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综述

2014-08-15 00:43王娜娜张金凤郭亚琳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幸福感满意度

王娜娜,张金凤,郭亚琳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一、关于失地农民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

目前学术界对幸福指数的指标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还没有统一定论,因此,有关幸福指数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关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程国栋认为国民幸福生活核算体系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有六大要素来组成,即经济机会、政治自由、安全保障、社会机会、环境保护及文化价值观等[1]。邢占军则认为幸福指数主要由以下指标构成: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价值目标、心态平衡、自我调节、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家庭和睦体验指数等[2]。国家统计局康君设计的幸福指数指标内容主要包括愉悦指数、安全指数、归属感指数、向心感指数、安全感指数、自由感指数、期望感和情谊感指数等。北京市统计局给出的幸福指数指标内容是归属感、成就感、公平感、安全感、融入感、向心感及自我满足感等。韩国相关机构给定的范围则是:幸福度、教育、文化、福利、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自豪感和生活共同体。北大经济学教授刘伟认为,幸福指数应该是一个由环境保护、社会机会、经济机会、文化价值观、安全保障及政治自由等构成要素在内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3]。乐正认为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背景、个人生存状况、个人社会阶层、社会发展水平、改善预期及其实现程度[4]。

2.关于失地农民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张晓东认为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问卷主观评价指标变量主要包括:失地农民工作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子女教育状况、自然环境状况、社会保障状况、与征地相关的政策满意度等方面[5]。张东红认为影响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主体方面主要是指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客体方面则主要由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工作状况和社会状况四部分组成。把失地农民幸福指数的指标内容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环境指标、生活环境指标、收入保障指标、幸福信心指标和生活满意指标等[6]。

如何选取失地农民幸福指数的指标内容,并对失地农民幸福指数的指标内容进行考察与分析,这是探索提升失地农民幸福感的逻辑前提和现实依据。因此,在设计失地农民幸福指数的指标内容时,要结合研究背景与研究需要,合理设计。

二、影响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因素

1.从社会幸福感角度研究。苗元江认为社会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质量,以及对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估[7]。国外有学者将社会幸福感概括为两个维度: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包括关系的满意度、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环境的适应三个方面。社会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关系网中与他人联结的数量和联结的满意程度。因此,从社会幸福感的角度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以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两个维度研究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基本生活满意度、人际交往满意度和政策满意度。王慧博通过对上海和广西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的实际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满意度差异很大;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为失地农民对基本生活的满意度,其次为失地农民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第三层次为失地农民对政策的满意度,第四层次为失地农民的幸福度[8]。这四种影响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第二,以社会适应维度研究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文化适应、环境适应、角色适应。吴丽以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区域内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调查农民失地前后文化适应特征、幸福感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并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探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所形成的区域文化适应特征与失地农民幸福感水平之间的关系,认为失地农民的文化适应水平的确对幸福感水平存在影响,且这种影响呈现正向关系,即失地农民越快适应城市生活,其幸福感受越强[9]。张海波、童星认为失地农民的社会参照系并不是自己的过去,而是自己的现在。他们是以自身当时当地“失地”“进城”的社会时间及其与周围的他群体和我群体的人社会生活境遇相比较而衡量自己的收入是否合理,生活是否令人满意[10]。卢永彪,吴文峰通过对失地农民心理适应和身份认同的调查,研究发现失地农民心理适应以积极的良性适应为主,但在身份认同上失地农民却仍然偏向于农民身份[11]。

2.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角度研究。学者们从主观幸福感和心里幸福感角度研究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以生活满意、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环境控制为维度研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居住环境、职业、工作满意、经济收入、补偿满意、文化程度、婚姻、性别、年龄、人格、社会支持。贺豪振,陶志琼调查分析认为老年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受居住环境状况影响显著,居住地变迁引起幸福感水平下降及抑郁水平提高[12]。叶继红调研发现南京城郊失地农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不高,经济收入水平和居住水平已成为制约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最关键因素[13]。胡苗、刘徽翰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幸福感的基本状况。问卷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对生活总体上是满意的;对征地安置政策满意的人群幸福感程度普遍高于其他水平的人群;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及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产生影响[14]。张晨燕,胡伟艳通过对杭州市郊区失地农民的深入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分化现象严重,自评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性降低,工作满意、家庭收入及补偿满意影响失地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原因[15]。

3.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第一,从经济制度角度的研究。张欣在对失地农民幸福感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非正式制度理论对所得出的因子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失地农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生活适度因子,如非正式制度(意识形态—种软制度)不匹配;人力资本因子,如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就业保障措施存在缺陷;征地政策满意度因子,如农地产权主体虚设,征地信息不对称,征地政策不完善;健康满意度因子分析,如陈旧的医疗观念尚未改变,医疗保障措施存在问题[16]。第二,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研究。林乐芬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最近一些年不断突出的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认为不仅要通过补偿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存问题,重要的是要从更为广阔的福利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17]。尹奇、马璐璐等用阿玛蒂亚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对成都市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价:失去土地后,农民的福利水平略有提高,居住条件和发展空间的改善是失地农民福利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和居住环境则呈现出恶化趋势[18]。第三,从生态学角度的研究。吴丽选取典型区域进行调查,从社会生态学视角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资本中,志愿性会员关系和信任感资本是影响失地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环境态度对幸福感有着密切影响;文化变迁特征会影响失地农民的心理状况、主观感受,进而影响其幸福感水平;对征地安置政策满意的人群幸福感程度普遍高于其他水平的人群;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未婚人群高于已婚、离异或分居人群;非雇佣型的人群幸福感水平要高于雇佣型人群;家庭收入高的人群幸福感水平不一定高;受教育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有宗教信仰的人群幸福感不一定强于无宗教信仰人群[19]。

以上关于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个人主体条件方面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物质生活条件方面的经济收入、居住条件;社会制度方面,征地政策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社会保障政策满意度;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文化认同、角色适应、生活目标、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环境方面有家庭环境、自然环境。

三、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的途径

1.从就业、补偿、保障角度的探讨结论。张晓东认为提升失地农民科学幸福感的途径主要有: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提高失地农民收入;合理制定补偿标准,完善征地补偿程序;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从这三方面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是大多数学者共同认可的[20]。

2.从社会适应角度的探讨结论。谈小燕从社会适应角度出发,认为提高失地农民在转换角色中的幸福感需要提高失地农民收入,促进角色适应;强化现代意识,改善生活习惯;改变交往认识,扩大社会关系;提升社区理念,创新社区管理。同时,提出应将幸福指数纳入农村发展指标体系。这个观点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但大都是只做一些比较粗浅的分析,没有深入分析,如何促使失地农民适应角色转换和城市文化,得到社会认同[21]。

3.从产权理论等角度的探讨结论。张欣以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非正式制度理论为基础,认为提高失地农民的幸福生活主要包括:促进失地农民适应城市生活;加大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强化失地农民土地使用权;关注失地农民医疗保障。这一观点理论角度分析较为新颖,但是总的来说,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的途径不仅仅是这几个方面,因此不太全面[22]。

4.通过实地调研的探讨结论。叶继红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出要通过提高失地农民就业率,改善居住及工作环境等手段,有效提高其生活满意度。这一观点提出的“改善居住及工作环境”比较符合失地农民实际情况,因此它也是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的途径之一[23]。李胜男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加大失地农民社区的文化建设,重建失地农民归属感,并适当从其他方面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力度。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舒适感;因地制宜分析问题,在具体解决问题时应结合当地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这一观点提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应该坚持的方法之一[24]。

通过分析研究已收集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有关提升失地农民幸福感的途径已经从各个方面展开论述,但从整体上看还比较零散,期刊、论文对其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一般意义上的表述和现象的陈述。提升失地农民幸福感,需要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具体可以从完善土地征收政策;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加大失地农民社区的文化建设,促进角色适应;因地制宜分析问题等方面着手。

四、结论

综合来看,随着近年来失地农民数量的增多以及日益暴露出来的各种弊端,有关失地农民幸福感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增多。在研究方法上,以调查为主的实证性研究日趋增多,这为研究对策的可行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但是,这些以失地农民幸福感为主题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力度,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1.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现有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失地农民幸福感的表化,而对失地农民幸福的取向问题研究偏少甚至没有。幸福首先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作为感受,它要经过幸福观念的过滤,观念虽是文化的产物,但只有当某种观念经过了自己体验、内化、认同变成主观的东西,才能由此引起相应的幸福感受。因此,在涉及幸福感问题上,应培养失地农民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把个人幸福、家庭幸福和社会整体幸福相统一,眼前幸福与长远幸福相统一;将幸福的目标与实现幸福的手段统一,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理念。

2.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的研究大多以表层性描述分析为主,一些调查研究,未能上升到理论层次。今后的研究可以运用深入访谈的方法,加强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深层次研究,用实证的方式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失地农民幸福感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国外的一些理论成果及实践探讨经验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通过比较研究,探索提升我国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合理化建议。

3.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扩展。研究者们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运用制度经济、社会适应、主观幸福感等视角探讨影响失地农民幸福的问题及对策,但是对影响失地农民幸福感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还应加强哲学等角度的研究和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

[1]程国栋等.建立中国国民幸福生活核算体系的构想[J].地理学报,2005,(6).

[2]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8).

[3]刘伟,蔡志洲.GDP增长与幸福指数[J].经济导刊,2005,(8).

[4]乐正.幸福指数的构成和影响因素[N].南方时报,2006-06-22.

[5][20]张晓冬.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6]张东红.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7]苗元江,陈浩彬,白苏妤.社会幸福感研究新视角—社会幸福感概述[J].理论研究,2008,(2).

[8]王慧博.失地农民市民化满意度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7).

[9]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

[10]张海波,童星.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基于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2).

[11]卢永彪,吴文峰.失地农民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与其生存质量关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5).

[12]贺豪振,陶志琼.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老年农民的幸福度和抑郁水平的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4,(6).

[13][23]叶继红.南京城郊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调查与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14]胡苗,刘徽翰.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11).

[15]张晨燕,胡伟艳.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变化与影响因素调查——以杭州市郊区为例[J].调研世界,2012,(8).

[16][22]张欣.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制度经济学研究——以鞍山市为例[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17]林乐芬,葛扬.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10,(1).

[18]尹奇,马璐璐,王庆日.基于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的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0,(7).

[19]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以社会生态学视角[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1]谈小燕.新市民角色行为适应探讨——基于重庆市郊区的调查数据[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

[24]李胜男.失地农民幸福感状况研究——基于苏南苏北的调查与分析[J].才智,2012,(23).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幸福感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关于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的思考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