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加大科技传播力度鼎力服务科技创新的改版思考

2014-08-15 00:52曹俊卿
科技传播 2014年2期
关键词:导报力度策划

曹俊卿

科学导报社,山西太原 0300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首先要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但社会文化环境与广大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也深刻地影响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因此,积极加大科技传播力度,进一步推进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普及,让创新思维在公众中广泛传播,这将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创刊近30年的《科学导报》,面对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在山西省转型综改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关键发展期开始之际,必须审时度势对报纸的宣传报道方向重新予以思考。山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了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力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所以,经过反复调研、深入思考后,《科学导报》也作出了战略性的改版调整,其核心思路就是加大科技传播力度,鼎力服务于山西转型综改科技创新发展。目前,对开24版改版试刊号已经出版,并产生了较大反响,2014年1月起正式改版报纸将与广大读者见面。

1 为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奉献30年

《科学导报》创刊于1984年11月30日,创刊时叫《科技信息报》,1988年1月1日更名为《山西科技信息报》,1992年7月3日更名为《科技消息报》,2002年10月1日更名为《科学导报》。近30年来,无论报纸名称如何变更,本报紧紧围绕普及科学知识、竭尽全力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办报宗旨没有变,从而成为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主打科普报纸之一。

创刊以来,《科学导报》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四大人群,积极普及科学、实用新知识,引导科学、文明新生活,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近年来,本报先后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看山西”、“百岁老人系列报道”、“山西名医访谈”、“年度科技人物评选”等一系列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2004年,《科学导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报纸;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传播策划机构奖,“让科技点亮生活”系列活动被评为“中国最佳策划案例奖”;2007年被评为全国科技报服务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十大优秀科技传播平台。

但是,由于近年来数字媒体得到迅猛发展,《科学导报》受到极大的冲击,加之报纸定位较为宽泛、模糊,原创新闻、纵深新闻缺失,导致报纸科技传播力度弱小,科技传播质量不高,致使本报进退两难。

2 新形势对《科学导报》提出新要求

2.1 加大科技传播力度意义重大

从1992年起至今,我国开展的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都显示:大众传媒是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影响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变化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大众传媒还存在科技传播力度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本不能够满足社会与公众对科技需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强调:“必须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科技传播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传播力度,提高媒体的科技传播水平和能力。通过加大科技传播力度,促进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精神在全社会的传播与落实,促进公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工作方式。”[1]

媒体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专业科技传播的《科学导报》则更要在科技传播力度与质量上寻求突破口,建立新的目标。

2.2 科技传播的发展呈现新趋势

随着科技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传播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2],一是科技传播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二是科技传播更加关注公众的需求;三是科技传媒更加注重“品牌化”战略;四是科技传播呈现出向分众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五是科技传播在内容上突出以科学发展观、环保、安全、健康,以及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等为重点。

对照科技传播发展这种新的趋势,加之数字时代传媒大融合的现状,目前的《科学导报》就显得“底气不足”,突出问题就是科技传播力度与质量明显弱小。

2.3 转型综改的科技传播新命题

山西省于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转型综改”),这是我国首个以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试验区来推动转型综改,标志着山西转型综改赫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经过三年时间,山西转型综改已从雏形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2013年4月20日,山西省政府正式印发《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3年行动计划》,从而全面推进了转型综改的速度。

“山西转型综改最直接、最有效、最成功的途径是项目带动”[3],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山西则强化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出了实现经济由依靠资源、能源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战略性转变。在《实施方案》的重大事项中,“科技创新”一项就部署了“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培育创新型企业、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等7项重大事项。可见,科技创新已成为山西转型综改的重要驱动力。《科学导报》作为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最主要科技传媒之一,加大科技传播力度,鼎力服务于转型综改不仅是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 鼎力服务于科技创新是改版第一要义

山西转型综改大潮喷涌,科技创新事项日新月异。面对这种创新驱动激情四射谋发展的态势,《科学导报》毅然决然地进行了战略性改版。

3.1 准确定位:鼎力服务于科技创新

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恰当评价进行准确定位,指出发展方向,否则所做的事情就会成为没头的苍蝇,乱闯乱碰。美国传播学家托尼·哈里森在《传播技巧》一书中写道:“传媒定位是指传媒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反映。它包括传媒的地位、报道质量、受众类型以及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或价值。”[5]我国学者喻国明则在《媒介市场定位》里提出:“传媒以其特色和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的受众。这种选择就叫传媒的市场定位。”[6]

依据上述传媒定位的概念,《科学导报》作为山西重要科技传媒,鼎力服务转型综改创新驱动自然成为其特色和价值的追求,成为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这种特色和价值追求也是《科学导报》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和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科学导报》的战略性改版定位即是:鼎力服务于山西转型综改科技创新驱动,服务于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努力成为具有思想性、深度性、引导性、服务性、实用性的科技传播权威智囊媒体。其受众类型则定位于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与科技人员、各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大专院校教授、科技工作者等。

3.2 内容打造:依托科学新闻塑造品牌

为把报纸打造成山西科技传播公益服务品牌传媒,《科学导报》战略性改版后将依托科学新闻立报,打造深度报道特色,凸显科学思想传播,注重科学决策引导,并将创刊30年来一贯出版的4开小版改为对开大报,在视觉上给受众以大报大科技传播的效果。

3.2.1 依托科学新闻立报

要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必须回归科学新闻、做好科学新闻,用科学新闻立报,不断巩固提高报道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引导性,充分弘扬时代主旋律。为此,《科学导报》改版后围绕科技创新开设了“科技引领山西发展”、“追寻科技梦”、“创新高地”、“科技产业”、“现代农业”等20余个栏目,以及“科技创新”、“科技强企”、“能源资源”、“科技经济”、“信息产业”、“科学思想”、“科学生活”、“科学文化”等专版。在改版试刊号中,《山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晋中煤层气产业借势勃发》、《太原“智慧城市”时代即将到来 》等一批报道山西转型综改取得初步成果的科学新闻在读者中引起较好反响。

3.2.2 打造深度..报道特色

为增强科技传播的影响力,《科学导报》改版后要全力做好原创科学新闻、纵深科学新闻和重大科学新闻解读,为此开设了“热点透视”、“科学释疑”、“政策解读”、“新闻分析”、“视点话题”、“决策视野”、“共享科学”、“创新样本”、“科学探索”等栏目,要求采编人员要善于揭示科学新闻事件的本质、走向与影响,拓宽解读思路,注重引导效果;还要求采编人员要善于从科学事件中发现故事,并善于向受众讲故事,把人物讲得栩栩如生,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还要求采编人员要把科学新闻做足、做充分,遇到重大新闻事件,要不惜版面,把科学新闻做深做强。在改版试刊号中,有关山西转型综改、煤层气开发的专题深度报道就显示了较好的传播力度。

3.2.3 凸显科学思想传播

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与方法的概括和提升,它有助于科学知识的扩展与科学方法的普及推广。《科学导报》改版后将非常重视科学新闻凸显科学思想的传播:一方面,要求采编人员不断提升科学思想概括能力,敏锐反映党和政府重大科学决策部署,让科学新闻的采访报道一定要写出科学思想;另一方面,要对重大科学新闻事件和重要科学新闻策划,通过新闻短评、新闻述评、新闻时评、记者手记等形式,及时对科学新闻事件作出评论,体现科学思想;再一方面,要通过本报开设的“科学观察”、“创新说道”、“经济声音”、“科苑杂谈”、“科技短评”等评论专栏和“科学思想”专刊,直接进行科技传播评说、科学思想引导。在改版试刊号中,《科技创新是转型之魂》、《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助企业腾飞》、《科普创作是社会责任》等数篇出自本报采编人员之手的原创科学评论,大大增添了《科学导报》科技传播的深度。

3.2.4 注重科学决策引导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与“耳目”,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弘扬主旋律。作为专业新闻媒体的《科学导报》,也不无例外地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全社会积极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丰富实践又检验和促进科学决策。在定位于鼎力服务山西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之后,《科学导报》就把注重科学决策引导作为强化科学新闻报道的一项使命来慎重对待。

3.3 策划为先:让每篇报道都有的放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事先做好计划、准备。新闻采编也是这样,必须做好采编策划,才能够做好一篇报道、编好一个版面、出好一期报纸,才能够提升传播力度与质量。“报纸编辑策划不仅包括报纸的发展规划、编辑方针、组版思想、专版、专栏的设置等宏观策划,还包括一篇新闻报道的微观策划。”[7]“报纸策划贯穿于办报始终,随时随地动态进行”。[8]

《科学导报》建立了良好的编前新闻策划制度,把报道策划列为报纸编辑出版的首要工作,力争让每篇报道都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细致地做好顶层设计策划,即编委会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型综改创新驱动的总体部署,制定宏观性全年报道计划,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工作重心制定出每个季度的报道计划;另一方面,精心地进行执行落实策划,即要求在每期报纸采编之前,编辑必须做好组版思想与专栏、专版稿件设置的选题策划,记者必须做好报道选题的策划,所有选题策划在编前会上通过后,才能付诸实施。这样,既保证了原创新闻的采编,又能提升本报科技传播的力度与质量。

4 结论

《科学导报》改版试刊号于2013年10月中旬出版,并向既定的全省受众对象进行了广泛的赠阅发行。随后数天内,本报不断收到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与中肯的意见、建议,普遍认为改版后定位于服务科技创新是准确的,对加大《科学导报》科技传播力度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4.1 提高科技传播能力与水平的突破口

如前所述,媒体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导报》要在科技传播力度与质量上寻求突破口,鼎力服务山西转型综改科技创新正是《科学导报》找到的这一重要突破口。

4.2 适应科技传播发展趋势的战略举措

《科学导报》改版的方向与定位,以及内容打造的措施与要求,正是适应了科技传播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趋势;适应了科技传播关注公众需求、以受众为核心的趋势;适应了科技传播品牌化战略的趋势;适应了科技传播分众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适应了科技传播在内容上突出以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为重点的趋势。

4.3 达到既定目标需精兵强将协同作战

加大科技传播能力与水平的突破口找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也有了,但是还需要《科学导报》上下协同作战,特别是需要在这个目标周围凝聚一批具有敬业与进取精神,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和较强科技传播业务能力的采编人员。只有凝聚了这样一批精兵强将,这个既定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1] 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6.

[2] 亢宽盈.《科学素质纲要》第二十一讲:加大科技传播力度[N].科技日报,2007-11-20.

[3] 安中民,方方.山西:转型综改见实效[N].中国经济导报,2013,7,6.

[4] 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EB/OL].http://www.sxdrc.gov.cn/reform/,2013-05-17.

[5] [6]转引至曹俊卿.办好青少年科普类报纸初探[J].科学之友,2009(36).

[7] 和家胜著.报纸编辑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1-5.

[8] 滕礼著.报纸策划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20.

猜你喜欢
导报力度策划
« 医药导报» 第十一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2020年《证券市场导报》选题指引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