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四位一体、护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

2014-08-15 00:50孙梦霞张颖杰李国平李晨曦
护理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我院老年人专业

姜 娜,孙梦霞,张颖杰,李国平,李晨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日益呈现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趋势,老年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多,而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老龄化的需要,再加之老年护理工作累、待遇较差、社会地位较低等原因,导致老年护理队伍的发展动力不足,加快老年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2,3],我院自2007年起开始开办老年护理专业,目前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学生近400人。2012年,我院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立项为湖南省示范特色专业,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构建了“四位一体、护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现总结如下。

1 “四位一体、护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依托岳阳市老年护理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以国泰阳光颐养院(我院与国资委合作建设的老年护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附属医院、校外实习医院、校内仿真实训中心为平台,学校、医院、基地、社区四位一体。按照“基础桥梁在学院、专业学习在基地、顶岗实习在医院、社会服务在社区”和“早临床、多临床、强化临床”的思路,以岗位需求为核心,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在学校、基地、社区和医院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第1学期、第2学期护生在校内主要完成公共素质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在护生入学之初邀请临床护理专家到校参与新生入学教育,介绍护理工作的性质、护理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和护理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每周组织学生进入国泰阳光颐养院、教学医院等校内外实践基地,多层次、多视角观察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让护生在早期接触临床的过程中感受职业氛围并激发求知欲,并形成对老年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主动实施,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第3学期、第4学期,让护生入住国泰阳光颐养院,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均在国泰阳光颐养院完成,由主管护师以上的临床护理专家任教,让护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会到机构养老的现状、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匮乏,激发护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推进“老年人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即在《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邀请入住的老年人一起参与,按照1位老年人和3名~5名学生为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实施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让学生零距离地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在真实的现场教学中,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和综合能力。课余时间,学生按照课堂分组情况,以“健康小管家”身份,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老年人进行长期跟踪与服务。第5学期、第6学期,学生在综合医院实习8个月,在社区和养老机构各实习1个月,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到医院各科室轮岗实习,掌握相应的职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此外,将部分课程转移到临床一线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完成,如《护士职业防护》《老年人安全管理》等。学生毕业时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整个培养过程中护生可根据培养方向和自身需要获得养老护理员证、营养师证、医护英语二级证。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成效

2.1 以岗位能力递进为原则,构建“嵌入式”老年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我院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表”对省内外30余家医院、养老机构进行岗位调查,分析临床护理岗位和老年护理专科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效融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在原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岗位能力递进(护理员→临床护士→老年护理专科护士)、教学内容递进(医学基础课程→临床护理课程→专科护理课程)、教学组织形式递进(校内仿真→拟岗实训→临床实习)三递进的原则,确定了“基本素质课程模块、执业护士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3个课程模块,并将老年护理专科岗位的相关教学内容,如老年人生理特点、老年人心理特点、居家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嵌入到上述3个模块相应的课程中,形成“嵌入式”老年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嵌入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模块式课程体系的约束,既遵循了护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的考证要求,又遵循了从临床护士→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要求。课程的嵌入和模块内容的实施既满足了岗位能力的需求,又可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同时通过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强化临床”,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设置注重3方面。①增加人文课程比例:充分考虑到高职护生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的现象[4],增加了人文素质课程的比例,开设了《护士人文素养》《护理伦理》《护理美学》《多元文化》等反映护理专业人文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同时还开设了一系列与老年人相关的人文选修课程,如《老年活动与策划》《生活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等。②开设了第二课堂:组建“追韵之理”老年服务团队,制订详细的社区志愿服务计划,每周二、周四下午和周末组织学生赴社区、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教育和精神慰藉等服务,每个月组织1次如“青春暖夕阳”“人间重晚情”等专题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该项目获得了“湖南省大学生创业竞赛项目三等奖”。同时利用我院与湖南嘉杰集团合作开发的“老年网络服务平台”,让学生一对一帮助养老机构老年人和社区空巢老年人建立个人空间,作为每位老年人的电子档案管理,做好基本信息、体检数据、生活数据等记录,并及时更新。班主任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实践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与登记,每个学期赋予2个学分,3年内学生必须修满8个学分方可达到要求。③专业课程凸显老年护理特色:一名合格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因此,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选取临床各个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同时将老年护理专科知识融入到每门专业课程中,打破了以往以增加《老年护理》单门课程的课时来强化学生对老年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的理念,且每门课程设置结构按照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让学生形成临床评判性思维。

2.2 强化实践育人,形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护理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能力、实现知识技能转化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护理教学的总体效果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5]。我院通过与国泰阳光颐养苑等医疗机构合作进行实践综合项目的开发,设计了基本护理技能、老年常见疾病护理技能、老年康复护理技能、社区护理技能四大实训模块,完成了70个实训项目和12个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并制定了“护理专业学生技能抽查考核标准”。通过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做合一,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如穿脱隔离衣、导尿术等;通过现场教学、课间见习等完成如老年人清洁护理、老年人氧疗及老年人肢体功能锻炼等50项老年护理技能;通过8个月的医院实习、1个月的养老机构实习、1个月的社区实习,完成老年人基础护理、老年人疾病护理、老年人康复护理的综合实训,形成了“校内仿真训练、基地拟岗实训、医院临床实践”的教学体系,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3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改革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从“灌输式”教学向“引导式”教学转变,深入开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视频、模拟演示、床旁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形象性和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对处于多媒体时代、多感官刺激、活跃性强的“90后”高职学生吸引力有限,教学效果难以提升[6],自2011年开始,我院利用世界大学城网络平台,进行《基础护理技术》《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积极推进“翻转式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开放性的“网络化课堂”,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信息化手段在日常教学和专项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专业管理信息化的新模式,实现专业教学与管理信息化,使护理教学工作从传统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打破师生交流互动的时空限制,让学生能够依托网络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目前师生个人空间拥有率达95%以上,空间课程达12门,上传资源达95 000多个,互动交流达850 000余次。

2.4 实行多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 一方面,我院制定了《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对市场调研、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制定、课堂教学、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监控,确保教学运行稳定有序。另一方面,通过引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MyCOS)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如核心课程的满足度、学生成绩、学生满意度、社区活动等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同时对护生的就业率、月收入、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进行分析,建立了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3 小结

综上所述,我院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四位一体、护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护理教学改革和教育理念,突出护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后期的具体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调动合作医院和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如通过“股份制”和现代化管理,加强与国泰阳光颐养苑在人才培养的双向合作;②由于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因此,对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要进一步进行有效的整合,并进行动态更新;③针对高职护生对老年护理的职业认同感低的特点,要联合医院、养老机构、社区、服务对象等开展学生职业忠诚度的培养,将人文关怀意识的提升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④由于校内护理专业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不能及时把握老年护理专业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因此要加强专科教师临床进修与外出学习的培养力度,通过双向兼职、定期轮岗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1] 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9.

[2] 卢玉仙.以护理岗位为切入点深化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43-44.

[3] 徐益荣,王辉,夏立乎.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背景下“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3,27(6C):1913-1914.

[4] 洪梅.990例护理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意向的调查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56-57.

[5] 瞿晓萍,周丽君.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803-804.

[6] 唐莹,康丹,李敏.基于云教育平台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J].护理学杂志,2013,28(2):76-78.

猜你喜欢
我院老年人专业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