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初探

2014-08-11 14:22
山西建筑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组团城中村太原市

王 萍 赵 敏

(太原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太原市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初探

王 萍 赵 敏

(太原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针对太原城乡统筹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中村和新农村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分区策略,就发展定位、组团发展指引、具体措施等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太原市城乡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0 引言

城乡统筹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历史经验,为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促进太原市城乡建设有序、健康发展,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研究、总结国内外先进城市城乡统筹规划和实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明确我市城市规划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可比性、先进性、实施性为原则,进行城乡统筹规划研究。

1 太原市城中村及新农村现状

1.1 城中村现状

1)现有城中村:173个(见表1)。已批复城中村:154个。新增城中村:19个。

表1 太原市现有城中村现状

2)现状总人口:46.24万人。农业人口:32.28万人 。市民:13.96万人。

3)土地利用情况(见图1)。地界确认村庄119个,未确界村庄54个。地界确认土地118 km2。未确界土地96 km2。按照既有政策的安置用地:44 km2。城市可利用用地:170 km2。

4)“城中村”存在问题分析。“城中村”是城市急剧膨胀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所产生的结果,其无序化建设和发展给现代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a.因土地制度的城乡差异,造成“城中村”土地权属和使用混乱,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低,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接吻楼、握手楼、贴面楼比比皆是。b.村内道路等级很低且不成体系,道路狭窄弯曲,消防车、救护车难以进入,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极低。c.村内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脏、乱、差”现象严重,与城市景观极不协调。d.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大部分随城市发展涌入城市的外来人员多愿意选择租金较低、又接近就业地或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居住。结果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城中村”人口结构复杂,村民、外来人员、居民混合,“黄、赌、毒”等社会问题突出,各项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很大。

1.2 新农村现状分析

1)村镇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各村镇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太原市村镇体系的规模结构特征是“特大城市—乡镇—村庄”形成城乡二元结构体系。造成城镇体系结构不完善,不利于城镇间相互作用的有序传递,对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地区尤为不利,城乡间相互影响减弱,村庄对城市的反哺不明显。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采用的标准太低,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据调查,全市还有不少村到村、村到组的道路仍是泥土路。农村河道淤塞严重,水质恶化,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用水。全市多数村组至今没有纳入垃圾收集系统,垃圾随便乱倒,脏、乱、差现象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不配套问题十分突出。

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还不健全、水平较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有待进一步衔接。区域内工业和商贸产业吸纳辐射能力不足,乡镇、街办的区域商贸设施发展缓慢,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比较落后。

4)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好多村庄存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由于房屋建设的盲目性,村中形成很多没有利用到的空地、闲置地;由于东西山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农村地下采空区;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和施工手段的限制以及认识的不足,农民建房多选用落后的建材。

5)整体村容村貌仍需改善。许多传统村落的新建住宅基地面积偏大、建筑密度低、空间分散、功能混杂、结构不明确;很多房屋年久失修,墙面、屋面色彩杂乱;住宅配套设施落后,安全卫生隐患突出;私搭乱建临时建筑的现象严重。

6)资源与环境制约。太原东、西山上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石膏、石灰石等资源丰富,但开发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宜居区的要求存在明显反差。

2 太原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2.1 太原市总体发展战略

依据国家、省、市战略规划,结合自身发展条件和发展形势,确定太原都市区总体发展战略为:转型示范,人文复兴。

“转型示范战略”指规划要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空间发展模式的转型作为统领各个方面的总纲。

“人文复兴战略”指规划要将重估文化遗产价值、展现城市人文精神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2.2 太原市城乡统筹规划基本原则

1)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

2)方便生活、有利生产原则。

3)设施配套、共享共建原则。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5)保护历史、承传文脉原则。

6)防灾减灾、生态安全原则。

2.3 太原市发展分区策略

中部转型跨越和品质提升示范区;西山生态修复和人文复兴示范区;东山创业宜居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南部新城建设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北部生态建设和城乡统筹示范区(见图2)。

2.3.1 中部转型跨越和品质提升示范区

1)发展定位。都市区的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产业转型示范区和城市品质提升区。

2)发展策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大力进行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地建设、交通改善和污染治理,提高空间文化生态品质。

3)组团发展指引。北部新材料产业组团、老城金融商务与生活组团、河西装备制造与生活组团、河西文教生活组团、东部物流与生活组团、晋阳湖周边文化会展与生活组团、南部科教生活组团、北营服务业与生活组团。

4)城中村改造思路(亲贤村为例)。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整村拆除、安置优先”的原则,市、区两级统筹,科学编制城中村、城乡统筹规划和实施计划。力争改造一个村,带动一个片区,形成一个产业,打造一个亮点,通过集中连片规划,采取分步实施的措施,积极推进五个转变的进行,把城中村打造成建设形态、人居环境一流的现代化文明社区。

2.3.2 西山生态修复和人文复兴示范区

1)发展定位。都市区生态屏障和人文复兴示范区。

2)总体发展策略。以水源涵养、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恢复植被,退耕还林;整合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密

集的文物保护单位建成大型国家游憩地。

3)组团发展指引。整合西山中隐山风景区、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包括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崛围山风景名胜区、上兰生态文化休闲区、西凌井自然保护区、关帝山国家地质公园及西山工业遗址景点等旅游资源,打造成以“唐风晋韵龙脉”为特色的大型“国家游憩地”。

对偏僻、人口较少、生存条件较差的村庄,实施整体移民搬迁。地理位置较好的村庄可改造为农家乐、休闲度假村等。建设西凌井、北小店生态旅游区,使之成为太原的“天然氧吧”。

建设以阪寺山、三藏寺、悬泉寺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带。

2.3.3 东山创业宜居和城乡统筹示范区

1)发展定位。都市区生态屏障和城乡统筹示范区。

2)总体发展策略。封山育林,建设环城植被,强化水土保持及林业建设生态功能。

3)组团发展指引。对偏僻、人口较少、生存条件较差的村庄,实施整体移民搬迁。

整合阳曲历史文化景观区、牛驼寨—黄寨风景区、双塔—白云寺风景区、乌金山森林公园、猫儿岭文化区、八缚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打造成近郊文化宗教生态休闲带。

2.3.4 南部新城建设和城乡统筹示范区

1)发展定位。都市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和新城重点发展区。

2)总体发展策略。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采取TOD模式建设新城组团;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汾河、乌马河、象峪河流域生态恢复治理。

3)组团发展指引。清徐组团、潇河新城、修文组团。

4)南部农业地区。

2.3.5 北部生态建设和城乡统筹示范区

1)发展定位。都市区生态涵养、城乡统筹和生态农业示范区。

2)总体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地处太原“北大门”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完善以青龙古镇、龙池山庄、不二寺、阳曲公园、青草坡、开花寺、小五台山等景点为主的大运路沿线休闲度假旅游带。加强生态修复;加快村庄搬迁促进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搬迁污染企业;适度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

3)组团发展指引。阳曲组团、泥屯组团、上兰组团。

4)具体实施措施——政府主导、规划引领、特色改造、安置优先。

完善法律政策——公平公正落实执行。

坚持规划的百年尺度——不留遗憾留遗产。

“一区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寻找遗失的文化足迹。

安居乐业,惠民利民——保证居民社会保障,享有市民优惠政策。

[1] 李兵弟.中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刘理红.关于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13,39(9):15-16.

Taiyuan research on urban and r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ANG Ping ZHAO Min

(TaiyuanPlanning&CompilingResearchCenter,Taiyuan030002,China)

Aim at research on urban and r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alysis the urban villages and the status of the new countrysid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tion,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specific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promote orderl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aiyuan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research

1009-6825(2014)11-0021-02

2014-01-03

王 萍(1974- ),女,硕士; 赵 敏(1981- ),男,助理工程师

TU984.1

A

猜你喜欢
组团城中村太原市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兵器组团“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