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微观行为特征与优化控制
——基于青岛市大数据平台

2014-08-10 12:26赵映光鞠卫华辛俊杰
金融发展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行期贷款银行

时 东 赵映光 鞠卫华 辛俊杰

(1.中国人民银行,北京 100032;2.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山东 青岛 266071)

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微观行为特征与优化控制
——基于青岛市大数据平台

时 东1赵映光2鞠卫华2辛俊杰2

(1.中国人民银行,北京 100032;2.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山东 青岛 266071)

银行信贷管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银行的“避险”行为比较突出。基于青岛市大数据平台,本文对经济下行期银行信贷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力图总结出银行的微观行为特征。本文认为银行的风险敏感度和预见度并不高,行为多表现出短期应激性,主要表现是前置性强势和风险处置弱势的双重特征,并且银行在对待周期性行业和非周期性行业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银行的行为特征有其内在组织和市场根源因素,通过对根源因素开展可控性分析,对其优化控制可以缓解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

顺周期性;行为特征;短期应激性;优化控制;大数据

一、引言

201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之前由GDP高速增长所掩盖的问题逐渐暴露。在此背景下,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状况出现问题致使偿还贷款能力下降,而房地产市场的疲软造成银行抵押资产缩水和处置困难,由此银行不良贷款激增,信贷资产质量明显下滑。在告别超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环境中,银行的信贷管理行为具备哪些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2014年4月,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建立涵盖征信、调统、国际收支三个专业和国税、法院、环保等九个部门数据的应用平台,全面整合多专业、多部门海量数据,综合采用各类数据挖掘技术,监测经济金融各项“生命体征”,克服过去依靠单个统计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判断的局限性,为人民银行进行形势分析、窗口指导和风险预警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这一数据平台的建立,为分析银行行为特征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文也在此基础上以青岛市为例对经济下行期银行顺周期行为特征进行剖析和破解。

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调控其资产负债表的贷款类资产组合,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者之间不同组合的偏好。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利润最大化是每个经济个体追求的终极目标,因而早期的研究是以单一的利润最大化为研究目标,仅仅服从资产负债约束。因此马科维茨—托宾的组合理论成为研究和探索商业银行行为的主要方法。哈列特(1966)选择了组合规模、存款构成和利率波动等变量建立起一个短期管理模型,阐明了个人和机构的资产组合与资源分配和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关系。梅尔尼克(1968) 以资产规模、利率、存款变动和股本为变量,构造了一个流动性资产的选择模型,考察银行短期投资的变化对短期流动性约束下利润最大化的影响。海曼(1971)采用资产组合理论进行了银行行为建模,认为银行组合思想决定了风险—收益的两难抉择。但是,这些理论以完全竞争和信息完备性为前提假设,且没有考虑流动性和运营成本,理论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质疑。

20世纪7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理论研究吸纳了一般均衡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等,大大促进了商业银行行为研究的发展。商业银行行为研究最重要的分析成果就是采用了信息不对称分析范式和产业组织理论方法。其中,产业组织理论方法不仅成为探讨不完全银行竞争市场的基本方法,更加成为商业银行行为建模的指导思想。基于银行产业组织方法的银行行为模型,把商业银行当作一个对外部环境可做出最优反应的独立个体,可以有效地诠释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各种行为选择。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基于数量竞争的克莱因—蒙蒂模型和基于价格竞争的双重伯兰特模型,二者均采用了银行产业组织方法来分析寡头竞争市场的银行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此外,还有研究垄断竞争市场的萨洛普地域模型等。

国外的银行信贷行为研究一般置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国内的应用性较差,但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全信息范式和产业组织理论方法的结合,又加入了许多特色因素进行研究。本文认为银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组织行为个体,可以针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但由于信息不完全状况的存在以及企业组织的有限理性,银行行为并不一定是最优化反应,呈现出较多不理性的方面,顺周期性比较明显。

三、经济下行期银行信贷行为的前置性强势特征表现

基于青岛大数据平台,本文通过选取一系列指标,以宏观统计分析数据映射出银行的微观信贷管理行为。在经济下行期,银行信贷管理的早期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防御性,通过提高贷款的准入条件来获取自身信贷安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防御来自对宏观经济变化的短期应激反应,缺乏前瞻性规划。

(一)宁缺毋滥:企业贷款申请的通过率大幅下降

作为市场主体,银行信贷具有较为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在经济下行期,银行放贷普遍谨慎,对企业持有怀疑态度,发放贷款时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造成企业贷款申请的通过率大幅下降。关于企业贷款申请的通过率,一直缺乏比较明确的统计概念。由于中国银行业经营的特点,银行基本同意企业贷款的时候才会进入正式的申请手续流程,表面上的通过率较高,无法反映实际企业贷款难度。因此本文改为将银行查询企业信用报告作为银行受理贷款申请的开端,以此为基础计算贷款的申请率。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的月度信用报告查询数量和贷款发放笔数,计算贷款发放笔数与信用报告查询数量的比值,并将这一数值命名为贷款申请通过率。图1中显示,月度信用报告查询数量基本围绕1.5万笔波动,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整体态势,表明企业信贷需求并没有明显减弱,因此在此基础上计算的月度贷款申请通过率具备可比性。贷款申请通过率在经济下行期表现出不断走低的态势,但相对比较平稳。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3月以后,贷款申请通过率突然出现断崖式下跌,此时正是不良贷款的爆发期,清晰地体现出银行行为的短期应激性特点。

图1:青岛市企业贷款申请通过率变化趋势

(二)风险覆盖:贷款利率明显上浮,抵押条件增加

利率作为风险定价,本身是贷款风险水平高低的反映。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市场主体,需要利率覆盖风险来获取盈利,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银行普遍提高利率水平以应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关于平均利率水平的计算有多种方法,比较常见的是以贷款金额作为权重计算,但由于大型企业贷款金额较多,以此方法计算的利率无法反映出真实的企业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还债压力。本文选取银行2012年12月—2014年6月逐笔银行企业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的百分比数,直接进行简单平均计算出企业整体的还债压力。如图2所示,2014年以来银行利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6月利率上浮平均达到60%。结合本图与上图,曲线发生明显转折的时间点都是2014年3月份,也就是不良贷款的涌现期,而之前利率水平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看出银行在评估风险水平时缺乏前瞻性,主要以已发生事件作为行为反应的基础。经济处于下行期已经较长的时间,但在风险集中爆发期之前,银行的信贷行为变化并不明显。对银行组织形式进行细分发现,不同组织形式的银行反应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股份制银行由于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对风险的反应最为强烈,2014年6月利率上浮平均达到96.66%,而国有银行仅平均上浮15.57%。

图2:贷款平均上浮比例

由于经济下行期的不稳定性增加,银行寻求风险覆盖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利率普遍上升,还增加了第二还款来源的要求,即提高抵押和保证,由此形成企业贷款更高的门槛。根据统计数据,2014年8月青岛市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比年初下降309亿元,而抵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分别增加473亿元和436亿元。

(三)井绳效应:银行存在明显反应过激行为

根据前述,银行的行为具有短期应激性特征。除了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反应外,银行对某些特定事件存在明显“十年怕井绳”的反应过激行为。2014年5月青岛爆发了德正系信贷风险事件,涉及资金量巨大,众多银行牵扯其中。由于德正系企业大量使用贸易融资及信用证方式获取银行贷款,银行为控制风险,之后明显控制了贸易融资和信用证的业务规模,而不论其他企业是否合规经营,从而对整个市场造成负面影响。根据青岛市统计数据,2014年4月末信用证融资总量余额为1295.75亿元,到8月末下降到968.77亿元;4月末贸易融资余额为1071亿元,8月末则下降到1055亿元。

(四)墙草行为:下行期压缩周期性行业贷款

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信贷行为在周期性行业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信贷压缩现象比较普遍。在各类行业中,生产初级产品或者中间产品的行业以及为制造业服务的行业比较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而生产与民众生活相关产品的行业则周期性并不明显。在经济下行期,银行对待两种行业的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据青岛市统计数据,2014年10月末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设备生产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分别下降2.07亿元、2.72亿元、7.56亿元、1.5亿元、16亿元和2.6亿元,并且这种收缩趋势在2013年就已经表现出来。而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医药制造业、住宿餐饮业、卫生产业和文化艺术业等非周期性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呈现出较大增长。由此可见,银行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表现出“墙头草、随风倒”的行为,且具有先行性特征。

四、风险爆发后银行的弱势行为特征

银行在贷款准入时设定了较多限制性条件,表现比较强势,而在风险爆发后的处置方面,则缺乏强有力的风险处理手段,以弱势妥协为主要特征,意图延缓风险或者逃避风险。

(一)通过展期延迟风险的爆发

银行面对严厉的考核,对不良率的容忍度较低,在企业可以正常还利息却无法还本的情况下,通常会采取展期的方式暂时过渡风险。据大数据平台对2012年12月以来连续17个月约两亿条存贷款记录分析发现,截至2014年4月末青岛辖内商业银行展期贷款521笔、55.17亿元;展期贷款率为0.86%,同比增长50.9%,展期贷款笔数占全部贷款笔数的1.64%,同比增长137.9%。展期贷款率对信贷风险状况具有先行指标意义,展期率上升显示贷款质量呈恶化趋势。为弥补风险损失,银行在展期时通常伴随着利率的大幅升高。2012年12月以来青岛市展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异常变动,超过并显著高于未展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014年4月展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73%,较未展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出116个基点,较2012年12月展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升166个基点,增幅达27.4%。由此可见,展期是银行对企业的一种妥协行为,以提高利率为对价延长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时间。但需要贷款展期的企业本身经营就有一定问题,利率提高会造成还债压力更大,贷款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展期只是一种短期的应对行为,起到延迟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的作用。

(二)银行避险心理被企业所利用

在处理联保类贷款时,银行的避险心理可能被企业所利用,以集体违约威胁银行让步。以青岛某钢贸市场为例,银行对商户发放联保贷款,资金一直是循环使用,商户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2012年部分商户担心银行对到期贷款收回不贷,因此要求银行承诺给予再贷政策,方筹集资金偿还贷款,否则就放任贷款逾期。与此同时,江浙一带钢贸贷款风险大面积暴露,部分银行为盘活资产,采取“让利免息、借新还旧”政策。此钢贸市场的商户与江浙地区商户关系错综复杂,在获知该消息后,对商业银行也提出了利息优惠的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利率从上浮30%调整为基准利率,在银行利息下调前,商户抱团欠息。同时当地政府不愿银行抽出贷款造成钢贸市场倒闭,而且与其他银行也要协调行动,商业银行为化解贷款风险,避免出现集体性违约事件,只能采取妥协措施,根据钢贸市场商户情况提出三类解决方案:一是对4户负责人“跑路”的商户或无实质经营、经营状况恶化的商户,要求收回贷款,合计4000万元;二是对无资产抵押但仍坚持经营的商户,采取利率适当下调、收回再贷的策略;三是对能够追加资产抵押并覆盖信贷风险敞口的商户贷款,加大利率优惠幅度,采取借新还旧策略。

(三)银行在处理信贷风险时各自为战

银行在风险爆发后普遍没有采取理性的合作态度,而是抓紧保全自身的资产。比如在对青岛城阳某集团进行放贷时,由于各行的抵押政策要求不尽相同,风险敞口各异。在集团风险爆发后,银行纷纷进行抽贷和查封等行为,造成企业生产陷入停顿。之后部分银行为了收回债权,将抵押土地等资产在债权人委员会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拍卖。但若统一规划,先将抵押的工业用地变为商业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则土地价值会有较大的提升,不仅能偿还抵押银行的债务,增值部分也可用于其他银行债务的偿还,但由于部分银行的私自行动,丧失了增值机会。

五、银行信贷行为特征的根源因素

银行的这两种行为特征表现不同,但都根源于其产业组织模式以及市场因素,并且其贷款前后强势与弱势地位的对比也进一步强化了银行的避险心理。

(一)银行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有限理性

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是个体的集合,其行为既有组织特征也有个人特征,由于各种利益的牵扯,总是趋同于在一个有限理性框架内运作,因此经常会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一是从众行为,这是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会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从众行为是使金融体系遭受系统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随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且这一风险因素又往往不为金融市场主体所感知,甚至被完全忽略掉了。前述银行纷纷压缩信用证和贸易信贷规模就是从众行为的典型表现。二是专业化分工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经济主体的一些风险行为,还包括由分工引起的特殊问题。以银行发放贷款为例,牵扯到客户经理、信贷、风险和授信等部门,最后风险的承担者并不是太明确,造成经济上升期发放贷款随意,而真正风险爆发后却又急于撇清自身责任,经济下行期不敢发放贷款。三是内部决策的有限理性。银行管理层往往是基于不完全信息做出决策的,因此发生决策失误在所难免。银行贷款第一手的资料掌握在客户经理手中,管理层的决断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客户经理提供的材料,容易受到干扰,无法保证做出最理性的决定。四是考核机制放大员工的收益和风险。经济上行期时银行员工大量发放贷款以获取高额奖励,不自觉地忽视风险,而在下行期为避免追责则抱着“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态度,致使银行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明显。五是银行作为一个市场主体的趋利避险本能。在经济下行期,周期性行业风险加大,银行会压缩这类行业的贷款,将贷款转移到非周期性行业中,在这一过程中却缺乏足够的理性分析。

(二)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信贷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境下,银行很难做出最优化的反应。但是,在以往的分析中,信息不对称往往侧重于理论分析而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持。根据青岛大数据平台,信息不对称得以量化展示。本文获取了青岛市14673户企业2012年度申请贷款时提供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时提供的财务报表,从中选取了税务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关注的六大类指标,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具体包含15个财务指标,分别为存货、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资产总计、应付账款、流动负债合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

通过两张报表中上述指标的比对,88%的企业两套报表不一致。统计结果表明,企业提供银行的报表主要表现为虚增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调高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虚减负债。首先,4个资产(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资产总计)指标下银行数据全部高于税务数据,说明企业会虚增资产。流动资产指标下偏离度①为正值的企业占比略高于固定资产,说明相比于固定资产,银行更重视企业流动资产价值,企业也就通过修改报表投其所好。其二,流动负债和负债合计指标银行数据小于税务数据,说明企业通过虚减负债粉饰信贷报表。其三,利润表所有指标下银行数据高于税务数据的企业占多数,相比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下银行数据大于税务数据的企业占比略低。可见企业主要通过调高主营业务收入来增加主营业务利润。四大利润指标银行数据明显高于税务数据,此项数值没有偏离的企业仅占25.15%,企业通过虚增利润骗取更多贷款。虽然银行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但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而且在经济下行期企业报表造假的动机更强,加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市场中的虚假因素使交易成本增加

经济学使用效用最大化解释消费者行为,使用利润最大化解释厂商行为。银行按理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厂商,存款是投入品,贷款是产出品。银行在此经营中本应获取最大化利润。但是,制度学家一致认为任何组织都是处于制度之中,制度影响着组织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而且组织的经营活动是由若干交易和合约组成的,交易中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组织的目标不可能单单追求利润目标。

在经济下行期,企业迫切需要融资,更加容易通过粉饰自己来获取贷款,也更加愿意接受高利率,甚至不惜通过各种方式骗取银行贷款,使得银行的搜寻和辨别成本增加。票流循环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以3家企业为例,A企业X%的增值税发票开给B企业;B企业Y%的增值税发票开给C企业;C企业Z%的增值税发票开给A企业,如果3家企业票流循环平均关联度{(X%+Y%+Z%)/3}≥85%,则认定A企业、B企业、C企业构成“票流循环”。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和市国税局逐笔分析2013年的增值税发票数据发现,按照票流循环平均关联度≥85%的标准,初步确定13个票流循环,涉及企业44家,有3个票流循环的平均关联度为100%。2014年以来其中4个票流循环的8个企业及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已经被17家银行起诉,共计41起,标的额总计14.16亿元。上述票流循环中,银行掌握完整的链条及资金走向的难度很大,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和潜在风险的增加,银行危机感和防御性相应上升。

(四)贷款发放前后银行地位的转变

银行贷款是一种债权,仅代表了一种收取贷款本息的权利。贷款在发放后,银行基本失去对贷款的掌控,常规的贷后管理也经常在问题严重之后才能有所察觉。根据前述的分析,银行在风险爆发后处于弱势地位,经常需要做出妥协来换取债权的实现。作为一种平衡,银行需要在前期进行一种补偿,尤其是预期风险爆发的可能性越大,这种补偿就越高,即表现为银行贷款的前置性强势。换句话说,风险处置时越弱势,贷款发放时就会越强势,这在经济下行期表现非常明显。

六、根源因素的可控性分析及优化控制

(一)根源因素的可控性分析

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下行期对周期性行业贷款压缩严重,趋利避害发挥到极致。银行以短期应激性为主导的行为模式使得下行期企业贷款更加困难,从而加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顺周期性从微观来看是由各种行为组成,且具有根源性因素。这些根源性因素中既有主观性因素如银行自身的组织结构、考核方式等,也有客观性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两种因素间可以发生交互作用,具有循环强化机制,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加剧。根据前文所述,银行的行为特征主要目的为避险,因此解决的途径就是设法降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避免银行因潜在风险过分提高风险溢价。在银行行为特征的根源性因素中,部分具有可控性,部分则不具备可控性。可控性因素中有银行自我可控,如本身的信贷政策、考核激励机制和风险处置机制等,也有外部可控,如政府对贷款清收提供更多支持等。加强对因素的控制,有利于对银行行为的优化,控制银行的顺周期性。

(二)对银行信贷行为的优化控制

消除银行信贷顺周期性行为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过内外部的努力可以优化控制相当一部分影响因素,促使银行建立长远发展的行为特征模式,更好地发挥金融中介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本身、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均可以在优化控制方面做出自身的贡献。

银行自身:银行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和自然人一样,无法做到完全理性,但可以提升理性程度。在内部管理方式上进行改变,设定恰当的考核机制,避免出现上升期争相放款、下行期争相收款的行为。认清当前形势,充分发挥筛选、监督和审查作用,增加实地调查频率,切实了解贷款人实际经营情况,对贷款人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不过分依赖担保和保证贷款。在风险处置时,持有解决问题而不是拖延问题的态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避免风险扩大。银行间加强风险处置时的合作以确保债权的最大实现,减少集体抽款和抢先处置抵押物等情况。不能简单压缩周期性行业的贷款,而是通过理性分析确定微观企业的风险大小进行决断。

政府部门:营造社会公平公正环境,确保银行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提高银行安全感、减少过激反应的必由之路。在清理市场秩序方面,政府不能过分维护本地企业利益,应对各种骗贷行为进行坚决处理和打击。加强各种信息的披露,使银行及时了解企业真实信息。在银行信贷资产清收方面提供帮助,保证信贷债权的安全,确保抵押物顺利变现。

监管部门:在经济下行期,监管部门应给银行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减少各种考核,有利于提升银行经营的灵活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人民银行应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减轻信息不对称情况,利用大数据平台将税务部门数据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减少企业报表造假行为。

注:

①为了测度税务部门、银行业机构的财务报表数据之间的差异,提出偏离度这一概念。偏离度越高,差异化程度越高。以存货指标为例,将二者财务报表收录的数据标记为“存货_银行”、“存货_国税”。首先定义其偏离度为:存货_P=(存货_银行-存货_国税)/存货_国税×100%。我们设定,偏离度在(-0.01,0.01)之间的,都记为无偏。

[1]吴彩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宏观和微观方面的证据[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

[2]雷汉云.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违约行为及风险防范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3]孙叶.浅议商业银行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控制思路[J].财经界,2014,(24).

[4]刘秀光.商业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的基本准则——基于“真实票据原理”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3,(1).

[5]胡杰.基于风险视角的商业银行行为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2007,(12).

[6]贺向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

[7]何双喜.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基于货币政策传导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08.

The Microscopic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ing Control of Bank Loan Management Pro-cyclicality——Based on Qingdao Big Data Platform

Shi Dong1Zhao Ying guang2Ju Wei hua2Xin Jun jie2
(1.People’s Bank of China,Beijing 100032;2.Qingdao Branch of PBC,Qingdao Shandong 266071)

The loan management of bank is of obvious pro-cyclicality,especially in the down period.Based on the big data platform of Qingdao,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loan management of bank in the down period,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 of bank’s behavior.The sensitiveness and foresight of bank for risk is low,and the behavior is just a simple and short-term reaction for risk,showing as twofold:prefixing mighty as well as weakness in risk disposal.In addition,bank’s policy for cyclical industry and non-cyclical industry is different.The character of behavior roots from factors of bank’s inner organization and market.Through the analysis for the controllability of these factors,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optimizing control.

pro-cyclicality,behavior characteristic,short-term reaction,optimizing control,big data

F832.4

1674-2265(2014)12-0033-07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XR,GX)

2014-11-15

时东,男,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赵映光,男,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鞠卫华,男,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辛俊杰,男,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行期贷款银行
头发会不会长个不停
为什么眉毛不会一直生长?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经济下行期基金如何可持续
一根头发的“一生”
“存梦银行”破产记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