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戏曲作品中清官的形象塑造

2014-08-12 14:54巩彦翡
艺海 2014年7期
关键词:清官儒学戏曲

巩彦翡

[摘 要]从关汉卿剧作《鲁斋郎》、《蝴蝶梦》中的包拯,到京剧传统据目《海瑞罢官》中的海瑞,再到《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和《唐知县审诰命》中的唐成,从元代到当今,清官戏的创作一直受到剧作家的青睐。在这些戏剧作品中,清官一身正气一心为民,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将欺压百姓的强权贵族绳之以法,为民除害。这类戏剧作品一方面展现出群众百姓渴望官场出好官、出清官的良好心愿,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儒家思想对于戏曲作品、戏曲人物塑造的影响。

[关键词]戏曲 儒学 清官

从中国古典戏曲产生至今,描写不畏强权、清正廉洁、为民办事、保国安宁的清官好官的戏曲作品不计其数。本文将以闽剧《贬官记》为例系统阐述戏曲作品中清官的形象塑造。《贬官记》主要讲的是非主流清官和主流廉吏从碰撞误会到心心相惜,最终联手伸张正义的故事。

这部诙谐幽默的戏曲作品塑造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清官,他们虽同样心怀正义,但一个板正严肃,可敬可畏,一个爱美“好色”,滑稽幽默。正因为这两个人表面上的“不和谐”,才有了这个诙谐有趣的故事。其实,《贬官记》中两位清官的塑造,代表了戏曲舞台上众多清官戏中两类不同清官的类型划分。一种是如崔云龙般嫉恶如仇的正统清官,包青天正属此类;另一种则是如边一笑般幽默滑稽、略有缺点的非主流清官,例如《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这两类人物几乎代表了清官戏对于清官的形象刻画。这种清官塑造的差异性与儒家思想对戏曲的影响不无关系。

一、清官的刚健中正

孔子提出士当“志于道”,如何“志于道”?孔子的学生曾参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儒家的“弘毅”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代刘勰所发挥的“风骨之力”也与“弘毅”思想同根同源。“风骨”既要求主体“强其骨”,又强调主体须“强其志”,“志实骨髓”。弘毅,要求人具有刚正不屈,遇逆境而志不渝的美好品德。

崔云龙是新科进士,从小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染,培养了一身浩然正气。他一心要做个清廉正直的好官,为百姓出力,为皇上分忧。他在得知边一笑是个“花蝴蝶”、糊涂官以后,毫不犹豫将边一笑贬为知县;在到达乌有县,未见边一笑出来迎接时,最先想到的不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反而是这个“糊涂官”会不会因为对自己心怀怨恨而玩忽职守苦了百姓。在与边一笑、张岫玉的相处中,他逐渐认识到自己之前的判断失误,与老师倾心交谈之后更是对边一笑敬佩有加,不为自己之前犯下的错误做辩解。当金知府知法犯法,陷害边一笑时,他更是能公正评判,使边一笑免摘乌纱帽,使金知府最终难逃法网。

在崔云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儒生精神,这也是做清官、做好官所必须具备的美好品质。

二、清官的才德为美

儒家对于一个人的才德极为重视。孔子既要求“尽美”,又要求“尽善”,提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也就是说,决定美丑的不仅仅是外貌形态,更重要的是内心品质。

边一笑“会玩会乐,会唱曲会吹箫,一见美女就眼发直”,乍一听来,他是个十足的品行不端的好色之徒,这必然是“不美”的。然而,他为官清廉,在强权势力违法乱纪的情况下能够勇敢做出公正的评判,这又是“尽善”的;同时,他相貌不美,在官场,若是容貌丑陋,即便才华横溢也只能痛失机会。这外在形态上的“丑”和内心品质与才德上的“美”形成的尖锐对立,就成了边一笑内心悲喜剧的根由。其妻张岫玉沦落风尘,这是一种“丑”,但品性高洁,才气过人又成为一种“美”。这种丑美对比也是儒家才徳思想的一种体现。

不难看出,边一笑是个豁达聪明的人,也是个性格刚强的男子汉,他决不会轻易把内在真实的痛苦和压抑表现出来,但实际上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对自身多舛的命运暗暗发出深深的叹息。然而,他并不屈服于这种命运的安排,他希望在有限的施政空间里为民请命,建一番功业,以政绩斐然的光彩来改变世人对自己“好色之徒不为民”的看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三、清官的克己修身

儒家历来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把克已修身看成是实行德治的首要前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在如何实践“仁”的问题上,首先提到了“克己”,即用礼法来约束自己,防止欲念发生,真正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儒家的“克己修身”对封建时期读书人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对成就自身淡定超脱、坚持正义的美好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崔云龙是年少气盛的儒士,他不仅用克己修身来要求自己,同时对他人的“不修身”深恶痛绝。所以,当得知边一笑娶了一名青楼女子时,他立刻判断这位“花蝴蝶”知府“定是好色徒品行不正,又怎会勤王政廉洁忠诚?”于是当即将边一笑贬为乌有县令。他将克己修身放在重要位置,对青楼女子有传统士大夫惯有的偏见。当他初见张岫玉时,张岫玉夸他一表人才,玉树临风,他却立即将这种第一次见面就夸赞男人的行为当作张岫玉这个青楼女子的轻浮之举;当他阴差阳错被不知情的边一笑收做学生,边一笑让他喊张岫玉师娘时,崔云龙自认高洁之士,不愿认青楼女子做师娘;当看到边一笑和夫人的调笑亲热之举,他会皱眉不满,咳嗽以示提醒。这些种种都显示出崔云龙这个儒家正派大弟子十分重视对自己的约束。直到自己试探边一笑,故意法外徇情,被边一笑收监入狱,发现张岫玉并非自己印象中寻常青楼女子的样子之后,他才真正放下对张岫玉的偏见,真心佩服起这个思想、气度都非比寻常的“师娘”来。

“克己修身”是儒家传统文化中很宝贵的思维经验和思想财富。儒家常说:“吾日三省吾身”,即每天进行深刻的反省,看自己的思想、言语、行动是否符合道德的标准,是否符合“仁”的要求。换句话说也就是严于律己。这是崔云龙这类儒家学士对自身行为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现代人所应该具备的美好品德。

四、清官的乐天知命

中华民族一向是乐观自信的伟大民族。无论个人或群体遭受多大的苦难、困厄,也很少有真正彻底的悲观主义,总是乐观地眺望未来。在儒家思想中亦不乏乐天知命的观点呈现出来。而那些饱读诗书的士子们也少不了受到乐天知命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就表现为对坎坷挫折的克服、排斥,以及对坎坷挫折中希望之光的张扬、夸张。

边一笑心系百姓,自认无愧于天地,却因为解救一位沦落风尘的才女出火坑,娶青楼女子为妻而被莫名贬官,他自然是不服气也不顺心的。否则他也不会在崔云龙这个巡按来到乌有县境内时不去迎接。更不会唱出“谢夫人,斟美酒,此酒解愁也解忧。今后贬字休上口,莫使白了贤妻的头。”这样的唱词。但与此同时,边一笑在面对棘手的案件时,更多的想法则是乐观向上的。他不因贬官而消极怠工,而是做小官,办大事,更时时进行自我安慰。我们且看下面一段《贬官记》中的对话:

边一笑 我的好夫人呀,下官不饿也清醒。夫人请坐,我来问你,下官未贬之时是几品?

张岫玉 四品。

边一笑 现在呢?

张岫玉 小小七品。

边一笑 你来算算,五品,六品,七品,这不多了三品吗?

这样诙谐幽默的对话使大家看到边一笑这个“花蝴蝶”清官对“贬官”这一不公正待遇的调笑式对待,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儒家思想中的乐观精神。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身处逆境时极其励志的儒家经典语句能够使我们在面对坎坷时保持乐观昂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在推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时,常常会表达出对清廉政治的向往。而孔子,可以说是廉政思想理论的倡导者,他主张仁政德治的同时,“礼治”却始终贯穿其中。孔子崇尚清廉,反对贪腐,提出了克己复礼;他提倡清廉,反对盲目追求富贵,提出了见利思义,义然而后取;他崇尚“为政以德”,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依靠政令、法令来治理国家,惩治犯罪,却不能让老百姓有羞耻之心;依靠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老百姓才有知耻之心自觉避免犯罪。这样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贬官记》作为新时期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就演而不衰,不仅仅在于它新奇有趣的故事情节和曲折紧凑的演剧结构,同时,也在于剧中所表现出来的边一笑重黎民而轻乌纱,敢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儒家文学观认为,文学具有社会教化作用,文学存在的意义在于“兴观群怨”、在于诗言志。那么从这一方面来看,在我们当今发展的社会,清官戏的演出不可谓不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古今或真实、或虚构的清官形象,看到儒家精神中值得现代人继承和发扬的美好品质,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弘扬,同时对我们的自身修养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清官儒学戏曲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儒学交流在路上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