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商帮纸业老字号调查研究

2014-08-15 00:47严琦林芸
老区建设 2014年12期
关键词:纸业老字号江西

严琦林芸

中国的造纸术始于西汉,在东汉时经蔡伦改进,从而得以更广泛地生产。传统的造纸制作多以毛竹为原料,因其生产周期长、工艺要求高,各地零散的造纸作坊并不多见,而是形成地区性产业,如益州的黄白麻纸、宣州的宣纸、杭州的藤纸等。明清时期江西是全国的造纸中心,各地均有土纸生产,据清光绪《吉安府志》记载:“竹纸出泰和”,清同治《九江府志》载:“楮纸与漆皆出于瑞昌彭泽”,婺源有“稿草为之”的草纸,抚州有清江纸、火纸和牛舌纸,萍乡产贡纸,遂川所产土纸品种较多,主要有毛边纸、表芯纸、绵纸和草纸等。但总体生产规模小,产品销量少,品牌名气低,主要用来满足当地居民祭祀、收谱之用。清同治《高安县志》这样描述其物产青纸:“纸靛皆出他处,惟染色稍工皆地所应有,不足云产。”江西造纸名满天下,主要是由铅山纸业支撑,因此本文着重研究铅山的纸业老字号。

一、铅山纸业老字号的光辉历史

(一)铅山纸业的发展历程

铅山的造纸业起源于唐朝,发展于元代,在明、清前期达到顶峰。据《江西造纸史》记载,早在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铅山南部山区就出现了连史纸。到元朝,铅山纸业初成规模,并且声名远播。在明朝,江右商帮的纸业贸易繁荣,是江南五大工业之一,曾在全国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前期,各类通俗小说蓬勃兴起,图书事业得以迅猛发展,铅山纸业也因此达到空前繁荣。

但是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洋廉价机制纸涌入,国内造纸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铅山纸业开始逐渐萎缩。之后,由于战争频仍、政局动荡,民众生活普遍极其贫苦,无力追求精神享受,铅山的纸槽也就随之锐减。至解放初期,铅山纸业虽然再度短暂复兴,但历经文革动荡,造纸业再度低迷,并最终走向衰败。

(二)铅山纸业的主要品种

铅山生产的纸张品种繁多,据清同治《铅山县志》记载:“其料皆以米叶、嫩竹渍之、捣之、蒸之、曝之而成,粗细不同,名色各异。细洁而白者,有连史、毛边、贡川、京川、上关;白之次者有毛六、毛八、大则、中则、黑关;细洁而黄者有厂黄、南宫;黄之次者有黄尖、黄表;粗而适用则有大筐、小筐、放西、放帘、九连、帽壳,统谓之毛纸,邑各乡皆出。”

连史纸因其“妍妙辉光”与“千年寿纸”的美名而独领江西纸业市场风骚,它常用于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和扇面等,不仅商贾书局、文人墨客对它青眼有加,更登庙堂成为百官奏本纸和皇帝的御用纸。巨大的市场需求使铅山县生产连史纸的纸槽一度多达1400多张,县里40%的人口从事纸业,也因此催生出大小数百家老字号,遍布河口、石塘、湖坊等地。

(三)铅山纸业的老字号

历史上铅山纸的主产地有石塘、陈坊、湖坊、英将、车盘、长港、篁碧、浆源、紫溪、永平、杨村、和港东等村镇,纸商们则大多云集河口古镇,依托河口这个“八省码头”,将铅山纸销往全国甚至海外。

纸商并非都是铅山本土人,制作精良的纸张与便利的交通吸引全国商贾挟巨资前来,在明清时以安徽、福建人为主,民国初期则以安徽人、南城人和临川人为主。各地商贾纷纷建立商会,至今河口镇明清古街上还留有福建会馆、陕西会馆等十八座会馆遗址。九弄十三街里大小纸铺多达数百家,老字号比比皆是。

有名的纸店老字号有河口的“裕兴隆”、“益裕”、“光裕”,陈坊的“鸿泰昌”等,他们长年雇用员工多达十六、七人,进行零售批发。专营批发的纸号中,“吴志记”、“祝荣记”、“宝兴盛”、“郭同义”、“信大”、“志成”、“罗盛春”、“赖家纸号”、“查声泉”、“复源生”、“鸿昌”、“天和”、“兴发号”、“鸿兴号”等,他们的资本雄厚,多在银元二、三十万以上。另外,还有代办纸张转手贸易的纸行,主要设在陈坊、湖坊、石塘、紫溪等地,“卢益大”、“松泰行”、“罗济行”是河口、石塘、陈坊街上最有名的纸行。这些老字号依托铅山的便利交通,以其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将铅山本土的优质纸张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至南洋。

二、铅山纸业老字号的濒危近状

建国后,丧失了水陆交通优势且受机制纸严重冲击的铅山纸业迅速衰败。据1949年县工商科资料记载,当时河口的大小纸店只剩下33家,永平、石塘、紫溪、陈坊、湖坊等地也只有少量纸店和纸号。1950年,铅山县人民政府批准祝荣记、信大庄、建和、诚有、益良等五家纸号组成“河口联成造纸厂”。同年,又批准陈坊的公成、润记、德丰、仁记、丰记、文舫等十三家纸庄组成“陈坊纸业联营大成造纸厂”。1951年,吕庭辉等23家纸店组成“河口镇纸业联营商店”。新时代公私合营的工厂与店铺取代了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而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没有生存多久,人们对老字号的记忆也慢慢地随之褪色。

如今,这些老字号几乎都已销声匿迹,河口明清古街上的木板店铺大都呈现出颓废的气息,昏暗破败得首尾莫辨,令人难以想象当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繁华与喧嚣。只有那被无数车轮辗过、被无数人踩踏过的光滑的青石路面,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相隔近百年,与这些老字号有关的一些口耳相传的故事也都随着老一辈人的去世而湮灭,让现在的我们难以述其传奇。

老字号的消逝是铅山纸业衰败的必然结果。如今,用于印书、作画、书写等上等的毛边纸找不到市场,村民所做的纸只剩下民间用于收谱、祭祀、丧葬、上坟等的一般毛边纸。而铅山纸业的精品连史纸,则于1992年随着最后一张连史纸槽在天柱乡浆源村歇业而彻底停产。连史纸的生产技艺濒临失传,掌握此工艺的民间艺人从鼎盛时期的两万余人锐减至不足十人。2006年5月,连史纸制作工艺入选国务院“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亟需人们的传承与光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地区性的大规模生产,没有本土特色产品,要想重建老字号,只是一句空谈。

三、铅山纸业老字号的蓬勃未来

是否有必要重振铅山纸业的辉煌,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造纸的传统工艺,今后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如何重建老字号,又如何依托老字号打造品牌效应?这些都是值得引起当代人,特别是赣人,深思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铅山纸业的精粹——连史纸濒临失传的严峻事实已引起相关部门和有关学者的重视,并得到了一些企业的支持。

(一)造纸技艺的顺利传承

2006年7月,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汪自强副研究员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陈刚等一行五人,组成复旦大学手工造纸科学研究课题组到铅山县考察手工造纸,认为铅山的手工造纸作坊是原始造纸工艺的活化石。他们表示如果铅山政府想要恢复连史纸的生产,他们乐意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2007年铅山县成立了“恢复传统特色产业委员会”,并投资15万元建立了“连史纸制作技艺陈列馆”。民间仅存的几位老艺人,如何晓春、翁仕兴等,被当地政府与企业聘为连史纸造纸师。他们慷慨地拿出家里的纸药祖传秘方,结合自己多年的造纸经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功地恢复研制出连史纸。

之后,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先后参展上海世博会、文博会、中博会、印博会、中国首届国家级非遗博览会、世界非遗博览会等会展,并获文化部颁发的首届国家级非遗博览会展品奖铜奖和非遗技艺展演集体一等奖。2011年,江西省文化厅将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作为全省唯一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联合国申报。

(二)新造纸企业的兴起

1.何米记连史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经过一年的筹备,依托百年老字号“何米记”,铅山县何米记连史纸业有限公司成立。它用原始的手工作坊,按照最原始的生产技艺,在民间老师傅何晓春的指导下,生产出了精美的连史纸。

同年5月,何米记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向络绎不绝的参展游客演示了连史纸的制作技艺,获得了不少出版社的青睐。

2.含珠实业有限公司

将连史纸恢复生产与经营做得更早、也做得更好的是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

2008年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在浆源村建立千寿纸坊,聘请85岁的徐堂贵和翁仕兴两位制作技艺传承人带徒授艺。他们与另一位铅山连史纸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章仕康一起,将连史纸成功地恢复生产。

他们致力于挽救造纸技术活化石的举措得到了铅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08年,铅山县人民政府授权含珠实业有限公司恢复连史纸生产并打造连史纸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制定了项目保护总体规划、详细具体的分年度保护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意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连史纸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铅山连史纸制作技艺传习所。2009年,连史纸纸品质量得到了杭州西泠印社认可,被列为杭州西泠印社连史纸定点生产基地,投入批量生产。该公司还与中国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立了古籍修复用纸合作关系。次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含珠实业有限公司申请了企业标准Q/HZSY001/2010赣饶企标备案注册Y169-2010,并获质检部门通过,从而使纸品质量首次有了明确的检测标准。2011年,文化部非遗司将之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示名录。2013年9月,由江西含珠公司和中外首工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中,著名国学大师、北大教授楼宇烈就以“纸香茶韵,铅山双绝”为题举办讲座,进一步提高了铅山纸业的知名度。

为扩大供不应求的连史纸生产规模,在铅山县政府与含珠实业齐心努力下,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园林式园区——铅山纸茶竹文化创意产业园已落成,抄纸、焙纸、整纸等工序被迁入,现在全公司有纸槽30张,2013年产连史纸5万刀(每刀100张),并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杭州西泠社等达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了连史纸的高端文化市场。2013年底,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被江西省商业厅正式认定为首批“江西老字号”。

四、小结

由此可见,连史纸的生产现已恢复,并逐步走向规模化生产的道路。这是铅山纸业复兴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质量上乘的产品可以获得有高需求的消费者与出版社的青睐,高利润的回报会吸引更多的纸品厂进行生产,也进而催生出大大小小的店铺进行销售,老字号借助这一产业链重新复苏,并不是不可能。

当然,在机制纸占统治地位的市场中,要把连史纸推向市场,与宣纸抢占市场份额,最终再现甚至超越铅山纸业曾有的辉煌,这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当地政府要与相关企业达成共识,认真地把造纸看成为一个产业,共同努力,在保护自然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本地优势,借鉴传统工艺,生产出优质的纸品,并根据新时代需求制造出新式纸张,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推广产品,最终实现双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字号又可以再度引领中国纸业的发展,成为当地政府乃至江西地区的一个重要的GDP增长点。

[1]高安县志[M].婺源县志[M].吉安府志[M].九江府志[M].抚州府志[M].浮梁县志[M].铅山县志[M].南昌府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清同治十年刊本影印.

[2]《江西省商业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商业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3]铅山县志[M].铅山县志编撰委员会,1985.

[4]广东、文本、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09).

[5]王安春.明代江西广信的造纸业[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09).

[6]王立斌.江西铅山连史纸调查报告 [J].南方文物,2008,(03).

[7]严琦,林芸.关于江右商帮纸业的调查研究[J].老区建设,2010,(06).

[8]左美容.江西传统手工造纸调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05).

[9]廖媛雨.史话江西纸张文化[J].美术大观,2013,(04).

[10]查威.铅山连四古纸穿越千年焕发新生命[J].江西晨报,2014,(03).

猜你喜欢
纸业老字号江西
中华老字号食品包装设计
江西银行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TEST OF TIME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12家纸企入选四川省2018年度节水型企业名单
我爱江西奶奶
江西是个好地方
京台老字号热络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