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肝脏”说课设计

2014-08-15 00:54王士珍
科技视界 2014年35期
关键词:解剖学胆汁胆囊

王士珍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1 教材分析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李雪甫、王俊帜、鹿艳存等主编的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本教材与传统相关教材相比,紧扣培养目标,着眼于培养实用型、技术型高级护理专业人才,为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护理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本教材内容简练,语言通俗易懂,中文英文结合,图文并茂;版面新颖、生动、具有可读性、趣味性。“肝脏”是消化系统一个重要章节,学好本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利用肝脏相关知识对肝硬化、胆囊炎等相关疾病进行相关解释。

2 学情分析

我的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新生,人体解剖学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门医学课程,他们充满好奇,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欲望强。他们已完成了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共二章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形态学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他们已对肝脏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新生入校之初利用心理软件进行心理测量,其结果显示,所授班级80%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一般或较差,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3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并结合临床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在标本、模型上准确辨认肝脏重要结构;在显微镜下准确辨认肝小叶、肝板等组织结构;能够绘出空腹和进食状态下,胆汁的流通路线图。

3.2 能力目标

通过图文归纳,提高形态学课程的学习能力;在活体上准确定位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3.3 情感目标

培养和树立“器官捐献”意识;合理饮食,多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人类肝脏健康。

3.4 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肝的位置和形态,胆汁的排出途径。教学难点是肝的组织结构。

4 教学设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更好达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本次教学环境为数字解剖教室。教室内不仅拥有教学所需的标本、模型、计算机、显微镜等,而且学生可通过解剖智能在线学习系统查看相关图片。在教学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拓展临床相关内容,服务专业、对接岗位,强化知识应用。运用图-文归纳法、模型直观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职教理念。

5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遵循以下主线,新课导入、新知构建、课后拓展。其中新知构建又包括肝的位置和形态、肝的微细结构以及胆囊和输胆管道。考核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评为一体。

5.1 导入新课

过PPT展示新生入学时进行肝功能检查画面。自然过渡到肝脏在我们人体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肝脏健康,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5.2 新知构建

5.2.1 内容一:肝的位置和形态

首先,利用解剖智能在线学习软件上相关肝位置图片和教材,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归纳肝的位置和上下界的体表投影。利用图文归纳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肝的位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模型、标本、新鲜猪肝,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真切感受、积极总结肝的形态和质地。最后,联系临床—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教师以讲授法讲述引发脂肪肝的最主要的原因,预防肝硬化的几点提醒。脂肪肝的例子引导学生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人类肝脏健康。及时评价:每组选一名代表,利用肝模型上台展示肝在我们人体上的位置并指出其上重要结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检测学生在本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5.2.2 内容二:肝的微细结构

肝脏的微细结构肉眼看不见、摸不着,是本次课的难点。首先,教师结合肝的组织结构模型、图片点拨其微观结构,学生认真聆听。接着,学生基本掌握肝的组织结构后,安排学生显微镜下观察肝的组织切片,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示教并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讲述“割肝救母”真实实例,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听闻母亲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回到广州,毅然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引用割肝救母的故事启发学生爱惜生命、关爱他人、勇于奉献的精神。

5.2.3 内容三:胆囊和输胆管道

我们知道肝脏有产生胆汁消化食物的作用,食物在消化管内,那胆汁是如何进入消化管来行使消化食物呢?从而引入胆囊和输胆管道的学习。环节一、胆囊: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肝模型、标本、Flash动画归纳出胆囊的位置、分部和作用。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引导学生描述其位置。展示临床胆囊炎时Murphy征检查的图片,教师解释其临床意义,胆囊炎时,按压此处有明显的压痛。要求学生活体上准确定位。环节二、输胆管道:结合标本模型、解剖智能在线学习软件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胆汁从肝脏排除后,经过哪些结构最后进入十二指肠的,即是探究输胆管道的组成。设疑,如果空腹时,肝脏产生的胆汁要排到那里去呢,是不是要暂时储存起来,储存到哪里呢?如果进食后,胆汁又是如何流动呢?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及时评价,画出输胆管道模式图;总结空腹和进食两种状态下,胆汁的流通途径。

5.3 课后拓展

任务一:制作宣传画报,到公园、社区介绍脂肪肝的预防措施。作为社团进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的资料之一。任务二:利用网络资源,对照学案上的考评记录,有的放矢、进一步强化提高。课后拓展任务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健康。

6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标本、模型等直观材料,使知识得以“可视化”,符合形态学的课程特点,既利于学生构建立体思维模式也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丝毫没有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新知,通过即时评价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联系临床对接了岗位,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职教理念。

[1]蒋鹤生,计惠民.教师说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60-61.

[2]方凯,张昌宋.“说课”: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9,5(1):25-28.

[3]赵克芳,王振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说课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65-66.

[4]孟宪辉,刘殿辉.浅议解剖学实验说课[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4):42-43.

猜你喜欢
解剖学胆汁胆囊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