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反对本本主义》之理论自信的实现途径

2014-08-15 00:53赵思慧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4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赵思慧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毛泽东1930年5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寻乌县进行调查的同时撰写。大革命失败后,当时党内和军内盛行“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错误,特别是瞿秋白、李立山、王明的错误。毛泽东同志为了反对这些教条主义错误,在党内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毛泽东同志盯着各方压力,还未在党内取得领导地位的他写下此文章,对探索独立自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经验做出了历史性总结。这篇文章于1964年在《毛泽东著作选读》中公开发表。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经过九十年的共同奋斗和积淀,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更加珍惜、更加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以来“理论自信”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想潮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途径就是实践,是对被实践检验的理论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现途径,重温《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当今探索“理论自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注重调查研究,“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实地去做,去实践,反对“本本”的思想,实事求是的将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来解决问题。理论自信的实现途径就是实事求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性、科学性的充分肯定和正确认识,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种自觉行动。”[1]

一、《反对本本主义》中实事求是的精神,调查研究的行动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体现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形成,也是初步反映了毛泽东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篇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强调调查源于实践,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源于对客观事物的调查了解,调查就是实践,实践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谈不成正确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扩充了马克思主义认识领域的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对实践做出了高度的重视,系统的论证,反对没有调查的胡说,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以及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结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去做,始终注重抓落实,始终注重行动,注重调查研究 。“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2]习近平同志在《关于落实》一文中提到:“我们建立已90年、新中国成立已60多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就,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享有崇高的威望,靠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靠的就是全党同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3]理论的形成到理论的自信,都是干出来的,实践是必要的途径。毛泽东指出“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4]解决问题如果不行动,不调查很难做到了解实际更别提说做到实事求是,那样的话再好的理论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反对本本主义》这篇重要文献,不仅在当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伟大贡献,也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中的实践观点,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践途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现途径是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刻苦专研,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5]马克思主义是为多数人民谋求幸福的理论,是最贴近生活 ,贴近民心的理论,一切为了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对正确的理论充满自信,对指导来之不易的当代中国的理论充满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并非“本本主义”,理论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应该有现实的实现途径,将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自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指出“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6]理论与实践不能分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有这种自信的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充满自信,大胆做,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7]理论自信需要以理论为基础,但同时也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的理论。毛泽东指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8]我们需要理论的支撑,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需要去吸取别人总结的经验,我们也反对调查研究中脱离实际的空谈,没有实事求是就是盲目的照搬“本本”。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不断奋,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就是强有力的事实,更加坚定了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

事实上,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理论、方针、政策落实不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不出来,不重视实践的问题仍然存在。当今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期和机遇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不断的解决矛盾,政府以及各行各业都要不断的反对本本主义。因此,不断的调查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行动仍然是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我党理论基础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结论。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曾不断的提到要调查,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实践论》一文中不断的呼吁要实践,“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9]不断的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的实践中运用理论,在现代社会领导干部更是要有这种精神。要在实践中,到群众中去不断的进行调查研究,再不断的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实践、调查、行动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种自觉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才能使理论大众化,使每一位人民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1]肖贵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基础[J],前线,2013,4.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暨 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1.

[3]习近平.关于落实[J],传承,201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3.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2.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3.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定乾坤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