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足球发展路径抉择启示

2014-08-15 00:50马琳泰山学院体育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后备足球运动足球

□ 马琳(泰山学院体育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1、前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后备人才培养永远都是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后备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乃是决定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10年12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上说:“目前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仅7000人,后备人才如此匮乏,我们焉能不深刻反省?”。伴随着世界足球运动发展的风生水起相比,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足球运动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与体育大国极不相称,与大国体育极不相符,归根结底是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严重匮乏,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出现了问题。鉴于此,笔者对足球发展较好的部分国家后备人才培养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足球发展实际,探讨适合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完善培养体系,以期为增加中国足球后备人才数量,提高足球后备人才的质量提供借鉴。

2、世界足球强国后备人才特点与启示

无论是亚洲日韩的学校足球培养模式,还是欧美的俱乐部式培养模式,他们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有共同的特点,值得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作为借鉴。

2.1、注重全面发展的文化素质教育

一个足球运动员在其人生开始阶段,就应该逐步接入全面的素质教育,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客观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这些国家更注重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英国教育部门与体育界认为,足球不是青少年学习的唯一内容,而只是单纯的体育教育手段之一,造就了“不成才,而成仁”的哲学教育思想。韩国、日本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也是坚持“先文化,后足球”的教育理念,正如上述分析:在韩国,学校足球联盟的后备人才,与其他学生一样,必须先完成学校规定的文化课程,然后才能参加业余的足球训练,任何人没有“至高无上,足球优先”的特权。

2.2、注重多元化培养途径,增加足球人口基数

在前面所述中,虽然提出了日韩以学校足球为主的培养模式,欧美以俱乐部为主的梯队培养模式,但是这些国家并不是单一的培养模式,而是辅以其他培养模式进行有效地补充,通过多种渠道最大程度地挖掘与开发具有足球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诸如日本每年派送出国留学的青少年就多大上千人,选择地分别为德国、西班牙、巴西等足球发达国家,受到异国足球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具有所谓的“德国味、巴西味”风格的球员。德国、阿根廷等欧美国家虽然以俱乐部梯队建设培养模式为主,但是他们与当地的学校足球、足球学校都保持非常紧密的练习,使自己所属的足球俱乐部队员有着较好文化素质,大大拓展了选材空间。

3、中国足球发展的路径抉择与建议

3.1、中国足球发展的路径抉择分析

中国足球选择学校足球为主的日韩模式,还是选择俱乐部梯队为主的欧美模式,笔者认为不能盲目做出抉择。在我国足球发展历史中,众多仁人志士提出了各种设想,有些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尝试,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健力宝出国留学计划”、本世纪初的足球学校兴建,但是由于多种社会原因,都没有能对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有质的突破,而且近几年部分足球学校由于资金的短缺而被迫解体。

(1)路径抉择的国情分析。

从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国情分析,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体依旧集中在各省市、县级体育部门所属体育运动学校或者体工队,管理权归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形成了单一、基数极少的足球后备人才的选拔机制,虽然部分足球学校也担负了一定的供给责任,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中国足球队员的培养体系中,只是“冰山一角”。

选择欧美足球发达国家的俱乐部培养模式,还是选择日韩国家的学校足球培养模式呢?笔者更倾向于后者。这是因为:欧美市场化程度较高,足球市场化时间较早,联赛水平较高,他们已经从足球运动市场化中感受到了足球给他们带来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而且各种足球市场化运营体系非常发达,但是现阶段中国缺乏足球运动的市场化“土壤”,在人们的观念中对中国足球未来前景的还没有形成足够的信心,所以很难激发众多投资者的参与激情,把资金投入各种等级的后备人才培养中去。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日韩足球与中国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在足球运动基础薄弱的背景下,通过学校足球,首先建立国人的足球文化、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热情,然后逐渐实现青少年足球运动人口的扩大,最终完成了足球强国的梦想。

(2)路径抉择中培养主体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从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可选择渠道理论分析看,2007年我国中小学人数就突破2亿人,这个数值基本都超出了每个足球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数的两倍,甚至3-4倍,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理论上能够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提供非常富有的“宝库”,但是在2012年统计,我国13岁以下青少年足球注册人口仅有706人,还不到2009年日本青少年足球注册人口的千分之一。

由此可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单一,青少年足球运动人口甚少是我国足球发展的现实“瓶颈”。因此,综合上述判断与别国的成功模式,我国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抉择上应该把全国学校足球做为培养主体的选择,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3.2、中国实现学校足球培养模式路径的建议

(1)教育与体育行政部门加强“联姻”。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发展与学校教育分属于两个独立的主管部门,其后果是教育部门强调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学校教育中体育的社会责任;体育部门重点抓自己所管辖的单位,强调体育运动的成绩,忽略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了我国专业运动员只会体育运动的“运动机器”。因此,在中国要把足球后备人才根植于学校之中,我国的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必须加强相互合作机制,制定共同的发展目标。从分工上,要明确责任,即体育管理部门要尽最大能力提供给学校足球运动发展的各种技术支持,比如教练员的选拔、学校足球联盟的成立、各种赛事的筹备等;教育部门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为学校足球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加强业余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等。

(2)成立学校足球业余联盟,定期举行区域联赛。

在中国学校足球一直以来得不到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重视,除了中国足球整体社会价值得不到认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足球运动开展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得不到自我社会价值的认可,个人的归宿感较低。

建议以区域学校为重点,在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共同牵头下,组建区域内小学、初中、高中学校足球联盟,分管各个等级层次的业余足球队伍的建设,指导、监督学校业余足球运动的开展。定期举办该所管区域内的学校足球竞赛,通过竞赛发现学校中优秀足球运动人才。制定学校足球竞赛激励机制,比如,对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等。

(3)调控学校足球运动管理人才。

调控包括了对资源的开发、培育、配置、使用的过程。鉴于当前我国学校足球运动开展人力资源的紧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第一,以学校体育教师为出发点,鼓励体育教师主动参与学校足球运动教育工作,积极创造该校教师出去深造、学习足球运动管理专业知识;第二,当地体育管理部门长期派送足球教练来学校参与足球运动教学、指导培训、组织学校足球竞赛工作;第三,大力引进具有足球训练与管理经验的待业人员。当前社会上有许多在高等教育阶段从事足球专业知识学习,但是由于各地引人计划、编制的限制,这些足球人才被闲置,希望教育部门,为了学校足球发展计划,调整引人计划要求,把足球专业知识能力的大学生引进我们的中、小学中去,为学校足球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1]方仁权.韩国学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机制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6).

[2]刘晓宇,张立军.日本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对中国足球的启示[J].湖北体育科技,2012,(2).

猜你喜欢
后备足球运动足球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