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研究

2014-08-15 00:49朱贤俊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经济区中原

朱贤俊

(鲁山县商业服务中心,河南 鲁山 467300;鲁山县团城乡人民政府,河南 鲁山 46733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五位一体”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此为指导,《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建设美丽中原。河南省则把发展低碳交通作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写入《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城市低碳交通作为交通碳减排的正确价值选择,是中原经济区交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探讨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的实践原则及其驱动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制度路径、技术路径和人文路径。

1 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的实践原则

1.1 在政策决策时进行低碳考量

在传统工业化发展理念的长期影响下,目前仍有很多政府部门在政策决策进程中仍然无法摒弃过去那种单一追求经济指标增长的高碳发展方式。而这种决策理念指导下出台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也必然是一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随着城市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张,其弊端也将会一步步凸显出来,并对市民正常的交通出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城市交通领域的相关政策决策中充分进行低碳考量,是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需要。在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坚持低碳决策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政府部门在进行与城市交通发展相关的政策决策中充分体现低碳伦理理念。具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中原经济区城市交通领域的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低碳减排的基本理念,将低碳伦理观念贯穿到中原经济区城市交通决策各个环节;二是在对中原经济区交通领域相关政策进行评估的过程中积极纳入碳减排等指标,并充分评估其对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1.2 在交通运行中坚持清洁高效

清洁高效注重社会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共赢,它要求在中原经济区城市交通发展中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体现了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目的,这是人类在深刻反思传统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弊端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也是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应有之义。在中原经济区城市交通运行中坚持清洁高效原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开发新资源和替代性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使用等方式,低碳高效地开发和使用;二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扩展电能等的使用范围,并进行低碳高效地利用(如开发新能源汽车);三是优化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落实碳减排指标,尽可能少地运用石化能源,大力倡导清洁能源的应用与推广,将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降到最低;四是注重城市交通运行的清洁性,尽可能普及低碳交通技术和新能源汽车。

1.3 在交通选择时坚持低碳消费

当前,过度消费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市民的时尚追求,这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并引发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低碳消费倡导在与城市交通相关的市民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主动消费无污染或原生态的绿色产品,这与城市低碳交通的基本要求一致。低碳消费作为一种科学的消费理念,在满足市民对物质世界的要求及其对未来生活的期望的同时,也摒弃了传统消费观念中物质生活第一的理念,把消费限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因高碳消费而造成环境污染。低碳消费把消费视为个人发展的条件而非目的,强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平衡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低碳伦理观念,最终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共赢。在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坚持低碳消费原则,要求市民自觉选择低碳出行,摒弃私家车等高碳交通工具,选择坐公交车、骑自行车等低碳交通出行方式,以实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协调,共同营造绿色、低碳、宜居的城市环境。

1.4 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低碳优先

中原经济区现有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是以土地、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高强度消耗为代价的,这种模式下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对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和城市健康发展具有极大负面影响。为此,加快低碳交通技术创新与推广成为中原经济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相关科研活动的开展和低碳科研原则的制定对于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低碳优先原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设立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的专项科研基金,支持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科研机构积极从事与之密切关联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二是交通领域的科研专家(机构)应积极顺应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动向,积极进行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大力推进低碳交通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三是相关企业内部的科研中心应注重低碳节能新产品的研发,并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管理等手段降低制造成本,以促进低碳交通产品的普及;四是在相关科研评估过程中积极纳入碳减排、节能高效等指标,充分考虑科学研究成果对未来的环境影响和长期的生态效益。

2 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的驱动要素

2.1 制度驱动要素

制度驱动要素是一种政策依据,是政府部门确保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实践与其根本目标相一致的管理工具。制度驱动要素在广义上是一种行为规则体系或行为模式,一切为了实现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目标,并依据一定程序由正式的社会性组织(如政府等)来颁布和实施的规则、运行机制和政策工具,属于制度要素的范畴。从国内外实践情况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的制度驱动要素应主要包括四类:一是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交通行业碳减排的市场化制度要素,如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低碳交通技术创新政策、碳税政策等;二是作为整体部署和实践依据的城市低碳交通规划;三是引导低碳出行的市民参与机制;四是由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等构成的管制性制度要素,如在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结合中原经济区战略实施需要制定地方性规范和指导意见等。

2.2 创新驱动要素

创新驱动要素集中体现在低碳技术的创新应用及推广,是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技术工具和基础手段。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的创新驱动要素包括三类:一是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来整体推进城市交通领域技术性碳减排的技术要素,如开发电能等清洁能源;二是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目标对城市交通的技术创新进行整体规划,如在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时,结合发展城市低碳交通的需要对相关基础研究与低碳交通技术创新进行单独规划等;三是研究和推广低碳交通技术和新能源交通工具。

2.3 人文驱动要素

人文驱动要素是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基础要素,包含培育低碳伦理素养、重塑低碳伦理观念、养成低碳生活理念等内容。随着对城市化、工业化、世俗化问题的审视逐渐深入并触及文化价值层面,城市管理部门逐渐意识到只有彻底革新落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科学发展。发展城市低碳交通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解决城市生态安全问题的经济技术选择,而且是在文化价值层面对城市交通的社会建构。城市低碳交通的人文驱动要素在深层次上蕴含着对人类城市文明的重建。正如刘易斯·芒福德在其论著《城市文化》中指出:“城市的改进绝非小小的单方面的改革。城市设计的任务当中包含着一项更重大的任务,即重新建造人类文明。我们必须改变人类生活中的寄生性、掠夺性的内容……创造一种有效的共生模式……如今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协调,如何在那些更重要、更基本的人类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而不是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权力欲和利润欲的基础上进行协调。[1]”城市发展并非单纯意义的物化改革,还面临着重建文明、平衡物质追求与人文追求的重大任务。

需要强调的是,制度驱动要素和创新驱动要素往往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而人文驱动要素是对市民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常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应以生态伦理为基础,从制度和技术层面逐步深入到文化和价值层面,全面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对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价值等人文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

3 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的基本路径

3.1 制度路径:加强低碳交通的政策机制建设

在我国,政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制度工具的使用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此,建议中原经济区政府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①界定问题,统一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政策体系。具体建议包括:成立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统一领导;由河南省交通厅统一履行管理职能,并定期对城市低碳交通建设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

②自上而下,促进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政策创新。重点扶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实力雄厚的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发展低碳交通,给予其“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为县(市、区)低碳交通建设探索经验,为政策规划和设计奠定基础;选择济源(低碳交通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信阳(十大宜居城市)以及郑州、洛阳、南阳等(均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地级市发展市域低碳交通,总结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政策需求和发展特点,并与县(市、区)低碳交通建设进行比较,探索这两者的差异性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③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政策。由河南省交通厅依据相关文件,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和设计河南省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政策,并结合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

④问题导向,整合交通资源,发展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梳理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分析这些问题是否已经上升为政策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和制定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广开言路,为市民参与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创造更多的途径和条件。

3.2 技术路径:加强低碳交通技术创新和推广

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技术路径包括:①革新用能结构,加快洁净能源的技术创新与应用;②在交通行业高耗能部门广泛应用低碳节能技术;③进行全面、系统的城市低碳交通顶层设计与技术推广;④大力发展应用于城市交通工具的低碳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但必须指出,作为一种工具性手段,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实现城市交通行业碳减排的目标,试图单纯依靠技术方式实现城市交通行业碳减排的做法,是被技术工具所异化的表现。

低碳交通技术属于前沿技术范畴,通过系统研究河南省前沿技术创新发展状况发现[2],2007-2009年,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每年安排经费300万元左右,但资助项目总数不定。由于该计划的经费投入总量比较确定,因此项目的资助强度会有所变化,但资助率一般保持在15%左右。2007-2009年,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每年资助1500万元,资助项目数相对稳定,每年45项,资助强度保持在33.33万元/项;项目资助率从2007年的23.56%增加到2009年的47.87%,逐年攀升。但该计划以资助高级人才的技术创新为主,申请条件较为苛刻。整体来看,河南省虽然十分重视前沿技术创新,但资助力度有待提升,且对低碳交通技术创新相关的研究关注不够。为此,建议在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低碳交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①以《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等为指导,针对低碳交通技术创新制定专项激励政策,重点扶持与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发展密切关联的基础研究以及前沿技术创新。

②加快建立便利于产学研结合的中原经济区低碳交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社会科研机构以及宇通客车等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中心加强低碳交通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

③设立长期有效的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专项研究基金,重点支持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急需的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创新。同时,积极谋求与中原经济区涉及的河南省以外的省份开展合作,联合进行低碳交通技术创新。

④围绕河南省基础研究的优先领域、重点方向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支持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吸引有研发实力的企业积极关注和投资低碳交通技术创新,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合研究基金,为企业研究人员和社会科研力量从事低碳交通技术研究提供经费支持、创造研究条件。

3.3 人文路径:加快培育市民的生态伦理素养

作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基础性要素,人文要素虽然不似制度要素和技术要素那般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能够从根本上对低碳交通建设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城市低碳交通建设若忽视以生态伦理为核心的人文路径,结果只能是华而不实。因此,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提高市民生态伦理素养理当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城市低碳交通的基础性工作。

生态伦理素养是关于自然生态以及人类生态实践的基本道德素养,涵盖知、情、意、行等方面,包含生态伦理认知、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生态道德实践能力等内容[3]。在中原经济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加强市民的生态伦理素养教育,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通过生态伦理认知教育,强化市民的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伦理观念;二是通过生态伦理情感教育,强化市民的生态道德情感;三是通过生态道德意志教育,引导市民自觉抵御高碳消费诱惑,逐步将习得的生态伦理知识内化;四是通过生态道德实践教育,引导市民支持和参与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态伦理道德实践能力,逐步养成低碳出行习惯,以生活方式低碳化助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

[2]胡明晖,朱贤俊.河南省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2,23(6):10-11.

[3]虎业勤.青少年生态伦理素质的现状和成因探析[J].青年探索,2009(4):22.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经济区中原
沁园春·赞中原
老龄化背景下关于城市交通适老化对策的思考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持续跟踪 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世行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引智引资作用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围绕城市交通出行,博世打造兼具软件和服务的数字化企业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