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探析

2014-08-15 00:49姚巧红王海容
环境与生活 2014年18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环境保护评估

文/姚巧红 王海容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我国的国本。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占用重要的地位。对土地进行有效的规划,是合理使用有限土地资源有效形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引进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在促进土地规划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土地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展开讨论。

我国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引进环境影响评估概念的时间比较短,在组织形式方面及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效果也不尽人意,对于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估的认知方面存在误区,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估的效果。

土地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估的相关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最早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学术会议提出的,是指在进行重大的对于环境有影响的行动之前,对行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决定行动是否继续进行。一般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影响评价两种基本的形式。环境影响评价覆盖面比较广泛,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有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是其中的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规划是指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整治等系列的安排,是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的,追求功能方面的合理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的合理使用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人多地少形成的诸多矛盾。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引进环境影响评估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在源头上控制土地规划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减少由于盲目行动给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土地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促进土地规划的合理性,在取得社会效益的过程中,也能够取得很好的环境效益,避免出现涸辙之鱼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进入良性的循环,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我国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引进环境影响评估概念的时间比较短,在组织形式方面及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效果也不尽人意,对于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估的认知方面存在误区,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估的效果。

土地规划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估的特征

土地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其他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在内容和效力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

整体性

我国的土地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组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的特点。国家及省、市、县、乡等行政单位都参与土地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避免了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地域性及局限性。便于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全方面的展开,从整体上促进评价的进一步的开展,体现了社会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也是我国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成果的根本保证。

战略性

土地规划是长期性的,环境保护也不是短期行为,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战略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面,方向性方面及目的性方面都具有宏观性和时间性。因此,在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长远规划,充分考虑未来各种变数的影响,避免由于短视造成评价在制作的过程中存在隐患。

复杂性

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复杂性是和评价涉及面有一定的关系的。我国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性很强,涉及的社会的许多方面和不同的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评价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是其复杂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在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只有全社会同心同德,凝聚合力,才能够促进评价工作顺利的展开。

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内涵

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包含规划的分析、现状的调查分析及评价、明确环境目标及评价指标、借助一定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对相关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等多个方面。

对土地规划进行全方面的解读是进行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背景、目标、内容、实施方案等充分的了解,以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在规划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土地规划的目标和区域生态环境目标的一致性,如果土地规划的目标和区域生态的目标出现了偏差,那么应该充分尊重环境保护的需要,毕竟环境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土地规划的目标和区域生态治理的目标基本一致,那么应该基本上肯定规划的可行性,只是需要对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具有全局性的影响的部分提出建议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评价的得出也需要结合本区域未来发展造成的环境影响,避免短视行为造成环境生态方面出现问题。同时,评价还需要与现行的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进行对照,审核其兼容性及协调性,保证评价的合理、合法及正当性。

现状的调查、分析及评价是土地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基础性的工作,也是评价工作顺利展开的保证。在调查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全面、有效、可行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逐步展开。调查内容也应该广泛深入,即包括社会方面及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等基本的概况,也保护本地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治理的方向。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土地规划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同样适应。只有充分的对土地规划及相关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够为下一步的环境影响评估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充分土地规划调研的基础上,还需要就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及环境目标、环境评价指标进行确认。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也是环境影响评估的基础性的工作之一,是指对土地规划区域内的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及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确认其中对环境有影响的因素。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估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是评估顺利进行的技术方面的保障,对于评价工作进一步的展开有着深远的影响。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可以借助建立环境影响识别体系完成。环境影响识别体系是由各种评价指标构成的,对影响环境的因素,如土地的开发、整理、复垦、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等进行量化,然后,依据量化以后评价指标对环境的影响的程度,结合本区域环境生态目标,确立环境影响识别评价表,以便能够在直观上反应出本区域影响环境因素及影响的程度,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展开。

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和评价是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土地规划是否继续进行的重要理论依据。由于土地规划的特殊性,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及评价不能够准确的进行,只能够在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计影响及持续发展等方面予以分析,为土地的利用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环境预测、分析及评价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土地规划对于现实及未来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环境保护的目标展开的,从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变化趋势和生态承载力的兼容性等方面,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土地规划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为土地规划的实施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能够促进土地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充分发挥土地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满足人类保护生存环境的需要。

在对土地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土地规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土地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建议是对土地规划的有力补充,能够起到预防和警示作用。一般包含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措施、修复化措施及重建措施等几个方面。是土地规划的建设性的意见,能够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结语

总之,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是我国在开展环境保护方面有益的探索,能够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顺利的展开,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政治目标。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环境保护评估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养殖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