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育场馆设施信息化服务状况调查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2014-08-13 10:58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宁波市场馆

张 斌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0 前 言

体育场馆信息资源是政府体育部门做出决策的基础,为最大限度发挥体育人力资源、场馆资源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扭转体育信息、资源不对称的局面,实现紧缺的体育资源全民共享,达到合理配置体育场馆设施信息资源的目的。通过建立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弥补体育场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提高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的利用率,进而使有限的场馆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共享使用,发挥体育场馆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宁波市普通居民500人,男300人,女200人;其中18岁以下100人,18岁~28岁100人,29岁~45岁100人,46岁~60岁100人,60岁以上100人为调查对象。对城市体育场馆资源信息化服务状况及问题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体育场馆信息服务与平台构建方面的相关书籍,并且通过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文献检索,查阅了2000年以来的体育场馆信息服务平台方面的文献,收集了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为了获取更多与本课题撰写相关的资料,将通过走访、电话或邮件方式访谈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体育场馆管理者等。包括政府及体育部门工作人员、体育场馆领导人、管理人员、体育场馆研究专家等,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编制“宁波市体育场馆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现状、问题的调查问卷”,针对市体育局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系统体育场馆的运营负责人,以及体育场馆运营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并进行相关的信效度检验,以便对宁波市体育场馆设施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现状、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准确把握。

2 宁波市体育场馆设施现状调查分析

宁波市体育场馆发展迅速,根据2014年宁波市第六次体育场馆普查分析报告数据,结合2003年体育场馆设施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相关结果见表1。

表1 2003年与2014年宁波市体育场地设施及人均面积统计对比

备注:人口数据依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场地面积数据不含水上运动场

表1数据显示,全市在体育场地数、每万人场地拥有数、场地面积等方面均有提高。全市拥有13 148个体育场地,每万人体育场地拥有数17.29个,十年分别增长60%、50%,增长显著;2014年体育场地普查全市人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场地面积分别为1.88m2/人、0.32m2/人、1.54m2/人相比2003年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分别多出0.18m2/人、0.22m2/人、0.31m2/人。

图1 2003年与2014年宁波市各系统场地数对比分析(单位:个)

由图1所示,2003——2014年全市各系统场地数均有明显增加,其中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其他系统分别增加54个、1 654个、12 996个。

从以上数据分析,宁波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场馆资源建设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主要因为以下几点:首先,各区县政府牵头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场馆设施;其次,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在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修建了相应的体育馆、田径场等设施;最后,由于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的兴旺,也带动民间资本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然而,硬件的快速发展,也凸显了在体育场地设施软件上的不足。在与之配套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服务方面却仍然是薄弱环节,相对滞后、稀缺。譬如宁波市体育场馆查询平台覆盖的信息资源集中于老三区教育系统中小学所拥有的体育健身场地,相关信息更新周期较长,场馆详细情况不清。针对宁波市其他区域、不同系统、不同实体单位和企业以及公共场所(公园、社区)拥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情况没有囊括,这样就造成资源的区域差异和使用浪费。另一方面,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的配置缺乏合理性、配置层次不健全等问题。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社会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信息资源的拥有、开发和利用的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公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形势下,深化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服务的研究,使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本身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体育与网络传播应用技术跨学科结合,丰富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于政府宏观调控体育场馆产业经济,体育健身资源合理规划,提高体育场馆设施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城市体育场馆社施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 宁波市社区居民体育信息需求意向调查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居民认为体育信息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14.6%、37.2%、31.5%、13.5%、3.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多,超过半数居民意识到体育信息的重要性,说明对体育信息存在着潜在需求。

居民对获取的体育信息服务感到很满意、满意的仅占33.9%;感觉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别占32.3%、25.2%、9.6%。说明目前体育信息服务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人们相应需求。

图2 社区居民体育信息需求内容分析

如图2所示:社区居民对体育信息需求前三位是健身信息及场馆预订、体育休闲娱乐信息、赛事报道各占43.3%、27.4%、17.6%。说明居民在健身方面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希望能得到科学的指导,使身体更健康。

综上所述,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居民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提升,对体育健身有了更多的追求,对获取体育信息更加迫切,以便更好地方便锻炼。

4 宁波市体育场馆设施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宁波市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稀缺,公共属性不突出

通过问卷调查,市民对体育信息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见图3。

图3数据显示影响体育信息服务需求前三位的因素:体育信息服务满意度低占33.4%;缺少信息媒介占24.8%;缺乏信息获取技能占14.4%。宁波市体育场馆设施信息的稀缺性突出表现在两点:第一,缺乏统一权威的主导主体,信息平台建设呈现碎片化、个体化、分散化。各资源拥有方大多致力个体体育信息的建设宣传,没有统一平台,导致体育场馆网络体育信息繁杂不通畅,利用率低下,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另外,因为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局限,有关信息更新滞后,不能及时维护,也大大降低了网络传播的实效功能和经济价值。第二,由于受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人群知识水平的高低,场馆布局的分布等因素,网络带来的“信息化鸿沟”不可避免。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着区域性失衡、群体性失衡、技术性失衡等问题,引发作为公共产品的信息资源公共性不足。高学历知识人群、城区人群健康意识强烈,网络信息化程度高,更易获取相对丰富的资源信息;低学历人群、城郊乡镇人群即便有锻炼需求,受条件所限,获取信息的手段有限。所以由政府牵头做好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必需的,又是迫切的。通过统一的体育场馆设施信息发布平台,将稀缺的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体现了信息资源的公共属性,也是做好城乡经济统筹的重要部分,体现了社会公平性。

图3 体育信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4.2 宁波体育场馆信息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配置层次尚处形成阶段

首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锻炼人群体育锻炼方式多样化,进而对体育场馆设施需求呈现多元化,单一的体育场馆网络信息建设满足不了用户意愿。这就对科学划分体育场馆信息资源、丰富体育场馆资源信息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包括场馆设施类别、人力资源、技术支持、消费状况等等,针对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务。

其次,体育场馆信息资源配置层次建设有待提高。根据2014年宁波市第六次体育场馆普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市各系统拥有19 865个体育场地,从各系统拥有体育场地数显示,教育系统为4 551个,占全市体育场地的22.9%;体育系统126个仅占0.6%;其他系统15 188个,占76.5%。面对庞大的现有场地设施,通过有效的信息配置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信息资源的配置活动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由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配置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协调和开发利用,以便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宏观调控的目标。中观层次一般是由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资源配置部门通过制定地区或行业性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来实现对本地区、本行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的组织、协调和开发利用活动,以及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与其他地区、其他行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流,使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在总体上与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配置活动相互协调,以便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微观层次是最基层的信息资源配置,一般是由企业等基层经济实体负责实施。其主要任务是认清企业等基层经济实体中各级各类人员对信息资源的真正需求,合理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

体育场馆资源随着城市规划功能划分,分布存在区域的不平衡,隶属系统存在数量上的差异,以及场馆资源的管理模式、类型和开放程度不同等因素,导致体育消费群体对体育健身场馆资源信息获取匮乏,缺乏有效途经和渠道,使长期存在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在这三个层次的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宏观配置和中观配置是微观配置的前提,微观配置是宏观配置和中观配置的基础。配置的主体都应根据其级别、规模、经济发展实力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力以及用户的信息需求等因素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信息资源配置方案与策略。

4.3 宁波体育场馆信息资源开发人才匮乏

宁波市通过近几年的高校人才培养,在体育学、信息学、管理学等方面人才有了极大改善,但对于集各学科综合素质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仍然捉襟见肘。加大有关体育信息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培育新的市场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条起着重要作用。

4.4 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供给能力不足,数据库建设滞后

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供给能力不足表现在相关信息覆盖面窄,选择性少;现有门户网站平台功能单一,有待完善;潜在的信息源缺少输出渠道,有待挖掘;数据库建设滞后,尚需填补。造成以上方面有几个原因:首先,在我国,最大的基础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部门,在政府主导下才会使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工具。通过体育场馆设施信息平台的完善建设,使隐性的信息资源显化共享,增大民众的选择性,才会提高平台本身的使用价值,进而提高资源信息的有效性。其次,体育场馆设施搜索平台没有形成完善的功能体系,只提供了简单的信息查询和信息简介,缺少了信息更新的动力支撑。因为信息资源本身具有时效性,随着时间推移,信息本身价值也会出现损耗。再次,前面提到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配置层次问题。在微观层面,各资源拥有方虽然对需求群体认识清晰但受制于经济、技术等因素制约,局限于自身场馆资源信息的建设宣传;在中观层面,地区行业的资源信息比较松散凌乱,需求群体对信息的筛选上有一定难度;宏观层面,政府对体育场馆设施信息建设缺乏相应机制和政策引导,所以发展进程缓慢。所以在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服务建设上出现“下热上冷”的现象。最后,数据库建设滞后于网络技术建设成为软肋。当前,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手机平台,在技术上都已成熟,但在数据库的填补更新上仍有大量工作。

4.5 缺乏专门的体育场馆设施信息管理机构,信息设备利用率低

目前体育信息建设管理在国内整体处于一个薄弱环节,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建设管理方面在各区域更是良莠不齐。譬如国家通过体育场馆设施全国普查掌握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但缺乏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关信息平台,只是作为附属功能开发,功能简单,覆盖面窄,内容单一,这样造成本应起到统筹协调作用的信息资源大打折扣。体育场馆信息资源本身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或公共产品,在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使用者越多,更能凸显其价值,这也是信息资源本身具有的增值性。强大的数据库建设,是解决信息设备利用率低的有效手段,在基础数据利用上政府部门更应发挥主导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宁波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场馆资源建设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在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化服务方面存在着信息服务稀缺,配置缺乏合理性,公共属性不突出;体育场馆信息资源开发人才匮乏,缺乏专门的体育场馆设施信息管理机构,设备利用率低;体育场馆信息资源发展滞后,场馆与锻炼者信息沟通平台缺乏等问题,场馆与居民之间的资源信息不对称,无法及时满足其场馆使用需求,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宁波市体育场馆信息化平台建设显得十分迫切。

5.2 建议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城市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平台,实现体育场馆资源信息化,打通场馆与锻炼者通道,优化配置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实现体育资源的有效共享,为资源提供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信息检索平台。

搭建体育场馆设施信息平台使居民能够从客观需求中认识体育信息及体育信息需求,更方便居民自觉、能动地根据需求对有关信息产生信息使用行为,从而对体育信息认识和表达更具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促使信息服务供给与居民健身需求形成互动双赢良性循环。

[1] 王相飞.我国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49-52.

[2] 周德书.我国体育信息产业发展道路[J].图书馆学研究,2002(1):80.

[3] 周兰君,张天建.国内外体育信息网络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6):5-7.

[4] 杨亚琴,朱志萍.体育场馆门户网站建设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31-1632.

[5] 王璟.高校体育场馆网络虚拟营销可行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2(29):147-148.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宁波市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场馆风采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