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空战1975—1991(上)

2014-08-08 07:57罗山爱张韶华
兵器知识 2014年5期
关键词:安哥拉古巴南非

罗山爱 张韶华

“朋友,我们一起上哪儿去?莫非有什么大事?可人们说:‘你们不要上那里去,我们的鲜血染不红安哥拉土地……”这是南非军人在安哥拉奎托城下激战间隙创作出来的。30多年前,奉行白人种族主义的南非被苏联支持的黑人国家包围,为了维持其种族隔离政策,尤其是对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的“委任统治权”,遭受国际制裁的南非却热衷于与得到苏联、古巴支持的安哥拉政府军对抗,酿成了非洲大陆上最血腥的战争。

“安哥拉悲剧”是20世纪非洲各国悲惨经历的典型代表。从1961年起,这个国家就一直在战争的泥潭中挣扎。最初是当地人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1975年,疲惫的葡萄牙政府决心从这个“非洲越南”的泥沼中脱身(当时葡萄牙总兵力才15万人,在安哥拉伤亡的人数已达3.5万人,安哥拉战争开支占其财政开支的40%),没想到过去在抗葡游击运动中并肩作战的安哥拉各派势力立刻刀兵相见。上世纪80年代初,来自南非、苏联、古巴的“志愿军”又在安哥拉支持各派武装展开漫长的“代理人战争”。甚至在南非放弃种族隔离制度并脱离安哥拉战事后,该国的EO公司(Executive Outcomes,世界上最大的私营雇佣兵公司)仍派“军事专家”帮助安哥拉政府镇压叛军。讽刺的是,这些叛军恰恰是当年南非介入安哥拉内战时的盟友……

事实上,安哥拉战火频仍的真正原因是石油,如果没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石油储量的话,那里的战争不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另外,安哥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冷战后期喜欢到处插手的超级大国不能忽视的。本文将为您讲述大国背景下的安哥拉内战期间的航空兵运用传奇,正是他们在相当程度上左右了战事的走向。三方混战

1975年,急于收场的葡萄牙政府从安哥拉草率撤离殖民军队和侨民,当地社会秩序陷入混乱,而安哥拉各派武装也进入终极角逐阶段。其中,“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简称“安人运”)因在游击运动期间善待葡萄牙战俘并为葡军撤退提供便利,因此在前宗主国的协助下率先获得罗安达等大城市的控制权,并在安哥拉过渡政府中享有主导权。但“安人运”面临着两大强劲对手——霍顿·罗伯特在安布里什建立的“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FNLA,简称“安解阵”),以及由若纳斯·萨文比在万博成立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TA,简称“安盟”)。

相对于竞争者,“安人运”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早在1969年,“安人运”领袖阿戈斯蒂纽·内图就与苏联政府签署条约,许诺赢得政权后将向苏联提供多座军事基地。就在葡萄牙快要放弃安哥拉前夕,苏联向“安人运”提供的武器便送到刚果(布)的买亚-买亚空军基地,然后在同“安人运”、葡萄牙方面沟通后经海运抵达安哥拉首都罗安达。1975年3月,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安人运”方面的热切期盼下,派遣250名古巴军人到安哥拉,帮助“安人运”于同年7月夺取了罗安达全部城区的控制权,将与之抗衡的“安解阵”武装赶到乡下。有意思的是,当“安人运”同“安解阵”火并之际,葡萄牙政府默许本国飞行员驾驶福克F.27运输机在“安解阵”控制区上空进行数十次空中侦察,为“安人运”的胜利做出不小的贡献。

在冷战大背景下,一旦苏联和古巴插手第三世界国家的内战,势必刺激美国和西方做出反应。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简单逻辑,美国中央情报局选择支持活跃于安哥拉北部的“安解阵”。1975年7月,中情局的C-130运输机将储藏于本土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战备仓库的军火送到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空军基地,接着美国空军第437空运联队的C-141运输机将它们运到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最后由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提供卡车,辗转运到安哥拉北部的“安解阵”大本营。据统计,C-141每飞行一次,就要花掉美国纳税人8万美元,而在整个行动中,美国共支出了3200万美元。据一些不确定的消息称,为运送这批军火,美军还出动了驻德国基地的C-54和C-118运输机。看到美国肯出手,害怕安哥拉统一后威胁其安全的扎伊尔政府更加胆大。9月11日,扎伊尔军队用C-130将本国最精锐的第4、7步兵营运到“安解阵”的根据地安布里什,随后扎军又协助其占领重镇卡希托。9月24日,“安人运”的一架原属葡萄牙殖民政府的菲亚特G.91攻击机在卡希托上空实施侦察时被扎军击落,这对“安人运”产生巨大震撼。要知道“安人运”接收的空中力量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架飞机和直升机,且状态极差,菲亚特G.91算是最好的飞机了。

为了给“安人运”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在美国中情局暗中撮合下,南非白人政府也向活跃于安哥拉中部和北部的“安盟”提供军援。由于当时南非的“委任统治地”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与安哥拉接壤,因此对“安盟”的支援也更为便捷和顺畅。1975年9月21日,一支由南非高级军官组成的小组出现在“安盟”总部,主要从事协同作战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安盟”领导人萨文比手里有一架利尔喷气公务机和一架HS-125运输机用于武器走私,它们均由南非雇佣兵驾驶。10月7日,14名随“安盟”行动的南非军事顾问在诺顿马托斯地区与“安人运”一古巴军队作战时阵亡,这是第一批死在安哥拉的南非人。“安人运”一古巴军队之所以取胜,主要是他们获得5辆T-34/85坦克和多架轻型侦察机的支援。诺顿马托斯之败让南非军方大为光火,决定大规模武装入侵安哥拉,以挽回颜面。一周后,南非组建代号“祖鲁”的混编战斗队,包括两个步兵营一个营完全由南非军人组成,另一个营由“安盟”成员组成,他们在南非进行训练,由南非中校丹尼尔·齐宾达指挥。很快,南非空军多架C-130就将这两个步兵营运送到安哥拉中部城市席尔瓦·波尔图(比耶省首府,现名比耶)。他们的奇袭果然见效。“安人运”部队一触即溃,完全不顾古巴友军的死活,不经激战就让出多个战略目标。例如战略要地莫恰梅杰斯的“安人运”官员不跟古巴人打个招呼,就用枪逼着还没撤离的葡萄牙技术人员,驾驶轮渡逃住安全地区。由于“安人运”一古巴军队缺乏起码的制空能力,所以南非空军可以放心大胆地为进攻部队提供补给,至少有两架C-130经停扎伊尔首都金沙萨,以便就近向席尔瓦·波尔图前线运送军火。到1975年11月下旬,“安盟”武装与南非军队在卡金科维附近成功会师,彻底夺取了整个安哥拉中南部。endprint

眼见南非方面进展神速,支持“安解阵”的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趁机“浑水摸鱼”,下令入侵安哥拉富产石油的“飞地”——卡宾达省。在夺取该省重镇洛比托后,为掩盖侵略事实,扎军将政权交给傀儡的“卡宾达飞地解放阵线”(FLEC)。接下来,扎军继续进攻,试图在即将到来的和谈前占领更多的领土。

美国的短暂介入

面对南北夹击,“安人运”主席内图向苏联和古巴发出“请求迅速加大革命支援”的“SOS信号”。11月初,卡斯特罗批准代号“卡罗塔”的军事援助方案,隶属内务部的特种部队与炮兵搭乘苏联安22运输机直飞安哥拉,古巴商船队则负责输送其他后续部队和装备。当年11月11日(安哥拉独立日),在古巴援助下,“安人运”完全控制首都罗安达,并收复了卡宾达省。就在11月11日夜,数万名安哥拉人和各国代表在罗安达出席独立仪式,内图宣布“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它也因此成为非洲大陆上的第47个独立国家。

12月初,安哥拉政府拒绝古巴军事顾问“先北后南”的劝谏,坚持向“安盟”占领的南部交通枢纽基巴拉发起攻击,结果导致莫大的悲剧: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战术配合,安军被南非军队和“安盟”打得落花流水,据西方媒体声称,仅古巴军事顾问团就在此役中牺牲了200多人。由于安哥拉战事扩大,南非继续增兵,除了上文提到的两个步兵营外,又派遣“橙子”和“X射线”步兵营参战,进一步加大对手的军事压力。

遭遇基巴拉之败后,安哥拉领导人的头脑总算;令静下来,更加依赖古巴专家指挥作战。很快,古巴派来一支歼击航空兵大队,他们配备了9架米格-17F和1架米格-15UTI歼击机,除了培训年轻的安哥拉空军,还直接参与打击“安解阵”叛军的行动。该大队由何塞·蒙特斯少校指挥,战斗责任区为“飞地”卡宾达省和安哥拉北部。不久,又一批古巴的米格-21歼击机来到安哥拉,负责南部和东部领空。顺便说一下,古巴领袖卡斯特罗积极支援安哥拉的决定点燃了该国民众的热情,许多人都报名参加国际主义援外运动,誓将安哥拉人民从“白色种族主义者”的压迫中解放出来。身为卡斯特罗密友的哥伦比亚作家加布早埃尔·加西亚·马奎斯回忆说“卡斯特罗始终高度关注着非洲分分秒秒的局势变化,亲自制定每一批运往安哥拉的援助物资装船清单,选定军事顾问团成员,对安哥拉地图上的每一个点和地名都稔熟于心,能够随口说出任意一项统计数字。当战局吃紧时,他能够和参谋们一起在作战会议室内连续开上14个小时的马拉松会议,不眠不休,和‘安人运的战地指挥官保持即时联络,丝毫不顾6个小时的时差,仿佛这场战争决定的不是一个位于遥远热带大陆上国家的命运,而是古巴本身的命运。”

注意到古巴军队全面卷入安哥拉冲突,美国、南非以及扎伊尔也决定快速提升武装干涉的力度。美国中情局在金沙萨成立一家掩护公司,该公司招集了大量运输机,其中包括“阿兹特克人”(Az-tee)、“赛斯纳”172、“赛斯纳”180运输机、福克F.27螺旋桨飞机等,专门为“安解阵”营地运送武器弹药。有意思的是,该公司还有一架强行征用的“赛斯纳”310商务飞机,原系乌干达独裁者伊迪·阿明从美国堪萨斯州航空公司购买,但被美国海关扣下,不久变成中情局的财产。此外,为满足“安解阵”的需要,该公司还租用一架福克F.27和1架“子爵”飞机。这些飞机全部由雇佣的欧洲人来驾驶。另外,扎伊尔空军还经常出动道尼尔Do 27攻击机(葡萄牙人撤离时送给扎伊尔)掩护中情局飞机,而驾驶Do 27的却是美国人。12月,美国中情局从法国买到4架二手“云雀”直升机,并用C-141运到金沙萨,却因为没有飞行员和地勤机械师而成为摆设。

1976年1月23日,安哥拉空军正式宣告成立,当时仅有为数不多的飞机,包括法国“诺拉特拉斯”军用运输机,美国C-47飞机,4架意大利菲亚特G.91攻击机,几架种类不同的直升机,还有古巴志愿军刚刚转交的几架苏联米格17和米格-21歼击机。两天后,安哥拉空军正式参战,对“安解阵”根据地进行狂轰滥炸。就在战局处于关键时刻,中情局突然受到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要求其抛弃“安解阵”,理由是该组织从事“恐怖活动”和“向美国走私毒品”,于是不得不中止对“安解阵”的援助,在金沙萨机场运作的掩护空运公司也停止一切活动。美国态度的突然变化直接影响了“安解阵”的气势,连带扎伊尔政府也不得不随之收手。2月15日,“安解阵”在圣萨尔瓦多会战中遭到安古联军的重创,有组织的抵抗宣告瓦解,“安解阵”也就此退出安哥拉的政治舞台。奇袭“莫斯科”

解决掉北方大患后,安古联军得以集中精力对付南非“安盟”集团了。1976年2月9日,安军全力围攻“安盟”重镇万博,2月23日,南非空军的C-130将最后一批滞留当地的本国军人撤离。3月13日,安军多架米格21空袭“安盟”控制下的卡戈机场,当时属于扎伊尔刚果航空公司的一架福克F.27运输机正在机场卸载粮食,尽管“安盟”武装向空中发射了两枚苏制“箭”2导弹,但米格21机群还是轻松地就将无法动弹的运输机击毁。需要指出的是,“安盟”手里的“箭”2导弹是以色列在中东战争期间缴获的,数目约为50套,后来在美国的安排下,经由南非全送给“安盟”,美国中情局还附带向“安盟”提供了一批“红眼”便携式地空导弹。至于那架倒霉的福克F.27运输机,后来中情局向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支付了60万美元,以作补偿。3月27日,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再加上战局已无可挽回,南非政府宣布从安哥拉全面撤军,但1.5万名古巴军人继续留在安哥拉。同年12月,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此时,孤立无援的“安盟”仍不肯放弃战斗。1976年7月,安哥拉政府军组织了多次“围剿”行动,期间他们首次大规模使用苏制米-8、米-25(米-24的外销版)武装直升机。这得益于苏联的持续军援,当时安哥拉向苏联海军舰艇和空军战略轰炸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后勤帮助。1977年12月,两架图-95轰炸机就出现在罗安达机场,种种迹象表明这两架轰炸机是在飞行途中降落在这里的。而随着战事延续,苏联和安哥拉政府也动用大量民航飞机来运输古巴志愿军,像安哥拉航空公司(TAAG)就从西欧短期租借两架波音707客机,飞行员均来自英国,后来古巴航空公司也加入运兵行列。endprint

1978年,本已退出安哥拉战事的南非突然又对邻国的事态产生兴趣。这回是因为一个“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在安哥拉境内建立多个武装训练营地,该组织积极谋求南非殖民地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独立,并通过武装渗透,袭击了被南非视为珍宝的卡辛加矿山、卡卢克大坝和鲁阿卡纳水电站。秉承“以牙还牙”政策的南非白人政权决心对安哥拉实施报复,行动代号为“驯鹿”,主要攻击目标是“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位于卡辛加和车捷格拉的两个营地,南非人给它们起的代号是“越南”和“莫斯科”,而“莫斯科”营地距离南非控制区只有150千米,因此也成为头号打击目标。当年5月,8架C-130将一支南非机动分队投送到距离“莫斯科”营地约40千米处,他们在此开辟出临时着陆场,供“美洲豹”和“超黄蜂”直升机使用,旋即南非军队向“莫斯科”营地发起突袭。与此同时,南非空军的4架“堪培拉”轰炸机也向目标投掷大量燃烧弹和高爆弹。经过短暂的地面交火后,南非军队打死了近千名游击队员,随即搭乘直升机撤离.在此过程中,南非空军还出动了“幻影”Ⅲ战斗机和“掠夺者”攻击机,防备前来增援的安哥拉和古巴部队。不久,南非空军又掩护装甲集群袭击了“越南”训练营。

南非的奇袭确实给“西南非洲人民组织”造成巨大打击,但经过两年多的休养生息,该组织又恢复了行动能力。作为回应,1980年,南非军队发起为期三周的空地协同行动,南非方而损失了17名军人,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则有360人被击毙,数十吨军事装备被摧毁。但双方都无法取得决定性战果。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这一次南非入侵,安哥拉和古巴都未出动空军阻击,因为他们仍需要时间进行扩充和训练。据南非军方的情报,截至1980年11月,安哥拉空军大致拥有11架米格-21MF、7架米格-17F歼击机,2架菲亚特G.91R4攻击机,10架米-8、13架“云雀”Ill直升机,3架米格一15教练/歼击机;而作为辅助军事运输力量的安哥拉航空公司,则保有2架福克17.27,1架C-130E,7架安-12,10架安-22,10架安-2,3架C-47,4架诺德262固定翼运输机。

1981年8月,南非军队发现安哥拉在卡哈马地区开始部署苏制S-125“伯朝拉河”和2K12“立方”地空导弹阵地,一旦形成气候,势必切断南非向“安盟”提供空中援助的桥梁。于是,南非军方决心在当年11月发动一场重要战役,对安哥拉的导弹阵地乃至“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营地实施“犁庭扫穴”式的扫荡攻击。按照计划,南非空军将从纳米比亚的翁丹瓜基地(该国空军第3战术战斗机大队驻地)起飞战机,空袭“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设在恩吉瓦的司令部营地,同时一支突击队从鲁康地区越过边境,目标是“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设在班巴和车捷格拉的训练基地,以及卡哈马的安军地空导弹阵地。11月6目,战斗正式打响。当天早晨,南非空军发现安哥拉境内有2个空中目标正向己方地面纵队扑来,于是驻翁丹瓜的南非空军旋即起飞两架“幻影”战斗机拦截。很快,“幻影”就发现在自己左侧10千米外有2架安哥拉空军的米格-21,南非飞行员抛下外挂油箱,左转弯朝目标方向追去。虽然他们咬住了米格一2I的尾巴,但却没有办法使用法制“马特拉”R550红外制导导弹,因为米格21正在朝着太阳飞。无奈之下,“幻影”长机(机号23)飞行员约翰·兰金少校拼命朝机号为“2”的米格机靠近,当两机相距350米时,兰金用航炮进行一次齐射,顿时米格机后面拉出一条长长的火舌。但米格机的飞行员(从驾驶技术推测,应该是古巴人)仍努力摆脱困境,他立即抛弃外挂油箱,向左转弯实施逃逸。在完成对“2”号米格机的攻击后,兰金又转向剩下的“1”号米格机实施攻击。他本来有机会发射“马特拉”R550导弹,但没想到机载导弹发射器发生故障,再次错过绝佳的战机,于是兰金命令僚机进行攻击,结果还是没有成功,米格飞行员凭借灵活的机动能力使“幻影”机根本没有机会开火。最终,“1”号米格机成功脱离战场,“2”号米格机最终在空中爆炸,飞行员跳伞逃生。据古巴方面称,被击落的“2”号米格机飞行员是莱昂纳尔·庞卡少校。

发生在安哥拉南部的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1981年底,并且一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就在1982年元旦到来的前一天,南非特种兵搭乘“云雀”和“超黄蜂”直升机深入到安哥拉纵深的埃瓦尔训练营地附近,期间有5架意大利产MB326B“黑斑羚”教练攻击机实施掩护,但有1架“云雀”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1982年3月13日,“西南非洲人民组织”驻卡姆宾诺营地遭到南非军队打击。南非第32营的45名特种兵被“美洲豹”直升机送到一座山丘后面,然后他们摸进营地,打死201名游击队员,而停放在营地附近的多架安军米-8直升机也遭受“池鱼之灾”。8月12日,南非军队又如法炮制,派遣搭载特种兵的直升机群去打击班巴营地,没想到安哥拉方面早有准备,埋伏在营地附近的“石勒喀河”自行高射炮用炽烈的火网将一架南非”美洲豹”直升机打成筛子,机上15人全部丧命。(未完待续)

[编辑/秦蓁]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哥拉古巴南非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古巴经济衰退
南非经济17年来首度衰退
南非儿童美术作品选登(下)
南非40毫米榴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