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及其应用

2014-08-10 12:29董瑞华陈伟国戴建忠孙海燕计东风
中国蚕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生苗海宁市蚕桑

董瑞华 陈伟国 戴建忠 孙海燕 计东风

(1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海宁 3144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

·技术与经验·

桑树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及其应用

董瑞华1陈伟国1戴建忠1孙海燕1计东风2

(1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海宁 3144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

介绍了桑苗嫁接体移栽育苗的接穗条采集与贮藏、砧木选择与预处理、嫁接时间与方法、嫁接体贮存与移栽技术;比较了桑苗嫁接体移栽育苗的技术优势,其与传统火焙接育苗相比,能有效减轻桑苗嫁接对天气的依赖,降低作业劳动强度,可提高嫁接成活率2.99个百分点,减少劳动用工17.44%,每667m2育苗面积节本增效914.35元,经济效益明显;并有利于无嫁接育苗条件的地区,采用嫁接体委托加工的形式,降低嫁接苗运输成本,加快桑树新品种推广。

桑苗;袋接;室内嫁接;嫁接体;育苗技术;成活率

浙江省海宁市嫁接桑苗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清以后商品苗生产日趋繁荣,特别是应用袋接法大量繁育嫁接苗,在海宁、崇德、桐乡等苗区,桑苗生产形成一种专业[1]。解放后随着全国各地发展蚕桑生产对桑苗需求量的增加,许多县(市)也相继开展桑苗繁育,但受当地农民生产习惯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逐步退出桑苗繁育。而海宁市、桐乡市凭借良好的土壤、适宜的气候、成熟的技术和便捷的交通等优势,逐步成为全国嫁接桑苗最集中的产区,21世纪初海宁市和桐乡市嫁接桑苗的生产量约占全国桑苗生产总量的75%以上[2]。

桑苗繁育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通过嫁接的桑苗具有性状一致、根系发达,栽植后生长发育快、成林时间短和桑叶产量高、质量好等优点。桑苗的嫁接方法多样,其中袋接法因操作容易、成活率高,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袋接又可分为广接、火焙接和室内袋接等。在培育砧木的苗圃中,就地嫁接的称广接或就地袋接;将砧木苗挖起,移栽后嫁接的称火焙接;将挖起的砧木在室内嫁接后移栽的称室内袋接[3]。早在1865年海宁、桐乡等地苗农就开始应用袋接法繁育桑苗,并于1925年传入日本[1]。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传统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务工、经商或向新型高效产业转移,使季节性强、用工集中的传统火焙接育苗,在春期嫁接时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苗区农民和蚕桑技术人员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对桑苗的室内袋接技术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形成了一整套提高桑苗嫁接劳动工效和成活率、减轻对天气依赖的嫁接体移栽育苗新技术,并在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

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是通过对砧木、接穗的预处理,促使其提早萌动,从而使嫁接时间较传统的火焙接时间大幅提前。嫁接体经过一定时间的合理贮存后,视天气情况,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移栽入土。该技术是室内袋接技术的改进和优化。

2 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要点

2.1 接穗条采集与贮藏

接穗条剪取应在桑叶自然脱落后进行,海宁市和桐乡市一般在1月前后。要求选取粗细适中(直径7~15 mm)、养分充足、冬芽饱满、无病虫危害的枝条。苗区农户绝大多数将上年的嫁接苗干,作为下一年度的接穗条使用。剪取的接穗条将基部理齐捆扎后(100根/捆左右)挂上注明桑品种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的标签,并及时进行贮藏。

接穗条应贮存在保湿、阴凉无光照的地方,一般选择能密闭的泥地小屋或半地下室,或利用北向房屋,封闭窗户,墙壁四周铺围上2 m高的塑料薄膜。存放接穗条时,先将地面喷湿,再在地上铺一层10 cm左右厚的湿稻草,地面潮湿的可铺薄一点,地面干燥的应铺厚一点;然后将捆扎好的接穗条竖放,数量多时可横放,堆放的高度以4~5捆为宜,最后用塑料薄膜围盖。贮藏室温度控制在5~15 ℃、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贮存期间要定期检查,过干或过湿时,要补湿或排湿,并视气温情况不定期通气和上下调换接穗条的位置。接穗条的贮存时间以不超过90 d为宜,总的要求是既要防止接穗条失水干瘪,又要避免温湿度太高导致发霉或桑芽过早脱苞萌发。

2.2 砧木选择与预处理

用作砧木的实生苗一般要求苗径在5 mm以上、主根完整、根系新鲜、无检疫性病虫害。为了提早嫁接时间,需对实生苗进行保温、保湿处理,促使其提早萌动,使皮层与木质部容易分离。如果是新鲜实生苗,可直接进行预处理;如果是购买的有所脱水的实生苗,要在水中浸5 h左右,确保其有足量的水分,然后再在房屋南向地面铺上塑料薄膜,垫好10 cm左右厚的湿稻草,将实生苗四周遮严,做到保温、保湿,温度控制在15~25 ℃、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砧木预处理中途要注意观察,一方面视具体情况适当补湿,防止实生苗干瘪;另一方面严防温度过高引起“烧苗”。也可选择向阳处,上搭塑料薄膜拱棚,将实生苗根部与地面成45°左右倾斜,埋于湿沙或泥土内进行砧木预处理,并注意补湿。砧木预处理的时间长短与实生苗播种季节、气温高低等因素相关,一般需15 d左右。

2.3 嫁接时间与方法

海宁、桐乡地区嫁接体生产一般在春节后、离移栽期30 d左右时进行,可充分利用雨天或晚上空闲等时间在室内完成嫁接体制作。嫁接体生产时剪砧木、削接穗、插接穗等方法和步骤与火焙接相同[4]。

2.4 嫁接体贮存

嫁接体可以立即移栽,但优化后的袋接技术几

乎都是先在室内完成全部嫁接,3月中旬左右再在天气晴朗、土壤墒情适宜的时候分批移栽入土,最迟一般不超过4月中旬,即嫁接体有个长短不一的贮存过程。

贮存方法:在垫有塑料薄膜的纸箱、泡沫箱、竹箩筐等器具内,将嫁接体沿器具四周横向码放整齐,叠放时动作要轻,中间留有空隙并插上湿稻草,每箱嫁接体数量不宜过多,存放时器具不能叠放,需要贮存较长时间的,器具不能完全密闭。嫁接体要放在相对湿度80%左右,室内自然温度下贮存;贮存期间要注意观察,防止发霉、干瘪或蒸热,气温较高时,应及时移放至阴凉处。嫁接体贮存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气温高贮存时间短,反之则长;在平均气温10 ℃左右,贮藏时间以不超过30 d为宜。

2013年我们进行了不同贮存时间的嫁接体对成活率影响的初步试验,2月25日开始嫁接,每区320株,每隔7d嫁接1个处理区,嫁接体按要求进行贮藏,3月25日嫁接最后1个处理区,一并与前面嫁接的4个处理区一起移栽入土,生长至5月31日调查桑苗成活率。从表1看,嫁接体移栽育苗的成活率以贮藏14 d的最高,达98.13%,虽然受砧木、接穗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嫁接体不同贮存时间的成活率无规律可循,但嫁接后当天移栽的成活率(93.75%)有低于嫁接体不同贮存时间的趋势,即使贮存期长达28 d,嫁接体成活率仍相对较高(94.38%),推测是嫁接体经一定时间的贮存,促进了砧木和接穗愈伤组织的愈合。

表12013年不同贮存时间的嫁接体对成活率的影响

嫁接日期(月-日)贮存时间(d)成活率(%)02-252894.3803-042193.4403-111498.1303-18795.6203-25093.75

桑品种为果桑大10。

2.5 嫁接体移栽

嫁接体必须在穗芽脱苞前移栽入土,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在移栽前要先淘汰接穗松动的嫁接体,除去砧木上长出的砧芽;移栽时用种刀(移栽瓜蔬秧苗的常用工具)将嫁接体插入土中,行距35 cm、株距5 cm左右,然后用细土盖没接穗顶端约1 cm,壅土时要防止接穗松动;移栽完毕后按畦向用地膜覆盖,气温超过20 ℃时,不宜覆盖薄膜。

3 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的优点

3.1 节约劳动用工

2010年我们进行了不同嫁接方法的用工量和成活率的对比试验,嫁接体移栽育苗和火焙接育苗各1 000株,2种嫁接方法均在3月26日下午进行,嫁接体贮存25 d后移栽入土,火焙接现场削接穗后嫁接,5月26调查桑苗成活率。从表2可以看出,每667m2育苗面积,采用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的可减少劳动用工6工,节约用工17.44%。由于火焙接剪砧木、削接穗、插接穗均在田间进行,所以在实际生产上,随着劳动时间的延续,工作效率和嫁接质量还会下降,即嫁接用工的实际节约量会超过试验数据。而采用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除移栽入土在田间作业外,前期各项操作均在室内完成,不仅劳动强度明显减轻,而且可有效提高劳动工效和作业舒适度,年老体弱人员也能操作。

表2不同嫁接方法的用工量和成活率(2010年)

嫁接方法用工时间#(min)667m2用工※(工)成活率(%)嫁接体38928 492 63火焙接47234 489 64

桑品种为农桑14号;嫁接体用工分室内嫁接和移栽2段时间记载,#是指嫁接和移栽1 000株嫁接体所需时间,※是按每667m2育苗3.5万株、每工8 h折算的用工。

3.2 提高嫁接成活率

嫁接体在室内完成,操作的舒适度和嫁接的认真度好于田间作业,且经过一定时间的合理贮存,有利于砧木和接穗愈伤组织的愈合,采用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的成活率(92.63%)可比传统火焙接育苗技术的成活率(89.64%),提高2.99个百分点(表2)。

3.3 减轻对天气的依赖

嫁接体移栽育苗通过前期对砧木和接穗条的预处理,农户一般在2月中旬前后开始利用雨天、晚上等空闲时间,在室内进行嫁接。嫁接体有较长的贮存期,有利于农户合理安排家庭劳动力,延长嫁接时间[5]。选择晴天移栽入土,减轻对天气的依赖,避免雨天操作不便和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有效解决了火焙接生产时间短、劳动力紧、受气候影响大和春期持续阴雨天气延误嫁接季节等问题。

3.4 增加育苗经济效益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动工值的逐年走高,省工节本成为嫁接育苗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嫁接体移栽育苗与火焙接育苗相比,按2013年苗区嫁接雇工平均90元/工计算(尚不含中餐支出),每667m2育苗面积可节约劳动用工6工,合计节省人工费540元;同时,嫁接体移栽育苗成活率提高2.99个百分点(表2),按我们2009—2010年试验调查平均桑苗合格率(即苗径≥5 mm的合格苗占成活苗的比例)89.43%、平均每株0.4元、每667m2育苗3.5万株计算,每667m2育苗面积能增加合格桑苗936株,可增收374.35元。2项合计节本增效914.35元。

4 结论

目前,全国除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产区主要种植杂交桑外,其余蚕桑产区均以种植嫁接桑为主。而全国嫁接桑苗产地集中在浙江省的海宁市、桐乡市和江苏省的射阳县,其他蚕桑产区受生产习惯、土壤气候和繁苗技术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很难开展有一定规模的嫁接桑苗繁育。由于嫁接商品苗的体积较大,所以外省蚕区采购时需花费大量的运输费。因此,采用嫁接体移栽育苗技术后,不仅苗农嫁接操作劳动强度减轻,省工节本,经济效益明显,而且可通过嫁接体委托加工等形式(淳安县2011—2013年委托海宁市周王庙镇苗农生产嫁接体220万株左右),为蚕桑新区提供育苗便利,降低嫁接苗运输成本,并有利于无嫁接育苗能力的地区桑树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社会效益显著。

[1] 浙江省蚕桑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蚕桑志[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73;13.

[2] 沈国新,楼程富,柴晓玲,等.桑树新品种高效育苗技术的研究[J].蚕桑通报, 2002,33 (4):13-16.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桑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2-122.

[4] 戴建一.桑苗繁育实用新技术[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2-74.

[5] 吴水明,殷剑频.桑苗繁育技术的革新与推广应用[J].蚕桑通报,2001,32 (2):10-12.

2014-07-21;

:2014-08-28

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12C1291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 CARS-22)。

董瑞华(1961—),男,浙江海宁,大专,高级农艺师。 Tel:0573-87221212, E-mail:hndrh@tom.com

计东风,研究员。 Tel:0571-86404088,E-mail:jdf6060@189.cn

S888.3+2

B

1007-0982(2014)04-0069-03

猜你喜欢
实生苗海宁市蚕桑
樱桃番茄‘夏日阳光’扦插苗与实生苗栽培生育特性及果实风味差异分析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海宁市老年人劳动参与、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
海宁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樟子松露地实生苗培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