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014-08-10 12:26余凯龙温晓阳廖世文严宜琦
微创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摘除术椎板椎间

余凯龙 温晓阳 刘 杨 廖世文 严宜琦 刘 辉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新余市 338000)

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余凯龙 温晓阳 刘 杨 廖世文 严宜琦 刘 辉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新余市 338000)

目的观察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术,术后进行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术后3 d体格检查,予腰椎JOA评分,术后2周拆线,出院前再次进行腰椎JOA评分。结果5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疗效,出院后均获3~24个月随访,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优良率达到91.4%。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症状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半椎板;单侧椎弓根内固定

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肩臂痛、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在整个脊柱中最高,每年治疗及处理腰腿痛的花费超过1 000亿美元[1],近年来,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多种治疗手段可供选择,如保守治疗、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微创经椎间孔镜单纯椎间盘摘除术及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等等。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总数58例,均诊断为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8~76岁,平均46岁,其中L4~5椎间盘突出34例,L5~S1椎间盘突出24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仅有一侧症状或以一侧症状为主),左侧31例,右侧27例,间歇跛行6例,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率79%,直腿抬高30°~50°,无感觉及肌力异常,腰椎JOA评分(15±5)分,经影像学检查按髓核突出程度分型:隆起型38例,破裂型18例,游离型2例,病情加重至入院时间:10 d~2个月。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CT扫描及MRI检查,X线检查无特异性变化,部分病人可见骨质增生、腰椎曲度改变,MRI检查可确定病变节段,确定髓核突出程度,椎管狭窄程度。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于入院后1~3 d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取后侧正中切口,沿棘突患侧剥离骶脊肌,显露椎板,定位确定椎间盘突出节段,于病变节段上下椎体置入椎弓根钉,凿除患侧及邻近部分椎板及黄韧带,显露并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电凝突出物表面静脉丛后,环形切开后纵韧带及纤维环,摘除突出髓核及椎间盘,置入钉棒,撑开椎间隙,植入椎间融合器,切口内负压引流。

1.3 术后处理 术后予抗感染48 h,以脱水、活血等药物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硬膜囊粘连,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及尿管,并指导腰背肌锻炼,术后第3天开始带腰围逐步下床活动并行X线检查。术后10 d拆线,嘱患者半年内坚持腰背肌锻炼,不做重体力劳动,不弯腰抬重物。

1.4 观察指标 以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A)进行评分[2],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25~29分;良:16~24分; 中:10~15分;差:小于10分。

2 结 果

本组58例患者均获1~3个月随访,术后功能改善优良,直腿抬高75°~90°,术后未出现大血管损伤、定位错误、遗留突出椎间盘等严重并发症;1例硬膜囊破裂,1例伤口感染及钉道感染,功能评定根据腰椎JOA评分标准,优41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无明显改善),优良率91.4%。术前、术后影像学结果比较详见图1~图6。

图1~图4为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L4~L5椎间盘向右侧膨出,右侧神经根受压;图5~图6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的X线检查结果。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向后侧突出或游离,对脊髓或神经根产生刺激或挤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严重时影响工作生活。X线表现常无特异性,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才能获得较肯定的诊断。

通常认为,此病的发生是基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而外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由于髓核含水量的减少,椎间盘弹性及抗负荷能力减弱,在此基础上,随着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开车、久坐等对椎间盘反复挤压,使纤维环后部产生裂隙,并随着这种变化的不断积累,最终因某种外伤使此裂隙加大,纤维环内部髓核脱出导致神经根和硬膜囊直接受压和刺激、神经组织的血供障碍、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症状[3]。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较轻的患者首选卧床休息、腰背肌过伸性功能锻炼及腰部支具限制弯腰活动,同时结合使用肌肉松弛、止痛及中药制剂等药物治疗,还可在骶管药物注射的基础上运用牵引、按摩、推拿,可获得较好的疗效[4]。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适应证更为宽松,术后腰椎功能恢复快,可以更早恢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且症状较重的病人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逐年增加,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均有一定优势及劣势,如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等。髓核摘除术及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钉棒内固定术等在临床上均获得了满意疗效,但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均须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下,手术操作视野小,手术空间局限,手术难度大,操作者须大量手术操作积累方能熟练,一旦发生并发症极为严重[5]。且其适应证选择较为局限,如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在中央型及极外侧型突出、椎板间隙狭窄、椎板狭窄等情况下不适用[6];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则须脊柱后方的弹性结构完整,椎间盘轻中度膨出时才可获得较好疗效[7]。全椎板减压、钉棒内固定术创伤更大,手术费用更高,感染机会大,并发症发生几率高;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易发生椎体不稳,术后复发率高。选择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小的影响脊柱生物力学及稳定性,更小的创伤,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优良,术后功能恢复快,能更早独立生活和工作。术后3 d后即可在带腰围下床活动,对腰背肌及下肢各关节功能影响更少,然而此术式的患者对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并不适用,有报道称对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优于手术疗法,其复发率低于手术疗法[8]。

综上所述,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影像学显示为单节段后方旁侧型椎间盘突出且症状严重者,运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 S.Terry Canale MD,James H.Beaty M,王岩译.坎贝尔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93-1698.

[2] Yorimitsu.Long-term outcomes of standard discectom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follow-up study of more than 10 years[J].Spine,2001,26(6):652-657.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上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046-2047.

[4] 黄智明.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8,30(9):1460-1461.

[5] 王维伦.腰椎间盘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70-71.

[6] 陆禹严,黄德征,李 春.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7例报告[J].微创医学,2008,3(2):151-152.

[7] 孙海宁,周 银,于秀淳,等.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07,2(2):95-96.

[8] 李小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6):52-53.

余凯龙(1988~),男,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伤骨科与脊柱外科。

R 681.53

B

1673-6575(2014)01-0112-03

10.11864/j.issn.1673.2014.01.38

2013-10-25

2014-01-04)

猜你喜欢
摘除术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