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蛔虫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2014-08-15 00:50杜德洪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5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虫卵

杜德洪

(四川省天全县乐英乡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四川雅安 625500)

鸡蛔虫主要寄生在鸡小肠中,是鸡常见寄生虫病,感染率高,且分布较广,危害较大。雏鸡易发蛔虫病,引发鸡消瘦、腹泻、生长不良,若幼虫在鸡体内游动,会对鸡的肺脏和肝脏造成伤害,甚至会引发其他并发性疾病,导致鸡群大批死亡。此病的分布和流行极为广泛,如果严重感染,则产蛋量明显下降,出现下痢和贫血。鸡场卫生条件差、或鸡营养不良时,其感染率可达55%以上。

1 病原体及发病机理

鸡蛔虫的虫体呈淡黄色,圆筒形,在体表的角质层中,有横纹样存在,口孔处于体前端,周围存在亚腹唇和背唇,其背唇上呈一对乳突,亚腹唇中各有一个乳突。雄虫体长可达60 mm,最大宽度可为1.4 mm,泄殖孔处有似椭圆形肝门吸盘,在吸盘中存在明显角质环。在其尾部有性乳突,还有交合刺,雌虫的长度可达80 mm,最大宽度可达1.5 mm,阴门处于中部,肛门在亚末端。

鸡蛔虫是一种直接发育性致病虫体,虫卵会随着体内粪便而排出体外,若粪便在潮湿的土壤之上,且温度较为适宜,虫卵会逐渐开始发育,其发育中,也含有二期幼虫虫卵,感染力较强,成为感染性虫卵,同时,也被称之为侵袭性虫卵。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侵蚀性虫卵会对饲料、饮用水等造成污染,若再次被鸡所吞噬,很可能会在鸡体内孵化成幼虫,引起二次感染。幼虫于肠道内发育,侵蚀于十二指肠后段,在肠绒毛深处发育,侵蚀到肠粘膜中,形成李氏分泌腺的破坏性。在幼虫侵蚀肠道7 d后,又会经黏膜内逃出,随后在十二指肠的肠腔中自由生活,逐步发展为成虫。成虫于鸡小肠内生活,在鸡体内出现严重感染情况时,在肌胃、直肠和盲肠中,皆有蛔虫的寄生。鸡在食用感染性虫卵,直到发展为成熟幼虫,总共需要45 d以上时间才能完成。

鸡蛔虫不管是成虫还是幼虫,都会对鸡的生长发育构成伤害。但是成年鸡在感染较轻时,一般不会发生临床症状,若雏鸡在遭受感染时,则其症状较为明显,出现极为显著病症。虫卵发展为幼虫,进入肠粘膜腔后,会构成肠绒毛损伤,导致腺体分泌受破坏,导致肠粘膜出现发炎与出血症状,随后形成结节,导致鸡出现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幼虫发展为成虫后,主要寄生于肠道内,成虫的代谢产物,易引发鸡体出现慢性中毒情况,导致雏鸡的发育受到影响,若是母鸡,则其产蛋率严重下滑。鸡发生蛔虫严重感染后,其成虫聚集于肠管中,会导致肠管出现堵塞,甚至会引发破裂,致使集群大量死亡。

2 流行病学

鸡蛔虫病流行中,其中需要有虫卵发育外部条件、病原存在、饲料或水被虫卵所污染、宿主易感性等因素。

鸡蛔虫的产卵量极大,雌虫能在1 d内产生7万个以上的虫卵,会对环境构成极大的污染。鸡蛔虫的虫卵外界发育与湿度、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具有相关性。虫卵发育所能够适应的温度为10℃~38℃,温度于10℃以下,则无法发育为成虫,但是在0℃的状态下,虫卵能够维持60 d存活。在温度适宜状态下,温度高低是决定虫卵发育时间的关键。虫卵在潮湿土壤中,才能起到良好的发育效果,湿度低于75%时,虫卵无法发育成侵袭性虫卵。侵袭性虫卵会在土壤潮湿的状态下,生存12个月。在太阳光直射下,虫卵极易死亡,但其可对化学药物,产生抵抗力,在甲醛溶液5%状态下,虫卵依然能发育成侵袭性虫卵。

3月龄的雏鸡,是鸡蛔虫病的易感高发期,随着年龄的不断加大,会致使易感性逐渐下降。年龄至一年后,若饲养的环境较为良好,则其感染几率极低。鸡蛔虫置于鸡体内,其生存时间可达10个月以上,平均存在时间为12个月,随后鸡体内的虫体会在代谢作用下,随之排除体内。若饲料中维生素B和维生素A缺乏,导致鸡的抵抗力下降,会致使鸡的蛔虫免疫抵抗能力显著下降。

3 临床症状

患雏精神萎靡、生长发育不佳,经常呆立不动,羽毛松乱,鸡冠呈苍白状。在感染初期,则出现下痢和便秘的交替症状,有食欲减退情况,在排泄物中出现血液,甚至导致鸡死亡。蛔虫病感染后,鸡体大多会出现硒元素缺乏,表现为瘫痪、跛行,翅膀拖地。

4 诊断

将鸡粪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虫卵进行检查,也可与解剖死、病鸡方式相结合,在其粪便中有虫卵,或出现幼虫,则能够确诊为鸡蛔虫病。

5 治疗

左旋咪唑20 mg/kg,口服;丙硫咪唑,口服40 mg,在10 d后,再口服30 mg,鸡饲料中,需适量加入维生素B、维生素A;伊维菌素,口服10 mg/只,服药10 d后,再口服8 mg,饲料中需适当加入维生素B和维生素A。

6 预防

定期对鸡场进行彻底清洁,并定期消毒,鸡粪需定期作堆积发酵处理,从而起到杀菌灭卵的效果;易感鸡群,必须要定期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预防。成年鸡应该在每年10月份进行一次驱虫,产蛋前也需要再进行一次驱虫;雏鸡在3月龄时,就应该每月进行一次驱虫,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避免发生鸡蛔虫病感染;成年鸡和雏鸡的饲料喂食需要分开进行,避免出现互相感染;饲料需根据鸡成长发育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在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基础上,提高鸡的机体抵抗能力,并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防止感染,或减轻感染情况。

[1]袁彬彬.一起鸡蛔虫病感染诊断与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1):77-78.

[2]王晓波.猪、鸡蛔虫病的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4,(2):169.

[3]张冬梅.农村散养土鸡蛔虫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2,(8):103.

[4]邹庆.鸡蠕虫病防治用药[J].吉林农业,2012,(14):24.

[5]郑延平.鸡春季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J].农村新技术,2014,(2):31-32.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虫卵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不同垫料对黑水虻虫卵孵化的影响
猪蛔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蛔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富蕴县阿勒泰羊蠕虫虫卵检查及虫卵特性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人体大片形吸虫虫卵孵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