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路径浅析

2014-08-15 00:51王秀军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普通话表达能力课外

◆王秀军

(长治医学院)

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同时也越来越短暂。要想在短暂和频繁的交往中给人以好的印象,并进行顺畅的沟通,就需要提升个人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教学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通过普通话考核,而是使学生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进行无障碍地与人沟通。一个具有出色口才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本即人际资本,而这些资本就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口语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流的。但是,当前大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明显不足,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普通话的发音和腔调不够标准,这些都影响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这就说明大学普通话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方式陈旧等。那么,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就成为高校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端正教学态度,注重实用性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中,这就造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缺失。普通话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测试,而是要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当前就业竞争力很大的情况下,更应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良好的口才是成功必需的元素。高校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以学生为中心。由于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发音,需要教师给予不同对待,因材施教。最后真正地将普通话教学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完善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课内理论知识教学

1.普通话基础知识

普通话基础知识包括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音方面需要注意普通话的节奏,如停顿、重音、语调等,同时也要注重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能够充分理解每一个词语或者语句的正确含义,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的习得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标准和规范,注重与方言的区别,同时鼓励学生多积累词语,多进行口语听写和锻炼等。

2.跨文化知识

交际是一个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那么,来自不同地方、民族、文化的群体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和交际方式。这就需要大学生掌握不同地域的文化知识,具有跨文化知识的语言学习基础,熟知他人的文化背景才能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如何开始和结束一场顺畅的谈话。跨文化知识的掌握,也是日常文化知识积累的过程,常看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知识书籍和相关的纪录片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二)课外实践训练

1.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除去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更要注重课外实际的口语训练。在学生会议中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不仅能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还能锻炼思维能力等。同时,在课外时间经常朗读一些文章,诸如诗歌、散文、名著等,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2.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给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机会,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学校可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辩论赛,根据一个话题,双方指定对立观点,在论证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反驳对方观点,在激烈竞争中提升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准确度和反应能力。演讲比赛不仅提升口才,还可增加学生勇气和信心。再有,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等可增加口语表达中的情感韵味,更有利于表达真实的想法。

3.参与实践,学习专业语言

不同职业的群体属于一种职业亚群体,具有内部的文化背景和交际用语。教师在普通话口语表达的教学中,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就业方面的需要,职业用语对于一个人融入该行业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旅游专业、银行业等的学生就应该学习专业的行业用语。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培训中,培养学生专业性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创新训练方式,提升学习兴趣

(一)运用信息技术,多样化教学

1.完善课内设备

高校应该利用科技发展的契机,完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现代化的视听设备诸如语音教室、多媒体课件、电影片段、歌曲的播放等,使得教学更加直观和立体,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反复的听、读,进行模仿化的训练。

2.利用课外资源

课外可以用网络课程、网络资源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选取的在线视频等,不仅使得学生掌握语言的发音、词汇等,而且更容易让学生对地域的文化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另外,可以利用yy语音教学等,提供学习便利。

(二)互动教学,分组训练

互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性的角色,进行师生间或者学生之间关于相关课程主题的探讨研究学习方式,首先,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针对某个名人的演讲水平和技巧等课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其次,可以进行分组训练,彼此朗读并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

(三)兴趣教学,引导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产生兴趣之后就会激发内在动力,提高效率。因此,引导学生对语言产生兴趣至关重要。兴趣的产生同时也是一种需要,对某件事物产生需求才会产生兴趣,现代社会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普通话口语交流能力。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等引起学生兴趣。

(四)比较学习,排除方言干扰

大学生往往来自于不同地域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方语言。换句话说,对于大多数人,普通话相当于他们的第二语言,第二语言的习得就需要摆脱“母语”即本地方言的各种干扰。学习中进行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比较,可以找出自己的语调的偏差和词汇的理解误差等,以便及时纠正。加强标准语的训练,注重听力、声调的练习才可以排除方言的干扰,习得标准的普通话。

[1]田洪娟.中职学生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途径初探[J].现代教育,2011,(04):40.

[2]罗洁清.谈普通话口语课中兴趣的激发与技能的强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103.

[3]赵毅.高校普通话口语训练课教学方法摭谈[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06):835.

[4]郑泽宏.对普通话课程进行分层教学的思考[J].职大学报,2006,(04):127.

猜你喜欢
普通话表达能力课外
小满课外班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