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高压态势治标,制度建设治本

2014-08-13 23:12宗禾
新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通奸王岐山中纪委

宗禾

2013年1月,履新不久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明确提出:“当前反腐工作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一年半以后,今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意味着,中纪委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的方向目标、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已经确定,从制度上推进反腐工作。

梳理十八大以来,王岐山的表态和纪检部门的作为,不难看出纪检系统从没有放松对反腐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和落实。

打老虎:

上半年16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2014年上半年落马16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进入7月每周都有重磅人物落马的消息,细心的人们发现,不少老虎级腐败分子的落马都在周末公布。这种持续不断的“周末见”,让反腐败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新常态。

特别是6月反腐力度之大已达到十八大以来的一个新高峰:6名省部级以上官员先后落马,其中有两名是副国级官员。

在众多被通报查处的高级别官员中,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最引人注目。

退休不再是进了“保险箱”,在媒体上刷存在感也不再意味“平安着陆”。中央纪委通报落马的领导干部中,有不少已经退休,遑论退居“二线”。而江西省原副省长姚木根被通报落马当天,江西党省委报《江西日报》还刊发了其署名文章。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落马前一天还有他参加政务活动的报道。

拍苍蝇:

纠“四风”不放松

截至今年5月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近4万起,处理5万多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万多人。这是中央纪委落实八项规定、坚决纠“四风”,交出的一份答卷。中央纪委网站解释了常抓“四风”和按关键节点抓“四风”的原因:“纠正‘四风要从点滴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数年,必见成效。”

不仅如此,中央纪委采用“真点名真曝光”原则,从黑龙江喝死陪酒人的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到内蒙古那些坐公车“拍马”的领导们,如果早点领悟到这一点,早点摒弃侥幸心理,就不会“撞到枪口”上。

定职责:

党委书记是反腐第一责任人

4月11日至5月12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调研与座谈中“七次”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有关负责人不能忘记自己的党内职务和责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强调党委主要领导是反腐“第一责任人”,不啻一张张落实到各级一把手头上的“责任状”,“让反腐败斗争,真正成为全党整体承担、责任明晰、常抓不懈的事业。”

2013年12月6日,中央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今年3月22日,江西省原副省长姚木根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通报接受组织调查。两个多月后,6月3日,江西省委常委、秘书长赵智勇因涉嫌违纪,被中央免去其江西省委常委、委员职务。不久后,他的江西省委秘书长职务亦被免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查的深入,今年7月8日,曾任江西省委书记6年的“大老虎”苏荣落马。3名副省级在半年内先后落马,至少可以判定,该书记“用人”存在“失察”。

改设置:

反腐为主业,清除自身“蛀虫”

与此同时,中纪委的内部体制改革悄然启动。今年3月,中纪委完成第二次机构改革:纪检监察室总数由原先的8个增加到12个,占内设机构总量的近一半。随后,以中纪委为“蓝本”,地方纪检系统启动机构改革。中纪委对此解读,“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将更多的人员力量调整到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上来”。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6次谈话中,王岐山反复提及“打铁还需自身硬”和“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中央纪委设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清除害群之马。

4月12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申维辰落马。申维辰是今年被调查的首个正部级高官,也是首位落马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5月9日晚间,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魏健被通报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这是十八大后,中央纪委首个予以公开通报落马的监察室办案人员。

创方法:

中央巡视组“全覆盖”“回马枪”

7月14日,今年首轮巡视的13个中央巡视组晒完问题“账单”,掀起一轮反腐风潮,巡视通报措辞严厉、不留情面。7月16日,王岐山告诫今年第二轮巡视组:“哪里问题集中就巡视哪里,谁问题突出就巡视谁,巡视过后再杀个回马枪,给党员干部以警示,发挥更大威慑力。”他强调,逐步实现巡视全覆盖必须转变方式、创新方法,在开展常规巡视的同时,深入探索专项巡视。

强监管:

严管“裸官”、房子、车子

官员腐败中“餐桌上的腐败”(大吃大喝)、“马路上的腐败”(公车私用)和“摆在大街上的腐败”(名下拥有多套房产)最为广大民众所不满。

去年12月11日,中纪委对“官邸制”作了解读,将职位和住房相挂钩,形成“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的制度。7月16日,中央启动的新一轮公车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中纪委将试点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加大惩治力度。

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反腐倡廉工作提出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6月,陕西省出台规定,要求新提拔领导干部对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并强调“对不愿申报或不按时申报的,不再作为提拔对象”。

对“裸官”现象的处理,也有了动真格的样本——6月9日,广东省委组织部基本完成对全省“裸官”任职岗位的集中调整,包括调整省管干部9名、市厅级干部9名,确保了“裸官”不再担任正职、不在重要敏感岗位担任领导。

1月22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于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尤其加强对“裸官”的监督和管理。6月,中组部下发《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重新定义“裸官”概念,并首次明确5类重点岗位“裸官”需清理。近期,至少有十多个省份启动了对基层裸官数量的摸底。种种迹象显示,中央对“裸官”的治理和监管,日趋严格。

严惩罚:

“通奸”“降级”党纪严于国法

在2014年6月5日,在违纪情况通报中,出现“与他人通奸”的措辞。中央纪委网站刊文解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与他人通奸,造成不良影响的将给予处分。由此可见党纪严于国法。

与“通奸”相似,少见的“降级”也对违纪官员形成心理震慑。7月16日,中纪委对外宣告:因严重违纪,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被由副省级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被由副省级降为科员。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已经公布了全国有10多起降级通报。“通奸”、“断崖式”降级,这些在反腐通报中出现的新变化,与王岐山措辞严厉、不留情面的个性十分相似。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通奸王岐山中纪委
被中纪委报告点名的4个事件
王岐山达沃斯演讲备受瞩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简历
中纪委巡视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吗
规制通奸行为的合理性分析
中纪委“打虎拍蝇”半年擒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