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应以群众路线为指导开展学习活动

2014-08-15 00:46刘晓筝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维能力群众

刘晓筝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 郑州 451464)

许多高校新生喜欢将大一作为高考冲刺后的休养阶段,自我放松,学习和生活都没有了计划和规律,失去了奋斗的目标,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往往随波逐流,虚度光阴,以致在临近毕业时方痛恨自己虚度光阴,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求职就业缺乏竞争力。实际上,一些高校学生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进入高校学习不仅是人生道路新征途的开始,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高校生活能不能过得有意义,能不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在于能不能规划好高校的学习时间,学好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因此,高校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们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学习活动,保障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一、高校学习特点

1.专业性。

高校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种专业性的学习是随着社会对各种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范围也越来越宽泛。 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高校的专业性学习通常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更具体、更细致的专业目标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或是在将来学生们走向社会就业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因此,高校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 还要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要尽可能地增强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以更好地培养并提高高校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性。 一般来说,高校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求职就业时的专业对口是相对的,很难达到专业完全对口。 因此,从就业求职的角度讲, 学生们在高校期间除了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求职就业和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自主性。

高校学习无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还是学习方式上都更加强调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承担的角色,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校学习的自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处理。在中学阶段,学生们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少, 而高等教育阶段则不同,高校学生可以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较多,能否科学管理并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高校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这需要高校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否则,大量的课余时间就会被白白浪费掉。 二是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既有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还开设了大量的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爱好、兴趣,自由选择修习各种课程。 当前,高校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时主要考虑学科内容与职业的契合度、学科的实用性、自己的兴趣及未来的职业生涯选择、拓展自身素质等方面。 在高校学生所选的学习内容中,计算机和外语始终是学生的学习重点和热点,这是因为高校学生们都认识到这些学科知识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高校授课教师一般不对学生学习什么、怎么学习作出具体安排, 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特点,结合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学习。

3.探索性。

高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场所,其与初等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学生们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 能够初步具备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深造和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在高校期间,课堂讲授已从以往的单纯阐述定理逐步转变为理论和实践并重,重点在于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训、实习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 高校学习的特点就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与提高。

二、高校学生应以群众路线为指导开展学习活动

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战胜种种困难,创造种种奇迹,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习近平强调指出:“新形势下, 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2]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抓住机遇,取得新突破,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个人无论他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他没有知识,那么这一目标只能成为海市蜃楼。 当代高校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大任,必须努力学习,成为有学问的优秀人才。《观念决定命运》的作者张守富在书中说道:“一旦观念出了问题, 不管你多么有知识、多么有能力,都失去了意义”,“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是观念,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 一个人的学习观念对其学习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学习要求学生们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进行创新性的学习。

其实,高校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习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离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毕业后在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都是课堂和书本上没有的。 因此,除了在高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外,高校学生还要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以党的群众路线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 通过深入群众生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学识和阅历,增长经验,只有这样不断地学习,才能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否则,毕业后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必须认识到他们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高校学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以群众路线为指导,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习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积累的知识财富,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实着人类的文化宝库。 高校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群众路线为指导,能够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群众,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脱离了社会实践,高校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 不密切联系群众,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变形或是被误用,如独立性就会变成孤僻、不合群,求异性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空想、幻想,跳跃性就会变成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臆想。 所以,高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应以群众路线为指导,这一科学理论的贯彻落实, 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之所以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指导高校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下列原因有关。一是,人类社会的思维成果和思维能力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劳动促进了猿人进化为人类,进入人类社会后,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最初是借助手势、动作、物体等形象性的事物进行交流, 随着生产和生活实践范围的扩大, 人们单纯地依靠事物进行沟通交流已经满足不了生活、生产实践的发展需要,于是产生了口头语言。 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很多新发现,需要把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记载传承下去,于是产生了书面语言。 所以,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人们的思维成果、思维能力也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脱离了现实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人们的思维能力就会退化,人类社会的知识宝库就得不得丰富和发展。一般来说, 别人传授的知识远不如自己通过实践习得的知识深刻久远。因此,高校学生应以群众路线为指导开展学习活动,深入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这恰恰是高校课堂教学无法给予的。二是,人们的思维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提高,用进废退,这是自然界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校学生要培养并提高思维能力,必须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随着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丰富而发展,而离开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思维,会逐渐退化、衰竭。 高校学生深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不仅会给自己的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而且可以运用自己已习得的知识和具有的思维能力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人的思维总是在实践给予它的机遇和挑战中发展的。因此,高校学生有必要在学习活动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以群众路线为指导开展高效学习。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维能力群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培养思维能力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培养思维能力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