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企业要发展目光瞄向精准农业

2014-08-08 01:01
今日农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化现代农业化肥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多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遥感、远程监控、变率处理设备和决策支持系统“精确耕种”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每平方米的土地都能够得到最准确的分析,并对其进行最佳耕种。

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进步离不开世界。近年来,在国外已日趋成熟的精准农业技术也进入了中国。农业部遥感估产运行系统的投入使用,让中国农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宗农作物估产、重大农业灾害评价、农业预警等方面都得到了质的飞跃。此外,一些省、市将精准农业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实践中,使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设施农业生产中,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管控能力和生产作业的精细化水平,从而推进了北京市种植业生产向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转变,推动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的发展。

这些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连年丰收,2013年取得了总产12038.7亿斤的好成绩。我们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但必须清楚看到,为了保吃饭、保供给,我们以往不得不过度开发农业资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我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保住了产量,却污染了环境。一些地方的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埋下了不少隐患,已到了非下决心治理不可的程度。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国农业将难以为继。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的“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农化行业发展释放出新的利好信号。

国家首次把科技支撑列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化企业要明白其重要意义,关键是要瞄准目标、找到突破口、敢为天下先。如肥料生产企业要在节本增效、提高利用率等方面下功夫,应更多承担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责任,严格根据控肥、控添加剂、高效、安全的要求,积极研发生态、环保、高效的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有机肥、生物肥、增值肥料、植物健康生长型等多功能肥料;农药生产企业要根据高效、长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环境友好型的要求,积极研发土壤调理剂、种子处理剂、微胶囊缓控释剂等新型农药,同时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等。

农化企业为传统农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精准农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农药、化肥的保障。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在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自给自足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科技支撑已成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也应成为农化行业发展新的突破口。为发展我国精准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现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中国生产的粮食这一宏伟愿景,研发生产绿色生态的新型化肥、农药等更是当务之急。

专家指出,中国农业正从传统意义上的精耕细作向精准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演进。从以“靠天”吃饭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向以“看天”吃饭为主的现代农业,以及未来以“用天”吃饭为主的精准农业。精准农业将是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顺应了依靠科技进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形势,也顺应了世界农业发展高、精、准、尖的时代潮流。精准农业的目标就是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单位面积上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农化企业应借力发展、顺势而为、给力快上。

(汪建沃)

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化现代农业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农化人不谈九九六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