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阈下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析

2014-08-07 09:15马丽群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视阈教学大纲英语翻译

【摘要】分析教育生态学视阈下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英语翻译教学应合理配置各个生态因子,改善教学生态环境,构建平衡的生态课堂,积极引入开放式、实践性、和谐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35-03

当前社会各个领域中,国际交流活动逐年呈现递增态势,专业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但却出现了翻译人员缺口、素质不高的现象。现阶段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生态失衡、“花盆效应”等问题,教学水平较低,因此,对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生态学简介

所谓教育生态学,就是将教学环境看成生态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和教师是主体,教学环节中的其他因素或构成条件是环境因子,而环境因子中涵盖的与教育有着间接或直接关系的因子则被看成生态因子。由此,学校的教学设备、教材、条件以及校外的市场需求和社会规范等便是教育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教育生态学的要求而言,它着力建立一种教学主体(学生和教师)及其与各个生态因子(教学设备、教材、条件等)之间的和谐、动态、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对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育生态学视阈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适应、密切配合,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

二、教育生态学视阈下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社会各个领域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但实际上却因诸多原因的影响,翻译人员缺口现象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欠合理、教学效果和质量不高。自2003年以来,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年都会举办具有权威性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它的合格率可以直观展现我国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据外文局的数据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二级笔译的合格率为10.09%,二级口译的合格率仅为4.41%;2013年上半年,二级笔译的合格率为10.40%,二级口译的合格率仅为6.10%,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教学生态失衡。生态型教学模式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双向主体性,教材遵循实用性、实践性原则,教学大纲的编制应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教学手段多种多样等教学关键因子的通力合作,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反观现在的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以下教学生态失衡的问题:

第一,教师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生态型教学模式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双向主体性,教育生态学之间的构成部分应该密切配合、和谐相处,以达到各自效用发挥的最大化目的。反观多数学校的英语翻译教学,教师还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教学中多以教师对翻译技巧的教授及例文翻译赏析为主,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

第二,教材选用欠妥。教材是生态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关键因子,恰恰英语翻译教学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故而,教师能否提供理论与实践并存、合理与高效并存的语料,可谓英语翻译教学能够成功的关键。当前,对教材的选用因循守旧、欠缺实用性成分明显,就教材的内容而言,教师多会选用单一教材进行教学讲解,由于教材中的译文多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献和报刊摘录,不免显得与社会脱节,因而,教师无法针对翻译技巧和常见的翻译文体进行全面展示。

第三,教学大纲的编制缺乏实地调查和研究。在实际的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个人专长或喜好为依据,对教学大纲进行编制,忽略了学生的想法,也没有考虑到教学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态因子。教师或相关管理者在教学之初,很少对学生希望收获的知识、已有知识或学习过程中具有的障碍等问题进行实地调查,更不用提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或用人单位的调查了。基于此种环境下的教学大纲,对于诸多高校而言难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目标,而对专业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便只能成为空谈。

第四,教学手段单一。或许是受到外在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的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不够先进,使课堂枯燥无味,缺乏对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满足与培养,也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的实践性不强,与真实的翻译场景相差较大。这种违背生态教育学规律且失衡的教学,不仅会影响到知识的传授,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扼杀。

(二)“花盆效应”明显。所谓“花盆效应”,指的是教师或管理者将某些条件在人为规范下,调节到适宜学生学习的状态,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这种生态环境虽然优越,但因其空间受限,学生的潜力发挥便会受限。此外,一旦学生过分依赖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学生便很难适应。而当前,很多教师在努力制造“花盆效应”来开展教学。

第一,教师多选用文学性的作品进行教学。由于文学性作品具有可读性强、趣味生动、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历史长,以及翻译技巧与范文、例句语料充足等特点,因而成为英语翻译语料的首选。而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文学作品的翻译机会并不多见,商务往来、新闻和科技等具有实用性的翻译文体才是主流,虽然此类文体对措辞或美学方面的要求不高,但是却对译文的精准度和速度等要求极高。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触及实用性较强的翻译文体,造成今后的工作困难或无法胜任工作等问题。

第二,教师多采用过分具体的指导方法,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提前划出或讲解。具体体现在:将难词和生词的词义提前告知学生,同时将长难句和复杂句的句型予以具体分析,最后才让学生进行翻译。虽然最终的结果会比较满意,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翻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困难重重或者是无从下手。

三、对策

基于上述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英语翻译教学,应合理配置各个生态因子,从而改善教学生态环境,构建平衡的生态课堂,积极引入开放式、实践性、和谐性的教学方法。具体对策如下。

(一)构建和谐性课堂。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环境中,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生态因子同处于这一个大环境范畴中,只有生态环境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达到一种理想化的平衡、和谐状态,才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可见,当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生态因子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均达到平衡时,才有利于英语翻译教学最优化效果的实现。诚然,各个生态因子之间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打破了教学生态环境平衡,此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密切关注学生和其他因子的动向,并及时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在必要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来维持教学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同时,要避免话语专权,充分凸显学生在教学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设法使课堂回归自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并支持其个性的稳定发展,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或者是终身发展的机会。教师应改变教学心理,只当引路人,不作学生学习包办者。即教师在授课前,要让学生自主思考,遇到生词则让他们自行查阅,教师不可全部告知,避免学生思维受限,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依赖。

(二)选用及开发实践性强的立体化教材。教师在选择翻译文体时,应尽量选用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实用性较强的文体。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真实的材料开发适合学生就业的实践性强的纸质、电子化、网络化多媒体翻译教材,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所操练的内容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形成良好对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编制科学、岗位针对性强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一是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应先做好调查,比如调查用人单位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需要学生具备什么素质,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岗位对语言能力及其他领域的能力要求等。编制的大纲应有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单一技能的外语人才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应考虑社会需求,制订跨界型、多元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合理设置语言课程与行业课程的比例。最后,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课程标准,使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互相协作,环环相扣,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改革教学方法。就生态学而言,它要求生态系统在开放状态下,实现与外部的信息与能量交换,最终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各个生态因子之间只有保持循环往复的信息交流和能量传递,才能有助于生态环境的和谐。因此,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英语翻译教学应遵循开放式原则。

第一,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摆脱“课本+课堂”教学手段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通过资源的共享,扩充学习资源。教育生态学视阈下,计算机网络被看成关键的生态因子,将其与学生学习进行结合后,能够构建微型的人机关系。教师要做的就是搭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学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的桥梁,然后开展广泛交流,或者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这样一来,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之间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引入实践性教学方法。较之于听读类的基础课程,英语翻译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封闭式的生态环境下,不利于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学校应设法加强与企业合作,特别是与有声望的翻译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锻炼翻译能力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翻译实训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翻译项目和基地等措施,使学生能真实地翻译企业的资料,在学习的同时,产生经济效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应提升文化素养,及时更新知识库,不断丰富阅历。翻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转变,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摆脱对简单字词、语句的操练和汉英之间机械转换的束缚。英语教师应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学习、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深对商务类、机械类、计算机应用类等领域知识的了解,加快对行业知识的熟知,并朝着综合性思维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生(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36页)态视阈下英语翻译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教学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进而为英语翻译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晓芸.谈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翻译教学[J].教育探索,2013(7)

[2]朱巧蓓.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反思[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9)

[3]汤菁菁.论教师在生态英语听说课教学构建中的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1(5)

[4]周芬芬.论翻译生态学视域下的翻译教学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

[5]成怡.翻译教学的生态观: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

[6]李佳.汉语负迁移对高职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22)

[7]张瑞娥,刘霞,陈德用.翻译教学中的主体心理关注与多维导向教学模式构建[J].外语界,2009(2)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GJB327)

【作者简介】马丽群(1967-),壮族,广西田林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

(责编黎原)

猜你喜欢
视阈教学大纲英语翻译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