修标准中动车组转向架各吊座加工面损伤按照麻点状、线性、平面损伤等进行分类并确定判定要求,上述损伤类型大体由磕碰或挤压等导致,而通过对该构架电机吊座损伤部位的检查,发现此次电机吊座损伤异于往常磕碰或挤压造成的现象,该现象为初次出现,在检修规程中无相应的检修标准及检修要求可

参照。

2原因分析

2.1遭受电击

牵引电机接地线状态异常,例如接触不良、虚接、运用过程中遭受打击断裂、脱落等,导致电机接地线失效进而使安装座局部表面遭到电击。(1)分解原装牵引电机,重点查看牵引电机安装座对应表面、电机插头线缆绝缘情况、接地线组装位置等,除对应安装面有锈蚀外,并无其他异常。(2)对应位置联轴节、轴箱轴承齿轮箱、接地线组成等相关部件分解检修,未发现类似电机异常现象。(3)从运用部门反馈的运用信息得出,运用过程中该列车未出现异常传感信号及该位置未更换过零部件。据此,可排除损伤部位受电击致损伤的可能。

2.2材料缺陷

钢件材料不同,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等均有差异,且钢材原材料制造缺陷,如气孔、锈蚀、砂眼等,列车在复杂的线路运行环境中可能损伤扩大加重。

为分析损伤位置原材料情况,首先对损伤安装座的成分进行化验,对存在损伤的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取样分析,第一次在发生损伤位置左侧取样经专业的检测机构检查,依据GB/T1591-2008标准作出的检测,首次检测结果见图2,表明仅碳含量偏高,经分析认为,首次取样损伤处表面坑洞含外来杂质较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于是再次取样分析,在损伤部位的右侧处,第二次检测得出结果见图3。从检测结果来看,损伤部位安装座使用材料与设计要求一致,排除牵引电机安装座用料错误的可能。

图2检测结果1

图3检测结果2

2.3电化学腐蚀形成

在列车检修及运行过程中,若安装座表面侵入腐蚀物质,金属与该物质间组成两个电极,形成腐蚀原电池,长期作用下导致表面被腐蚀严重。

在检查牵引电机对应部位时,也发现有锈蚀情况,不过牵引电机安装座只为表面浮锈形态,使用砂纸把浮锈打磨消除后,有鳞片状极浅阶梯。

从材料腐蚀的分类我们可以知道,根据材料所处的介质和环境不同,可以分为干燥气体腐蚀、电解液中的腐蚀、非电解液中的腐蚀、物理协同环境下的腐蚀以及其他严酷和极端条件环境下的腐蚀。显而易见,该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可以排除干燥气体腐蚀、严酷和极端条件环境下的腐蚀两种情况,而动车组的运行环境中,非电解质的卤代烃和有机液体侵入牵引电机安装座表面概率极小,非电解液中的腐蚀也可以排除。动车组运行过程中,一定条件下痕量(化学中指极少的量)水可以通过螺栓孔、缝隙进入,进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在目前材料腐蚀科学研究中,电化学腐蚀双电层理论解释的金属损伤现象,较为类似此次牵引电机安装座损伤情况,即一金属面损伤严重,另一对应金属面损伤不明显。

3处理措施

针对上述可能产生损伤的原因,为避免再次发生同类损伤,给相关的生产、运用部门明确技术要求如下:(1)转向架零部件分解过程中,加强对电器电线接头、端子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分解下的零部件保留原有装用位置信息,以备后续检修过程中发现问题追溯检查。(2)转向架构架及各零部件检修、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全过程禁止私自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同时零部件安装前,保证安装表面清洁。(3)转向架运用过程中,如有牵引电机接地线断裂、脱落、接触不良等情况更换的,须做好相关记录并反馈技术部门。

该情况属偶发的化学腐蚀个例事件,虽不会影响零部件检修后的正常装配,考虑到转向架外观质量,对该构架的电机吊座损伤部位进行焊接修复后使用,具体如下:(1)该构架进行焊补修复;准备500AMAG电焊机、砂轮机、铰刀、磨棒、砂轮片以及CHW-55CNH或JM-55II焊丝。(2)焊修前对该构架的电机安装座宽度尺寸及螺纹孔(通止规检测)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3)对缺陷附近的螺纹孔使用防护堵或其他遮盖物(防火)进行防护;对加工面使用防火遮盖物进行防护,防止焊接飞溅到加工面上。使用铰刀或磨棒打磨去除电化学腐蚀形成的缺陷并露出金属光泽,挖处缺陷时,避免形成尖角,拐角处顺滑过渡以防止尖角处融合不良,打磨后MT探伤,不得有磁痕聚集。(4)补焊电流为190~210A,电压为23~25V,多层焊接应严格控制层间温度,第一层冷却后方可进行第二层的焊接;后层焊前必须去除氧化皮和熔渣等;焊后焊缝需高出上表面2~3mm,便于打磨。(5)对焊补部位进行打磨,先粗磨再研磨,研磨时注意不得伤及安装座的非焊补区域,打磨后焊补区域与周边加工面齐平。(6)焊补修复后进行修复的部位表面进行磁粉探伤检查,要求无缺陷性磁粉聚集现象。(7)焊补修复后进行构架相关尺寸检测,须符合检修规程及制造技术条件的要求,电机安装座宽度符合图纸尺寸要求,螺纹孔通止规检测须保证合格。

存在损伤的牵引电机安装座焊补修复后的状态

如下:

图4修复后的状态

4总结

构架牵引电机安装座、制动夹钳安装座位置,由于组装时不需要作防腐蚀处理,所以检修过程中经常发现该部位的锈蚀,绝大多数为表面浮锈,用砂纸可以擦拭干净,偶有较深锈蚀但也不影响使用,类似该构架电机吊座损伤情况罕见,这也说明在复杂的运行环境中,同时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转向架构架各吊座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腐蚀损伤。所以在检修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出损伤的原因,避免类似损伤的再次发生。

作者简介:赵言贵(1979-),男,山东烟台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在读工程硕士,研究方向:高速动车组检修。

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向架动车组
低地板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
石太客专动车组低速过调谐区收H码停车问题分析
20t轴重米轨转向架装用摇枕的研制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基于SPS模式的转向架轴箱装配线仿真研究
动车组BTM带内干扰的排查与整治
基于结构应力的转向架构架焊缝疲劳强度研究
CRH3型动车组主变压器M1修检修探讨
CRH3型动车组轮对压装曲线研究
高速铁路动车组站内对标停车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