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规范: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保障水平的 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4-08-13 10:58翁惠根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院校高职

翁惠根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体育军事部,浙江 杭州 310018)

1 问题的提出

为缩小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体育工作水平的差距,提升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教育部于2014年6月出台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 号),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基础保障水平明确了标准规范和基本要求。作为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如何对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工作标准”),寻找差距,规范体育工作行为,促进体育工作保障水平,切实落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正是目前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20所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比照《工作标准》,分析主要成因,提出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保障水平的提升策略,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基础保障能力,提质增效,促进体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 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状况及其分析

截止2013年底,浙江省共有高等院校84所,其中独立建制的高职院校45所,占浙江省高等院校总数的53.6%。通过对浙江省20所(其中民办院校4所)以及全国73所高职院校(其中民办院校8所)2013年度体育工作现状的基础性调研、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见表1。

2.1 全省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基础保障水平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在专任体育教师硕士和博士学历比率、必修课开设门数、体育社团数、体育场馆总面积几个方面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同时浙江省高职院校平均学生规模数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数的1.5倍。

2.2 体育师资不足,工作负载量大。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在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快速扩大的同时,体育教师师资、体育场馆和体育经费都没有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目前全省高职院校校均体育教师数15人,其中专任教师占76.7%,体育教育生师比平均为688∶1,体育专任教师平均承担每周独立承担必修课15学时, 0.5门选修课,1个运动队训练,指导1.1个体育类社团(俱乐部、协会)以及平均负责0.6项校内传统性体育竞赛项目的组织工作。

表1 浙江省与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状况及其比较

2.3 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滞后于学校教育事业同步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室外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保障力方面。全省高职院校平均生均体育场馆总面积3.9 m2,其中室内生均面积0.6m2,室外生均面积3.3m2,生均总面积额和生均室外面积分别低于全国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标准,见图1。

图1 浙江省高职校体育馆配备情况及其比较

2.4 体育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开设年限与学时数全省高职院校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目前全省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门数平均约17门(含选修课),一二年级平均开设体育必修课年限为2.8学期,低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要求4学期的30%,开设体育必修课年限分别为四学期、三学期和两学期的院校数基本呈现各占1/3态势,非示范和骨干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普遍为2学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普遍采取体育选项课单一模式,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技术、技能培养。

2.5 体育经费不足。目前全省高职院校校均年度体育维持费每生34.6元,不足财政生均拨款的0.5%,相当于杭州市本科院校的55%,详见下表。

表2 浙江省高职院校与杭州市本科院校体育生均经费比较

2.6 学校保障体育工作开展的组织机构、运作机制及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和健全。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体系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育教学及其成绩管理工作隶属教务处组织管理,群体活动、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隶属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管理,体委秘书处一般设在体育教研室。据调研表明,浙江省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部门作为学校完全独立二级教学部门的院校数不到1/5,多隶属于社科部(或基础部)的教研室建制,而且担任社科部(或基础部)主任或副主任职务者中体育教师身份的不到1/2。从而引起整个学校体育工作规划、协调统筹、体育工作整体部署、经费争取与使用等运行机制方面的诸多瓶颈和困难,工作职责、安全责任完全落实在体育教学部门而与工作的组织权、统筹权、经费支配权等相分离,制约着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全面、高效和有序开展。

3 与《工作标准》的比照及其归因分析

《工作标准》明确提出了有关高校体育工作基础保障和发展要求的若干刚性标准,现将全省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调研结果(均值)与其进行比照,结果见表3。

从以上比较结果表明,全省高职院校在体育课心肺功能锻炼内容安排占比、每年参与校级传统运动会学生参与率、学生体育类社团组织数、体育场馆室外生均面积、体育必修课学生总数以及毕业班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等方面均低于《工作标准》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分析表明,造成以上“落差”的主要归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为程度是关键原因。重视体育工作的学校,多将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出台基本健全的体育管理制度,建立统筹协作和保障机制,在落实体育教学计划和课外体育锻炼计划、体育教学部门二级建制、工作量补贴计酬、体育师资、体育经费以及体育场馆建设等方面给于有效保障。作为实施学校体育具体工作职能部门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学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其团队的作为也是关键因素,“无谓则无为,有为才有位,有位更可为”,只有体育管理和教学团队坚持把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为了一切学生健康”、“为了学生一切健康”理念放在重要位置,才能积极作为,产生体育工作实效。

表3 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保障水平与《工作标准》若干要求的比较

3.2 学校体育工作组织体系不健全,体育教学部门多为科室建制,统筹管理权限过低是主要原因。学校体育工作缺乏整体规范和核心牵头力量,学校体育工作有校领导分管,并一般多担任体委主任,但学校体育工作的策划动议和具体执行职能部门为体育教学部门。全省高职院校多以体育教研室科室建制以及配置,结果必然导致教研室主任成为忙于日常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队长”,而不是谋划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参谋长”,学校发展规划中缺失体育发展部分、运动会学生参与面不广、学生体育类社团的组织不力等多与体育部门的服务管理权限以及“话语权”、“统筹权”有直接关系。

3.3 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中诸多基础保障条件滞后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重要原因。大部分高职院校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中专合并或独立升格而来,多在高教园区新建校园,在新校区整体建设规划、办学水平评估时曾多以《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以及标准规范作为发展目标,但随着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全省高职院校学生规模数平均扩张了近4倍,学校忙于新建学生宿舍和教室,体育场馆建设进度和迫切性就明显滞缓,体育师资有新增,但增长不足1倍。结果导致体育课开设学期不足4学期同时每节体育课学生班级人数不断扩容,体育教师授课负载量加载同时指导课余群体时间减少,每周教学单元内体育授课饱和度大同时学生课余锻炼场地使用机会减少,体育场馆设施生均面积减少同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制约越来越强。

3.4 以体育兴趣养成教育为主导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是心肺功能锻炼内容占比过低的内在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教学模式上都以体育选项课为主流模式,以运动项目为载体,以运动技术为核心,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培养为目标,体育选项课教学大纲中专项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课时一般达到60%以上,身体素质占20%(其中耐力项目10%),考核10%,机动10%。同时,调研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选课的直接动因分别排序为:①轻松项目;②室内项目;③没有选过(或学习过)的新项目/体育教师有魅力项目;④考试容易通过项目。真正从体育兴趣进行选课,并将大学体育选项课技能习得转化为职业终身体育锻炼项目的比例并不高。

4 提升浙江高职体育工作保障水平的对策分析

4.1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组织和制度保障。建立并健全学生体育工作组织体系,实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部门独立建制,完善体育教学部门组织建制和人员配备,落实专职人员负责教学和体质测试管理具体工作。完善每学期召开一次体育工作会议的工作制度,其中一次专题研究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或阶段性发展规划,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素质教育内容,建立并健全《学校阶段性体育工作发展规划》、《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计划》、《校园体育活动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置预案》等保障制度。

4.2 合理优化校园体育生态,加强体育师资和场馆设施保障能力。学校体育工作涉及师生教与学时空、体育场馆教学训练与课余活动的“时空差”,体育教学计划、体育师资与场馆资源、校园群体竞赛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组织管理与健康促进等具体工作“体育工作生态链”的整体统筹协调需要学校层面进行科学计划。体育师资管理力量和教学师资配备不足,长期高负荷地承载体育必修课、选修课、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学生体质测试以及体育类社团指导等工作,工作积极性、创新性、成效性和可持续性必然受到影响。

4.3 确保必修课体育课时,合理调整选项课教学大纲和授课方式,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育课教学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升体育素养,健全完善人格的主要载体,只有确保一二年级至少108学时,每周两节体育课,每节体育课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少于30%耐力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的权重不少于30%,体育课教学提质增效才能得到基础保障。

4.4 建立健全校园体育运动安全保障机制,为体育教师教学工作合理增加运动负荷,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多年来,校园运动安全事故多发,引起了学校体育安全性的担忧,领导担心出事,体育教师诚恐担责,尤其是耐力性练习与测试阶段。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伤害预防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是目前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之一。合理增加运动负荷,对学生体质健康有效促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5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和体育教师工作量合理计酬,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发展性保障。切实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并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真正落实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并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一致,实行同工同酬。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1407/t20140708_589505.html.

[2] 袁贵仁.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R].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14.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院校高职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