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改革梦想

2014-08-08 06:53齐骥
现代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改革文化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激活了文化企业,搅动了文化市场,迸发了文化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要求给文化体制改革打开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的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文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之际,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的《论文化体制改革》一书不久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的有力注解,全书彰显了蓬勃发展年代里改革的本色、求真的底色,更折射出文化振兴时代中改革的速度、力度、维度和温度。

改革的速度

在文化创新发展亟需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迎接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大考”的年代里,《论文化体制改革》以翔实的改革案例和生动的改革实践,记录和诠释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十年来,文化体制改革从试点向全面铺开,改革速度不断吹响文化前行的号角,也让文化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从2003年6月21家新闻出版单位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到2010年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工作,从2004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出版国家队”转成企业,确立了自己的市场主体地位到2012年4月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改革实践中,120多家出版传媒集团相继组建,50多家出版传媒企业先后上市,新闻出版业100多项审批事项被减少,50多项审批权被下放,民营书业得到“正名”并有了相关的支持政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十年来,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改革速度不断奏出文化创新的乐章,催生了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并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发出时代强音。一批出版传媒集团相继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融资,一批出版传媒集团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海外市场,在扩大经营规模和壮大自身方面成绩斐然,其骨干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担当起文化发展主力军的重任,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这些改革成就清晰地反映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建立起一个多出精品的长效机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让我们这个时代生产出的精品,为后世留下一份记忆。”

《论文化体制改革》记录的,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激情的改革年代中文化发展的足迹。翻阅书稿,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思维创新、思想雀跃的力量。创新文化观念、创新组织形态、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平台、创新技术手段、创新文化业态、创新管理方式等这些旨在使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更加生气勃勃的改革路径,正逐渐变得清晰务实。

改革的力度

未来的文化改革不但需要新的气象,更需要新的力度。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中来定位和谋划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视角,我们还需要打破文化企业“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的制约,激发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活力的现实路径。《论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为主线,致力于寻求一种基于文化资源禀赋,与文化资本运行并行不悖,并互为杠杆的新范式,从而以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提升,赋予改革强大的力量。

改革创新推动了文化旗舰企业的诞生,赋予了我们更为强大的竞争力。一直以来,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国际市场上,讲述文化产业的“中国故事”,彰显文化市场的“中国智造”一直困扰着文化企业。而国内文化市场上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等现象的存在,又使文化产业难以形成制胜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文化传媒企业发展中的现实困境,作者指出,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经历了改革阵痛的文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摸索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文化资产在市场中发挥了更大作用,在经济运作体系中实现了保值增值,进而诞生了文化旗舰企业。

改革创新释放了文化发展活力,赋予了文化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以市场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发挥市场改革理论与实践,核心在于寻求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这也进一步表明,改革的魄力在于破旧立新的创造。藉此,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既不“刻舟求剑”,又不“闭门造车”地探索改革路径:从物质基础、体制、发展的思路各方面树立跨越式发展的意识,通过行业的跨越、经营地域的跨越和资本市场的跨出去的横纵联合实现产业的跨越发展。唯有“破立并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传统体制,打破按地区、按部门、按行政级次配置出版资源、设置出版机构和分配出版产品的管理模式,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大市场、大流通体系。

改革的维度

如何以改革为主线,致力于寻求一种基于顶层设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何在文化改革发展的难题中,不断啃硬骨头、涉险滩,突破固化的藩篱与壁垒?如何凝聚更广泛的共识与更大的智慧勇气来谋改革?在《论文化体制改革》中,这些改革难题在实践的维度上不断迎刃而解。

改革打开思想闸门。《论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文化体制改革最根本的突破是观念的突破。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首先需要解放思想。书中,作者以“我们不仅要换汤,还要换药,还要把药罐子都砸碎了”来比喻文化体制改革这场攻坚战,其对改革之比喻坚定而执着,直接推动了中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和文化市场的深刻变化。

改革关注现实境遇。《论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改革必须保持适当速度,掌握合理方式,才能稳步前进。在文化体制改革快速推进、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时,作者又定下了“既要改、又要稳”的基调,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而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又要把握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不改导向。

改革聚焦政府创新。《论文化体制改革》提出的“学会用经济、市场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和以“唯物辩证法”的思维促进改革发展的思路表明,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一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预示着一个以市场为主导,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体系渐行渐近。

改革的温度

用文化传达积极的精神信念,给人以希望和动力,用文化改革释放发展红利,洋溢着温暖和勇气,文化体制改革正不断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换档升级。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效应由市场来判断,市场是最客观也是最准确的“决策者”,《论文化体制改革》在诠释文化的改革温度的同时,清醒地表明文化的市场逻辑。

用文化重塑核心价值体系,为呼啸前行的中国列车,增添了恒久强劲的精神动力。文化体制改革正不断助力中华文化产生强大凝聚力,把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但文化本质上是人的生活方式,发掘释放中国梦的文化力量,说到底就是改进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创造一种清正、文明、和谐、自由的新生活。在回顾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审视文化创新突变现实、展望文化建设未来的时间卷轴上,《论文化体制改革》在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梦想的渐近线,释放着中国梦的文化力量,让我们对新的年岁充满期待。

(齐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改革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图说共享发展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