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消费模式: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014-08-15 00:53唐小梅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4期
关键词:生态化城镇化消费

唐小梅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一、 生态消费的基本内涵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之一,见证着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在获得前所未有的成果的同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作为社会再生产重要环节之一、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消费问题。

广义上消费是一种消耗产品的过程,维持人类生存、促进社会进步。与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的、循环的整体。狭义上的消费是指依靠自然资源生产出来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用来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过程[1]。

而我们所说的生态型消费模式有着广泛的内涵,前提是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前提,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它的显著特点是在日常消费过程中,要以生态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为限,不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传统的工业文明消费模式在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快感的同时,也使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增,形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因此,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这种传统的消费模式进行变革,构建一种新的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的社会消费模式,这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又能实现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现代化道路,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应有之题,一个国家或地域的城市化,无非指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非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纵观我国近几年城镇化的速度,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城市化将不断加速,中央政府对城镇化问题也十分重视。城镇化作为衡量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指标,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收益和问题都值得我们对其影响做好利弊测评,尤其是在借鉴了城镇化过程中采取的传统的消费模式所带来的问题的同时,我们必然走向生态型消费模式,这是具有独创性的。

然而,在城镇化过程,受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很少有人考虑中国城镇化是否必须走生态化道路这一大方向的问题,这便使我们的城镇化带有前30年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效率的盲目性、危险性。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消费模式等才成为我们必须在城镇化建设中思考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二、反思城镇化工程中的传统消费模式

城镇化可以把分散的农村人口集中于城镇,从而腾出耕地。城市是文化集中的地方,是医疗水平高的地方,是社会保障系统好的地方,是娱乐活动丰富的地方,是发财机会多的地方,是竞争卓越性的地方……城市的生活让每一个人生活在农村的人向往。但历史上形成的老城市和改革开放时期新建的城市,没有维护生态健康的系统,也没有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因此带来的诸多城市化问题也让很多人烦忧。因此,如果我们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走生态化的道路,那就只会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终会饱受其所带来的苦果。

起先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对周围环境的依赖程度特别强,然而由于片面追求高城镇化率下、经济利益下,却人为弱化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忽视了城镇建设中各种健在措施的落实,进而加剧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在城镇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危害,导致现有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很难杜绝隐患,应对日益严重泥石流、地震、泄洪、风灾等自然灾害。

城市人的主流生产生活方式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大部分城市比乡村更浪费、更污染环境的地方。这都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后果。城市每天都产生巨量垃圾,用水极为浪费,饮食也极度浪费,大量的生态资源成了去人挥霍、炫耀的资本,有些城市,已造成了难以遏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若在城镇化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的话,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中国的城镇化必须避免工业文明城市化的盲目性和传统消费模式,走生态化的道路。城镇化生态化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有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尽量利用被今人当作废物的各种物质。第二,整个城市设计不可没有生态学的指导,城市不仅须有高楼大厦,也应该有树林和农田。第三,有方便的公交系统,有很好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以鼓励人们绿色出行。第四,新城镇的企业应该是循环经济系统中的生态企业。第五,新城市建设应有人口和规模的限制。

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建造模式使在城镇化过程中避免大工业城市的致命缺陷,即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这就是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极力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一决策的科学性和反思的力度。

三、生态消费模式的选择及其意义

生态消费模式是一种“绿色的”、“生态化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的”消费模式,是符合物质生产发展需要的,适应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又不对环境产生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其与传统消费模式相比有优于以往消费模式的特征:

首先,生态消费模式具有适度性的特点。生态消费模式是以有限的环境资源为约束条件来从事的最优消费活动,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低资源消耗的、高质量的消费体系。

其次,生态消费模式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不同代际的消费需求可通过生态消费模式得以满足。因此,城镇化过程消费时就要充分考虑后代人的需要,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尽可能地为后代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再次,生态消费模式具有创新性的特点。这样一种消费模式,必将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改革,无论是其将维护生态平衡、保持可持发展作为目的还是手段,这都是对传统消费模式的一次创新,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放置重要地位考虑的一次创新,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

最后,生态消费模式还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消费模式。人的精神层面的需要是生态消费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人的需要需提升为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正是我们生态消费模式索要关注的一个具有创新性的领域,是以往任何消费模式都未曾企及的。这一消费模式的建构就得从每一位公民早期的文化教育及其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得以落实,也只有这样精神文明建设才更丰富,更具实践性。

综上,生态消费模式所提倡的生态式的新环保主义是一种合德性与合理性的统一体,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人类发展史就是一种不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改进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就是一种追求生态化的发展模式,而其中生态消费模式作为其中内容之一,他的建立将有益于人类社会物质层面的不断满足和精神层面的不断愉悦,当然我们知道现实社会人们压抑的心情、消极的人生观还是普遍存在的,而生态性的消费模式,就将处理人类生活中的重压,来真切的、理性的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从而过上返璞归真的、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持久和谐发展。具体体现在:

第一,就经济层面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既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与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那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消费需要、提高生态消费力,就要求我们得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链,从投入、生产、到输出、直至投放市场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低碳消费。为生产出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低耗能的绿色产品,努力做到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优化。

第二,在精神层面来说。人的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以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人的需求就需要提升至精神文化消费,这就不可忽视的是要形成一种合理的生态消费模式,这对人的生存和境界的提升,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满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城镇化大步迈进时,人们的身心压力也追日飞升,这是城镇居化的一个固患,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将是我们城镇化建设之路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三,就全面进发展的要求来说。生态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这一高层次的需求其实就是一种体悟自然美、生态美的一种回归。由于生态消费是贯穿整个经济发展过程始终的,所以只有将其作为发展的一条主线、作为各项发展的主要诉求,才是我们发展不变的追求。以生态消费促进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反之亦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2]。

总之,生态消费模式是一种置人文关怀于上的德性消费,它在充分考虑到人的基本需求的同时,将其精神需求作为更高追求,集德性需求的真、善、美于一体。为培育生态文化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的,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1]牛文浩,生态消费模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创新》[M].2012年03,

[2]卢风,中国城镇化必须走生态化道路,《广西城镇建设》[M].2010年第4期 51-52页,共2页

猜你喜欢
生态化城镇化消费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