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掘金天然气基建

2014-08-09 03:30姚尧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7期
关键词:民资管网基础设施

姚尧

民资进入必将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天然气管道产权格局,其进步意义不一而足,但也面临众多困境有待破解。

2014年以来,天然气行业十分活跃。首先是2月份,中石化宣布其天然气业务将实行混合所有制,紧接着3月底,发改委宣布居民生活用气将实行阶梯气价。这些都释放着天然气领域正加速市场化的信号。特别是2014年4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天然气基础设施。

截止到2013年初,我国天然气主干管道总里程约5.5万公里,仅中石油一家就掌管其中约85%,处于高度垄断状态,民资比例很少。行业分析师表示,天然气领域正在向外界发出这样一种信号:虽然短时间内,石油国企在天然气行业的垄断地位还难以撼动,但已经向民资敞开怀抱,特别是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管网滞后渐成瓶颈

2014年1月13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优化中国能源结构、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为年度重点任务,会议也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天然气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重要角色。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天然气基础设施不足,是导致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仅5%(世界平均水平24%)、天然气消费普及率低等“双低”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了解,中国虽已建成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天然气大干线框架,但天然气管线总长仍不及美国的10%,且比较分散,天然气生产、运输和配送系统很不完善。2012年初,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储存能力仅为47亿立方米,2013年初虽有所增长,达73亿立方米,但仍然不及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5%,调峰能力极低。

而反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目前年天然气消费量近7000亿立方米。发达的天然气管网,在美国天然气产业发展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为天然气供求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早在2008年,美国就拥有超过210条的天然气管线,州际之间以及州内天然气管网总长度达到30.5万英里,拥有1.1万个天然气交货点、超过1400座遍布全国的天然气压缩站和5000个天然气接收终端,仅全国天然气管网交会点,就高达有1400处。其还拥有49处天然气进出口终端、400个地下储气库、24个市场交易中心,以及100处调峰设施。

在中国,随着2013年,中缅管线建成通气,中亚管线扩容,LNG接收站建设加快,我国的天然气消费大增。201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已达1500亿立方米,2013年则增至1650亿立方米,增速位居各主要能源之首。按照规划,到2015年和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分别达到约2300亿和4000亿立方米,供应缺口巨大。

在如此巨大的需求面前,管网等基础设施仍是影响天然气供求的最大“掣肘”。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白荣春曾在年初表示,预计2002至2020年,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共需投资2200多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建设5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线,千万吨规模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百万吨规模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能力。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引入民间资本,进行体制机制配套改革已经成为共识。

政策鼓励民资进入

前述《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防止政策执行中的“弹簧门”效应,还提出了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该提供非歧视性服务,不得利用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排挤其他天然气企业(民资企业)进入天然气基建领域。

《办法》还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国家能源局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天然气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天然气销售企业、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和天然气用户履行本办法规定义务情况的监督管理。

不仅仅是发改委的这一政策提出鼓励民资的介入。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在该办法中,也提到了在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有剩余能力时,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提供输送、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作为天然气领域的重要环节,我国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运营主要集中于少数大型央企,主干油气管网处于高度垄断经营状态。据中石油2012年年报披露,仅仅中石油就拥有油气管道达到了6.7万公里,达到全国的63.2%。民间资本寥寥无几。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相关市场主体对于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向全社会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表示,让国有天然气企业和民营公司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是天然气变革中最重要的环节,国家对以上事实已经有清楚的认识,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如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合理进入这一领域。眼下,整理和修订阻止民间出资的法规文件,已被列为2014年国家各相关部委的重要工作之一。

民资困境仍待破解

事实上,民资早已经开始进入天然气领域。2013年7月,新疆广汇能源发布公告称,中国首条民资跨国天然气管道——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萨拉布雷克—吉木乃跨境天然气管道业已实现第二阶段72小时联调,供气量持续稳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评价道,作为中国首条由民资兴建的跨国天然气管道顺利实现通气,不仅打破了国有油气企业在天然气管道建设中的垄断,更为下一步民资大规模进入天然气管道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游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社会资本最容易从中直接受益的领域。201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分别有望达到2010年的2.6倍和15.7倍,而长距离天然气输送主要仰仗于螺旋埋弧焊管(SSAW)的建设,这意味着管道等相关行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储气库和LNG接收站等也都需要大量投入。

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当前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市场实际上仍处在国企的高度垄断之下,连接机制和政策划定的不确定性和不明晰性,已经成为众多民资天然气企业,站在国家大规模天然气管道建设门外犹豫不决的最核心关切。“留给民资的大多是些条件不好的烂摊子,好的建设位置已经所剩无几,早已被巨头占据无遗。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若国家的信号又不是十分明确,谁都知道不见耗子不撒鹰的道理。”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说。

“民资进入天然气管道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不仅仅是政策及垄断问题,还有就是效益问题,这是因为天然气管道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较大的民企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也不太积极,一般中小企业又无力承担,这时候就特别需要由国家站出来进行鼓励和支持。”林伯强说,只有当民资进入这一领域后,才能极大的促进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并形成多元化的天然气管道产权格局,最终打破市场的垄断,形成竞争价格,从而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资管网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织起一张共管网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民资参与国有项目:足欲行而趑趄
发挥优势,服务民资——全国十六城市工程咨询协作网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大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