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2014-08-15 00:54
财经理论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财务管理

宋 键

(浙江贝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集团、大公司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们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们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却得不到提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它们的发展。所以,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已经成了大多数集团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不足

目前,很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都缺乏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而且事中的预算和经营业绩的比较也很难进行。这使得财务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出应该有的效果。另外,事后的分析也不够准确,因为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没有科学的实施,所以使得事后的分析也不准确、不合理。而且集团的下属企业对决策的执行过程超出了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视野,集团公司根本无法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进行控制。

(二)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很多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都不准确,所以无法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的管理人员会通过一些方式对会计报表进行操纵。这使得会计报表和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有非常大的出入,甚至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因此,很难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

(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不统一

现在,大部分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进行了分权,使得企业的管理缺乏统一性,很难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这样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比如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仅仅只追求子公司的局部利益,对集团公司的发展很不利。不仅如此,这种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使得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甚至削弱了集团公司整体能力的发挥。

(四)预算制度不健全

预算制度是集团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国外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实行了全面的预算管理。但是在我国,虽然一部分大型企业采用了全面预算的方法,但这些企业仍然没有将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原因是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预算,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另外,还有一些集团企业虽然执行了预算管理,但是预算方法不合理,预算不科学,缺乏太多的预算依据和计量的标准,导致预算指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同时,这样的预算管理也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五)资金管理的策略不合理

一部分集团公司追求片面的效益,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的占有率,采取赊销的方法。这会使得集团公司无法收回资金,最终增加自身的坏账与呆账,严重的甚至还会影响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此外,因为在集团公司的流动资产当中,存货所占的比例非常大,甚至有超储存积压存货的现象。比如在上半年,企业应该收的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1.5亿,占流动资金的32.1%。资产如果长时间的被存货以及债务人占用,就会降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最终引发财务风险。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宏观环境的变化

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宏观环境包括了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政治环境等等。这些因素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但是却和企业有非常大的关系,一旦它们产生变化,将会对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它们的变化也是企业无法预料的。所以,如果宏观环境产生了变化,企业的财务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比如,国际原油的价格上涨,这会给相关的行业,如石油、运输等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不得不增加成本,而收益也会降低。

(二)控制主体产生了局限性

控制主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管理者的经历、时间和能力有限,不可能每次都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另外,控制主体受到了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若是掌握的相关信息很多,那么做出的决策就会趋于合理化。但是会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管理人员不可能获得如此多的信息,这就会对财务决策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集团公司出现财务风险。

(三)拥有的信息不准确、不对称

财务控制主体对客体的信息拥有量不可能是完全的,可能会接近完全,但是不可能达到完全。而且集团公司和其他的企业有所不同,集团公司有很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者和代理者存在博弈的关系,而且代理者所掌握的信息永远都多于委托者,关于竞争对手、材料供应者、产品消费者、市场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代理者不可能了解和掌握。而且母公司也不可能完全的掌握和了解集团企业的所有情况。

(四)内部控制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内部控制活动指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以及措施,企业通过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来避免出现财务方面的风险。但是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没有起到应该有的效果,这是因为企业自身的措施不到位,比如经济活动的授权、核准以及复核都没有分工进行,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明确,一旦出现了问题,便相互推诿责任。另外,如果没有合理的进行分工,还可能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五)监管出现了漏洞

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企业的监管有很多的漏洞。首先,企业没有建立全面预算的制度,下面的子公司对母公司太过于依赖。其次,集团内部风险决策的权限有问题,甚至不明确,而且管理者对子公司投资决策权也没有严格进行管理,这样就使子公司的权限过大,投资的金额会超过预算,给母公司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原则

(一)收益必须和风险均衡

集团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而忽视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财务控制的时候,企业必须对每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分析收益性,也要分析安全性。并且按照风险和收益均衡的原则和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方法。这样才能为集团公司取得更多的利益。

(二)风险适度、限度承担

在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风险是存在的一个事实。要想避开风险,或者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必须及时、准确的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明确风险的最大限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对风险进行规避,并且保证企业的安全运行。

(三)超期预警

因为财务风险的出现具有预示性,所以集团公司需要建立一个合理而科学的风险识别系统,另外还要建立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在风险来临的时候,及时的采取应对的措施,以便更好的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四)分权分级管理

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必须要统一,也就是说,必须实现分积分权的管理方法,根据集团公司现有的管理体制,按照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从而避免出现越俎代庖或者推卸责任的情况。

四、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客观性

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客观存在的。同时,集团公司的财务活动也存在两种可能的结果,一种是实现预期目标,另外一种则是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因此,这也说明了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征。

(二)全面性

这里所说的全面性,指的是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而且也体现在不同的财务关系中。不管是资金的筹集还是资金的运用和分配,都有可能产生财务方面的风险。

(三)共存性

所谓的共存性,指的是风险和收益是同时存在的,而且风险和收益也是成正比的。一般情况下,集团公司所进行的财务活动,获得的收益越大,其风险也就越高。所以,如果风险投资存在比较大的风险,那么也可能因为投资而取得风险报酬。

(四)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指的是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虽然可以在事前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影响财务活动的结果。所以,在事前不能准确的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定和估计。

(五)激励性

另外,财务风险还具有激励性的特征。也就是说,虽然集团公司的财务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会促使管理人员尽快的采取措施,大力的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同时也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发展。所以,财务风险具有激励性。

五、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

财务风险控制的第一步是要识别和了解风险,财务风险的识别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或者不熟悉财务风险,那么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对其进行规避。所以,管理人员要准确的把握财务风险的信号以及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有很多,有现场观察法,也有财务报表法。所谓的现场观察法,指的是通过观察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企业将面临的一些财务风险。而财务报表法,则指的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的报表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企业受损失的原因,另外还要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标准值实施比较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风险,规避风险。

(二)设置财务风险警报

集团企业要设置一个财务风险警报,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捕捉并且监控到关于风险的一些情况。这样就能够在风险来临之前,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规避。另外,集团要建立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当发现了财务风险的信号以后,系统会自动的将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避免事态不断的扩大,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能够将子公司和母公司连接在一起。集团公司要适度的集权,建立权责利结合的管理机制,从企业的大局出发,针对不同的部门设置不同的管理职能,划分不同的职责,这样就能够使工作人员明确工作的内容和职责。另外,集团还应该采取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使财务控制更加的科学,更加的合理。同时这也加快了信息的集成化程度,确保了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建立财务管理部门

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建立财务管理部门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要建立财务管理部门之外,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还要不定期的对集团财务预算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且成立相关的预算委员会。对财务预算的目标进行拟定,将财务预算管理的方法落到实处。另外还要组织预算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对财务部门的预算进行审核,如果发现了问题,要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且将意见反馈给财务部门,督促其进行修正。最后,在预算方案拟定之后,财务预算委员会需要再将预算的措施下达给下面的部门,让他们进行落实和执行。

(五)采取信息手段对财务进行监控

为了更好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并且避免集团企业资本结构出现问题,集团公司可以向子公司委派财务监督人员,让财务监督人员对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进行管理和督促,而且集团公司也要采取信息技术来对财务实施跟踪,以便控制资金流。除此之外,还要通过集团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子公司实施监控,对于监控的结果,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最后还要对企业的一些指标进行核算,比如流动比率、不良资产比率、现金比率、净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无效的资金占用率,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实施统收统支模式

实施统收统支模式,使集团企业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集中在集团资金管理部门,而且每一个分公司和子公司都不能够单独设立银行账号。子公司、母公司的资金使用权、决策权、融资权必须掌握在最高管理者、经营者的手中,将资金的三项权利全部进行集中。

六、结论与体会

如今的市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虽然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却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也因此,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活动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和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只有加强了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及时的采取了应对措施,才能够减少企业的风险,为企业带来收益,并且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刘丽,任万杰.浅谈中小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基于财务风险控制的视角[J].财经界,2013,(27):198.

[2]谌灿霞.基于“T—M—C”模型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关键财务风险防控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10):68 -69,73.

[3]赵永年,芦彬,吴春敏,于富珍,李虹.企业“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经等问题与对策——兼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J].现代会计,2013,(4):27-34.

[4]杨远霞,邬益平.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欧盟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3,(8):6 -7.

[5]刘月杰.总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4):163.

[6]潘瑶.我国房地产业市场营销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364 -365.

猜你喜欢
集团公司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论特大型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