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4-08-11 02:08龚清平
关键词:急性期低温脑出血

龚清平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在采取亚低温疗法治疗下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欧洲脑卒中量表和Barthel(BI)指数分别对患者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在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亚低温疗法;急性期脑出血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常见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严重脑部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提高及行为习惯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其当前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急性期脑出血往往是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不过疗程长,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不利于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1-3]。为此,本研究拟采用亚低温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进行讨论,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近两年来收治的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31~76之间,平均年龄51.7±2.8岁。在治疗前,全组患者均经过颅脑CT检查,确诊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且均属于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在6h左右。出血部位集中在内囊、基底节上,出血量在20~40ml之间。排除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给予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具体如下。①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以及促进脑细胞代谢和预防并发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设备采用智能低温治疗仪,利用半导体制冷冰帽,将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持续3~10d;并采用温度传感器对患者的鼻咽温、鼓膜温等进行测定并记录。同时,可通过患者到院复诊,或是电话、上门随访的方式,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3d、7d和10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对其意识障碍进行评测;在患者治疗后的10d、20d和30d,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测;最后在患者治疗后的20d和6个月时,采用Barthel(BI)指数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测。②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材料采用(x±s)表示,对比用t检验,计数材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研究,发现两组在治疗前后的GCS评分、ESS评分,以及治疗后的Barthel(BI)指数等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在治疗后的20d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上,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急性期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相对来说,其颅内压升高明显,往往易于导致患者伴有相当程度的意识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嗜睡,并逐步发展为深度昏迷。据相关资料证实,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主要跟出血部位、出血量、脑脊液循环障碍,以及继发出血、颅内压增高及水肿等因素有关。在目前,除了药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还可通过结合亚低温疗法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一般而言,亚低温疗法主要在于帮助机体降温,以此来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从而促进脑细胞恢复、缓解脑水肿,避免了药物降温所带来的各类不良反应。在本组研究中,主要采用亚低温疗法和药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显示结合药物和亚低温疗法治疗(即观察组)的患者,在意识障碍时间上明显缩短,且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快,治疗效果显著。

临床上在应用亚低温疗法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降温措施应尽早,以控制恶性循环保护脑细胞;②低温应持续、稳定进行;③治疗期间同时做好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皮肤,防止压疮或冻伤情况出现。

经本研究表明,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结合药物和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班桂玲.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0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5(15):742-743.

[2]张秀敏.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4(25):1024-1025.

[3]雷花,蒋运兰.亚低温疗法应用于脑出血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8(5):71-7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在采取亚低温疗法治疗下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欧洲脑卒中量表和Barthel(BI)指数分别对患者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在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亚低温疗法;急性期脑出血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常见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严重脑部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提高及行为习惯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其当前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急性期脑出血往往是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不过疗程长,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不利于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1-3]。为此,本研究拟采用亚低温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进行讨论,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近两年来收治的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31~76之间,平均年龄51.7±2.8岁。在治疗前,全组患者均经过颅脑CT检查,确诊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且均属于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在6h左右。出血部位集中在内囊、基底节上,出血量在20~40ml之间。排除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给予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具体如下。①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以及促进脑细胞代谢和预防并发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设备采用智能低温治疗仪,利用半导体制冷冰帽,将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持续3~10d;并采用温度传感器对患者的鼻咽温、鼓膜温等进行测定并记录。同时,可通过患者到院复诊,或是电话、上门随访的方式,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3d、7d和10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对其意识障碍进行评测;在患者治疗后的10d、20d和30d,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测;最后在患者治疗后的20d和6个月时,采用Barthel(BI)指数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测。②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材料采用(x±s)表示,对比用t检验,计数材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研究,发现两组在治疗前后的GCS评分、ESS评分,以及治疗后的Barthel(BI)指数等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在治疗后的20d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上,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急性期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相对来说,其颅内压升高明显,往往易于导致患者伴有相当程度的意识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嗜睡,并逐步发展为深度昏迷。据相关资料证实,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主要跟出血部位、出血量、脑脊液循环障碍,以及继发出血、颅内压增高及水肿等因素有关。在目前,除了药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还可通过结合亚低温疗法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一般而言,亚低温疗法主要在于帮助机体降温,以此来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从而促进脑细胞恢复、缓解脑水肿,避免了药物降温所带来的各类不良反应。在本组研究中,主要采用亚低温疗法和药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显示结合药物和亚低温疗法治疗(即观察组)的患者,在意识障碍时间上明显缩短,且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快,治疗效果显著。

临床上在应用亚低温疗法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降温措施应尽早,以控制恶性循环保护脑细胞;②低温应持续、稳定进行;③治疗期间同时做好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皮肤,防止压疮或冻伤情况出现。

经本研究表明,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结合药物和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班桂玲.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0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5(15):742-743.

[2]张秀敏.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4(25):1024-1025.

[3]雷花,蒋运兰.亚低温疗法应用于脑出血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8(5):71-7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在采取亚低温疗法治疗下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欧洲脑卒中量表和Barthel(BI)指数分别对患者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在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亚低温疗法;急性期脑出血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常见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严重脑部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提高及行为习惯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其当前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急性期脑出血往往是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不过疗程长,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不利于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1-3]。为此,本研究拟采用亚低温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进行讨论,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近两年来收治的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31~76之间,平均年龄51.7±2.8岁。在治疗前,全组患者均经过颅脑CT检查,确诊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且均属于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在6h左右。出血部位集中在内囊、基底节上,出血量在20~40ml之间。排除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给予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具体如下。①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以及促进脑细胞代谢和预防并发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设备采用智能低温治疗仪,利用半导体制冷冰帽,将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持续3~10d;并采用温度传感器对患者的鼻咽温、鼓膜温等进行测定并记录。同时,可通过患者到院复诊,或是电话、上门随访的方式,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3d、7d和10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对其意识障碍进行评测;在患者治疗后的10d、20d和30d,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测;最后在患者治疗后的20d和6个月时,采用Barthel(BI)指数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测。②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材料采用(x±s)表示,对比用t检验,计数材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研究,发现两组在治疗前后的GCS评分、ESS评分,以及治疗后的Barthel(BI)指数等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在治疗后的20d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上,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急性期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相对来说,其颅内压升高明显,往往易于导致患者伴有相当程度的意识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嗜睡,并逐步发展为深度昏迷。据相关资料证实,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主要跟出血部位、出血量、脑脊液循环障碍,以及继发出血、颅内压增高及水肿等因素有关。在目前,除了药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还可通过结合亚低温疗法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一般而言,亚低温疗法主要在于帮助机体降温,以此来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从而促进脑细胞恢复、缓解脑水肿,避免了药物降温所带来的各类不良反应。在本组研究中,主要采用亚低温疗法和药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显示结合药物和亚低温疗法治疗(即观察组)的患者,在意识障碍时间上明显缩短,且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快,治疗效果显著。

临床上在应用亚低温疗法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降温措施应尽早,以控制恶性循环保护脑细胞;②低温应持续、稳定进行;③治疗期间同时做好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皮肤,防止压疮或冻伤情况出现。

经本研究表明,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结合药物和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班桂玲.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0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5(15):742-743.

[2]张秀敏.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4(25):1024-1025.

[3]雷花,蒋运兰.亚低温疗法应用于脑出血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8(5):71-72.

猜你喜欢
急性期低温脑出血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基于低温等离子体修饰的PET/PVC浮选分离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低温休眠不是梦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