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模式*

2014-08-08 05:57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模式毕业设计

杜 彦 斌

(重庆工商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67)

0 前 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具有总结性的综合性的工程训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及各种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各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如下:

(1) 设计内容方面:题目多年未变,缺乏创新性[1]。教学中侧重学科论,忽视实践论的现象比较普遍,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训练的综合性不足,较多地侧重于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而忽视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有许多新知识、新方法的传授。而新知识、新方法以及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能力对于学生及其未来的工作而言,则更为重要。

(2) 指导方法方面:容易为了毕业设计而设计,缺少向学生介绍和选用生产实践中前沿的、实际的、最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分析软件或设计手段,使得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与工厂实际生产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失去了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有的培养作用,使得学生工作之后感觉毕业设计只是一个教学的环节而对他们的工作没有多大帮助[2]。

(3) 指导教师方面:部分高校指导教师(含部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本身缺乏科研和社会实践背景,缺乏指导毕业设计应有的条件,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而企业指导教师过分强调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与工程性,容易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把关与掌握上缺乏控制[3]。

(4) 本科毕业生方面: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毕业设计态度不够端正,普遍认为毕业设计十分容易,简单设计一下,写完论文就万事大吉,并突出表现在:毕业设计前期学生懒散,不愿花时间、下功夫去做毕业设计,而到后期通过突击完成毕业设计;学习过于功利化,感觉一些新知识、新理论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无帮助,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

目前,国内各高校大力推行协同创新[4]。教育部 “2011计划”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本科毕业设计作为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前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发展协同创新的需求契合点与纽带。国外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尤其重视与研究机构、企业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措施推动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而在本科毕业设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团队精神[5,6]。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毕业设计模式[7,8],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9],使得学生高效的完成毕业设计并得到能力的较大提升[10]。通过实施高校与企业合作实施毕业设计,有助于形成一种联系更为紧密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而通过协同创新,更有助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使得毕业生更好适应企业的环境与发展。现以高校、企业大力发展协同创新合作平台的契机,探索一种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与机制,用以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1 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总体模式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在新形势下所面临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探索一种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及质量;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兴趣,以更为实际、具体的题目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校内教师的业务水平。此外,借助毕业设计可反过来提高高校、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有望形成一种适应于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以及就业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图1 面向产品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模式

2 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流程与机制

现从选题方式、校企双导师指导制、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方式、答辩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流程与机制进行展开论述。

2.1 选题方式

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不允许毕业设计的题目有所重复。通过采用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来自于工程实际,并以新产品协同开发与工程应用为导向,选择正在研发的新产品设计、制造、装配过程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为选题范围,并侧重于“以理论分析与仿真设计为核心”、“以新产品开发为核心”、“以工艺设计为核心”、“以新技术工程应用为核心”、“以试验研究与验证为核心”等模式。这种选题内容具有实用性、广泛性、丰富性、新颖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较大选择范围,而且可结合自己工作意向进行选择,将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可从根本上避免选题重复、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此外,针对以前出现的企业选题范围过大且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一个大题分为几个部分,由多名学生各自承担其中一部分的方式。例如,一台机床由多个部件组成,其设计过程可分为几个部分,由一名或两名学生负责总体方案设计,而其他几个学生侧重于某个部件的设计。针对企业,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其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毕业设计为桥梁实现高校、企业的协同创新与合作。

2.2 校企双导师指导制

毕业设计指导方式采用校企双导师指导制,其中企业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实践指导工作;学校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理论指导部分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校企的指导老师互相协作,共同指导,而在这个协同创新式的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指导老师参与工程实践得到能力的提高,企业指导老师在理论上有所提升,有助于汇集校企智力资源,更好的开展新产品协同创新。此外,这种双导师指导制更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提早接触企业的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于他们以后更好的融入企业有较大帮助。

2.3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方式

由于教学改革以及课时调整,目前本科毕业设计时间越来越短,而毕业设计期间也存在学生就业应聘以及实习占用部分时间的问题,因此给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尤其是校企联合方式也存在学校与企业相隔距离较远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想设计搭建校企联合本科毕业设计协同指导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毕业设计过程的全程管理与进度监控。通过该平台,指导老师下发设计任务以及进度控制,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根据任务安排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按时提交完成内容;双方可以实时沟通与反馈,以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此外,校企联合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保证学生每周到企业1-2次,以通过现场实践解决毕业设计过程的问题,并有助于指导老师掌握学生毕业设计情况;学生每周2-3次跟学校指导老师讨论与汇报毕业设计情况,解决设计过程中的理论问题。

2.4 答辩以及考核方式

实施“以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考核机制,规范答辩流程以及考核方式。(1) 针对该模式对于毕业设计的更高要求,需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考核办法,并制定严格、科学、量化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在这种模式下,毕业设计成绩由企业指导老师评定成绩(约占30%,占比最高以突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学校指导老师评定成绩(约占20%,侧重于理论部分)、专家评审成绩(约占20%)及答辩成绩(约占30%,强调答辩环节)4部分组成,即由指导教师的评分(包括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并且评分含平时成绩以及毕业设计成果评定成绩)、评阅人的评分以及答辩评审小组的评分组成。(2) 组建由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组成的联合答辩评审小组。因为学生选题为企业实际工程问题且侧重于创新应用于实践应用,因此答辩评审老师应有企业的技术人员的参与;而毕业设计也涉及到大学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考核,因此高校教师也应参与毕业设计的答辩评审工作。组成联合答辩评审小组,力争使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判更加客观公正。通过强化评审环节,对于本科毕业生可起到一种鞭策作用,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3) 校企联合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对于毕业设计的考核应侧重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这种毕业设计模式以协同创新为导向并侧重于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因此学生设计出来的产品可能由于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实现实物化,并有可能形成失败的设计方案;企业强调于工程问题的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很多设计过程及成果无法量化。在这种情况下,考核过程应重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而不单单以最终的结果来评定。

3 结 论

本科毕业设计要实现巩固、练习与应用已有知识,并且要学习最新、前沿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经验,以更好的为进入企业工作打好基础。产品协同创新与工程应用是高校、企业合作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纽带,可改善以往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索形成一种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新模式与新机制。采用这种模式,可解决本科毕业设计题目陈旧、缺乏创新的问题;可解决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缺乏兴趣并认为毕业设计跟工厂实际脱节的问题,为以后工作更好的打下基础;同时,校内指导教师经验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可在协同创新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改善。目前,模式已在机械制造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实施过程进行了初步试验与应用,效果较好;在下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中,将逐步拓展这种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至更多的学科领域,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更为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建芳. 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黄永文,王海燕,葛继科. 基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168-170

[3] 石文兵,秦弘琼.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 科技风,2013,14:220

[4] 孙东方. 新建本科院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思考[J]. 教育评论,2013(3):123-125

[5] 王乐梅,张巍,唐宏哲. 中法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的毕业设计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32-135

[6] 李祖超,张利勤. 美日产学研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路径比较分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13(3):41-47.

[7] 白薇,常晓明,杨胜强,等. 着眼于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0):77-78

[8] 何义团,白宁,王志洪,等. 基于导师制的“前移-延展”型本科毕业设计运行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17

[9] 朱雪桢. 依托企业联盟开展毕业综合实践教学[J]. 教育评论,2011(6):30-32

[10] 张林. 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微[J]. 教育评论,2005(4):40-42

猜你喜欢
本科毕业设计模式毕业设计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向彬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浅析本科毕业实习的现状及改进途径
The Characteristics ofEmailLanguage onInternet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