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三亚地区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的毒力

2014-08-10 12:29肖春雷吴青君张友军吴乾兴袁廷庆万三连孔祥义
植物保护 2014年6期
关键词:蓟马吡虫啉离心管

肖春雷, 刘 勇, 吴青君, 张友军, 吴乾兴,袁廷庆, 罗 丰, 万三连, 孔祥义*

(1.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三亚572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技术与应用

不同药剂对三亚地区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的毒力

肖春雷1, 刘 勇1, 吴青君2, 张友军2, 吴乾兴1,袁廷庆1, 罗 丰1, 万三连1, 孔祥义1*

(1.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三亚572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采用叶管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药剂对三亚6个镇的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相同药剂对不同的镇区的普通大蓟马种群表现出不同的毒力,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蓟马田间种群表现出很高的毒力水平,建议轮换使用这些药剂;而吡虫啉和噻虫嗪的室内毒力表现较低水平,不建议使用。

普通大蓟马; 毒力测定; 豇豆; 三亚

海南是全国冬季“菜篮子”和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2012-2013年,海南省冬春瓜菜种植面积依然保持20万hm2,出岛量也保持在300万t以上。冬春季豇豆需求量大,收购价格可观,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高,豇豆为海南冬季瓜菜的普遍种植作物之一,海南种植的豇豆主要为长豇豆(Vignaunguiculatasesquipedalis),但由于豇豆连年种植,重茬地块增多,致使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在众多虫害中,蓟马是种植户最头痛的害虫之一。

据1982年报道,海南蓟马有106种,其中中国分布新记录有44种,分属于锥尾蓟马亚目和管尾蓟马亚目共49属[1]。蓟马为害豇豆后,受害的花瓣呈现黄白色微细色斑,严重时造成大量落花;豆荚受害时出现黑头和黑尾的现象,严重影响豇豆的商品性;叶片受害时,叶片皱缩,变小、畸形,心叶不能展开,生长缓慢或停止,严重造成豇豆减产,轻则达20%~30%,严重可达50%~80%,甚至绝产。当蓟马严重为害时,农户便加大用药量,增加施用频次,或使用高毒农药防治,造成2010年震惊全国的海南“毒豇豆事件”,严重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海南地区的豇豆生产也造成负面影响。

为选择合适药剂,有效防治海南地区豇豆上的蓟马,确保豇豆产品的食用安全,本研究首先对海南豇豆上发生的蓟马进行了鉴定,然后测定了三亚不同地区蓟马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现状,可为该地区蓟马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蓟马田间种群分别采集于三亚市的凤凰镇妙林田洋、崖城镇坡田洋、天涯镇洞保田洋、育才镇田洋、吉阳镇新村田洋和海棠湾镇田洋内的长豇豆上。采集的蓟马样品在75%以上乙醇中保存,并经蓟马分类专家鉴定。药剂测定的试虫选用个体大小较一致的健康成虫。

1.2 供试药剂

用于生物测定的药剂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Table 1 Insecticides used in bioassay

1.3 生物测定

生物测定采用叶管药膜法[2]。浸管:将供试药剂稀释成7个浓度梯度,将每个浓度药液分别注满1.5 mL离心管,放置4 h后倒掉药液,将离心管置于实验台上晾干,待用。用剪刀将晾干的离心管管底剪出直径约2~3 mm的小孔。每管为1个重复,每个浓度4个重复。以清水浸管为对照。浸叶:将新鲜甘蓝叶片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1.5 cm的圆形叶片,置于各浓度药液中浸10 s,以清水浸叶为对照。处理后的叶片置于实验台上晾干,用小镊子夹入相应药液浓度的离心管中,每管1片,放置平整。吸虫:采用自制吸虫器采集田间植株上的成虫。取长度适宜的胶皮管一段用剪刀将1.0 mL移液枪枪头剪出直径4~5 mm的孔,将胶皮管两端接上移液枪头,吸虫器一端用细纱网包裹,并套上准备好的离心管,对准试虫,在另一端吸气,便将试虫吸入离心管中。先对照后处理,每个重复吸取15头成虫,然后用封口膜封好离心管管孔。

处理后的试虫放在温度为26 ℃,相对湿度(65±5)%的培养箱中,48 h后检查死亡率,以毛笔尖轻触虫体不能爬动者视为死亡。各药剂生物测定结果采用POLO软件分析LC50、95%置信区间和斜率等数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南豇豆上发生的蓟马种类

蓟马样本经华南农业大学童晓立教授鉴定,确认海南豇豆上大量发生的蓟马种类是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usitatus(Bagnall, 1913)](图1)。

图1 普通大蓟马(M.usitatus)玻片标本Fig.1 The slide specimen of M.usitatus

2.2 生物测定结果

试验过程中由于受到虫量不足的限制,育才镇和凤凰镇种群对多杀菌素,吉阳镇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数据未能获得。7种药剂对不同地区的普通大蓟马种群表现出毒力差异(表2),在所测试的7种药剂中,多杀菌素类药剂即乙基多杀菌素和多杀菌素的毒力最高,LC50在0.001~0.1 mg/L之间,其中吉阳镇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LC50仅为0.001 4 mg/L,敏感性最高。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的毒力次之,除海棠湾镇种群对虫螨腈的LC50较高外,其他种群对这两种药剂的LC50在0.04~2.0 mg/L范围之内。凤凰镇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最高,其LC50仅为0.5 mg/L,其他种群的LC50在1~7.5 mg/L之间。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和吡虫啉对普通大蓟马的毒力显著偏低,育才镇和吉阳镇种群对噻虫嗪的LC50在5~9 mg/L之间,但其他种群的LC50均在30 mg/L以上,崖城镇种群为123 mg/L;吡虫啉的毒力更低,除吉阳镇种群和海棠湾种群的LC50在20 mg/L以下外,其他种群的LC50均在500 mg/L以上,崖城镇种群的LC50最高,为1 706 mg/L。

表2 7种药剂对三亚地区普通大蓟马的毒力测定1)Table 2 Laboratory toxicity of seven insecticides against M. usitatus in Sanya area

1) N/A表示未测定该地点该药剂对普通大蓟马的毒力。
N/A meant the pesticide toxicity toM.usitatusin that place was not tested.

虽然不同镇区普通大蓟马对7种药剂的敏感性不同,但总体上7种药剂的毒力顺序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阿维菌素>噻虫嗪>吡虫啉。

3 讨论

蓟马在我国的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三亚地区给豇豆作物生产已带来极大的损失。本文在室内测定了7种药剂对三亚市6个镇的普通大蓟马田间种群的毒力大小,由于6个镇种植结构和用药水平不同,其毒力大小也有较大的差异。但总体上,6个镇区的普通大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敏感性高,可在种群密度高时使用;虫螨腈(海棠湾种群对此敏感性低)和阿维菌素的活性也较高,可在低至中等种群密度时使用。但应特别注意上述5种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在一个生长季节连续重复使用1种药剂,以延缓蓟马抗药性的发生。噻虫嗪和吡虫啉对普通大蓟马的室内毒力较低,原因可能是这2种药剂本身对蓟马的活性较低,也可能是这2种药剂特别是吡虫啉在生产中使用较多,当地的普通大蓟马对其已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另外,噻虫嗪和吡虫啉都有着很强的内吸活性,虽然其喷雾效果一般,但使用灌根处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效力。

在田间农作物生产中,普通大蓟马的防治还需考虑:1)在施药时间上,应选择在虫口密度低时,或在早上花开时,此时喷洒的药剂易接触到蓟马,从而提高防效;2)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减少土壤中蓟马化蛹的数量;3)防治方法应多样化,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其他防治方法结合起来,例如悬挂21块/667 m2蓝板,蓝板下端距起畦面1 m,蓝板朝南面诱杀蓟马的物理防治方法就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3],有条件的产区可组织成片种植户联防、联控,综合防治才能达到可持续防治的目的。

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和阿维菌素均为低毒低残留药剂,但每季施药次数最多3次,每次施药安全间隔期为5~7 d,才能保证豇豆的安全生产,使广大消费者吃到“放心菜”。

[1]张维球.广东海南岛蓟马种类初志[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2(4):48.

[2]王泽华,侯文杰,郝晨彦,等.北京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3):542-547.

[3]云天海,肖日新,吴月燕,等. 蓝板诱杀技术在豇豆蓟马防控上的应用[J].中国蔬菜,2012(5):32.

ToxicityofdifferentpesticidestocowpeathripsMegalurothripsusitatus(Bagnall)inSanyaarea

Xiao Chunlei1, Liu Yong1, Wu Qingjun2, Zhang Youjun2, Wu Qianxing1,Yuan Tingqing1, Luo Feng1, Wan Sanlian1, Kong Xiangyi1

(1.SanyaScience&TechnologyAcademyforCropWinterMultiplication,Sanya572000,China;2.InstituteofVegetablesandFlowers,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

Toxicities of seven insecticides toMegalurothripsusitatus(Bagnall) on cowpea fields from Sanya, Hainan Province were tested by TIBS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me pesticide had different toxicities to the six thrip populations. Spinetoram, spinosad and emamectin benzoate had higher toxicities than thiamethoxam and imidacloprid, which were recommended to be used alternatively inM.usitatuscontrol.

Megalurothripsusitatus; toxicity test; cowpea; Sanya

2013-12-15

:2014-04-03

海南省科技重大专项(ZDZX2013019);“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9B06);三亚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013NK18)

S 482.3

:B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4.06.031

* 通信作者 E-mail:kongxiangyi20@163.com

猜你喜欢
蓟马吡虫啉离心管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毒力及其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魔方型离心管架的设计及研发
离心管架研究现状及魔尺型离心管架的设计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