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2014-08-15 00:50林红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语文课程

林红燕

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林红燕

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点更是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透过宏观去观照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我们感到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说做得不够,倒不是笔者要通过贬低现实来提高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是对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照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认为初中语文教学确实存在前进的空间。笔者拙作就试图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来谈谈笔者的看法。

语文素养是一个大的概念,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后面紧跟着有这样的描述,“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段话可挖掘出对语文素养的理解:首先,语文素养是离不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思想道德的,这既是国家意志的需要,也是作为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其次,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四大项内容。再次,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积累、语感形成、思维发展等。

语文之所以成其为语文,语文课要想上出“语文味”,离不开语感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尤其是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良好语感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熟练运用上,体现在任何情况下的表述都能辞能达意上,体现在不同需要下的语言文字力量上。而思维发展则是于语言文字的逻辑特点,通过文字的运用、语言的表达,来展示语言的力量。所以说,无论是古代中外的雄辩术,还是现在的辩论会,与其说是语言的力量,不如说是思维的力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在保证思想道德的前提下,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与思维。

以听为例,学生在课堂内外听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以听课文为例,课内可以听老师领读,可以听同学范读,还可以听课件读;而在课外可以听的范围则更广,可以听到优美文章的诵读,还可以听到评书等内容。我认为听对学生的素养的提升可以发挥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细想下去,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应是那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能让学生乐听不疲的听觉材料;以说与读为例,记得师范学习时,常常喜欢到图书室翻那些老的辩论赛之类的书来看,也喜欢在网络上搜寻一些辩论的现场视频来看,总觉得那其中有说的力量。后来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也喜欢,学生喜欢听谢大光的配乐朗读《鼎湖册听泉》,学生喜欢听于丹读《论语》,当然更喜欢听易中天的品三国……后来与学生聊,才发现与其说是他们喜欢听,更是因为他们潜意识当中有一种模仿着说的冲动。于是我们的课堂上就给了学生许多说的机会,给他们点音乐,让他们去读《白鹭》和《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他们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惧他人目光,坦然自若地说《创造学思想录》的学后感;而写则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依笔者的判断,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具有语文素养,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愿意写。写本身就是语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思维参与的重要过程。

通过以上对听说读写的梳理,我们就会发现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其实并不新奇,其就在于我们课堂上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譬如读与说均能增强语感,譬如说与写均能促进思维。只是异于传统教学的是,异于自然生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听说读写,听说读写什么是需要我们去精心研究的,在《藤野先生》的教学中,我们引入了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作为互文解读,在《陈毅市长》的学习中,我们引入了彼时与此时社会官员对照的材料……只有超越教材,我们才能赢得整个文本,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才不至于沦为空中楼阁。

要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至少有两件事要做:

一是要海量阅读。语文老师不阅读,自身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能是一种吃老本的机械重复行为。而语文素养本身又不是一个固定的认识,其有与时俱进的成分。因此,脱离海量阅读,必然导致封闭。

二是要积极思考。语文素养从来就不是一个现成的答案,没有谁会告诉你准确的语文素养是什么,我们说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高,往往也只是一种直觉的感受。因此,语文素养某种程度上讲是思维的结果,同样的文本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可以得到不同的解读,这是教师自身语文素养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思索,形成一条可以带领学生通往语文的道路,这也需要依靠语文素养去完成。

林红燕,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语文课程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