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躲卫星”沛县是怎样做到秸秆禁烧的

2014-08-15 00:49季天也
环境与生活 2014年19期
关键词:火点沛县镇里

◎本刊记者 季天也

露天焚烧秸秆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沛县的主要农作物是春小麦和单季稻,每年先种一季麦,再种一季稻。“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在沛开展时,正逢当地水稻收获。不过,记者在沿途没有发现任何露天焚烧秸秆的迹象,还不时看到两棵树之间挂着“禁烧”的红色警示条幅。刚刚通过了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的沛县是怎么做到秸秆禁烧的?下禁令后秸秆的出路在哪里呢?《环境与生活》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禁烧探头全覆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条例,对露天焚烧的当事人一律行政拘留和罚款。法律是摆在这儿,但怎么保证执行呢?沛县政府下了决心,投入150万元,在全县183个移动基站上安装了监控半径达3公里的全景摄像头,对境内所有农田实现了全覆盖。哪里发现火点,都能及时调动执法人员赶往现场。县禁烧办人员还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在这套装备建成之初,有村支书来到监控平台一探究竟,在大屏幕上看得清清楚楚:这不就是我们村谁谁谁吗?“于是他就明白,只要有火点肯定是逃不掉的,回去再跟别人转达,整个村的禁烧意识很快就提升了。”

出现火点要“连坐”

与此同时,秸秆禁烧被纳入村支书的5项重点考核指标之一,和他的工资挂钩。“每月一千多块钱的基本工资,剩下的全部放在考核之后作为奖励,一等奖可以拿到12000块钱的奖金,三等奖只有不到6000块。一年之内只要有一两个火点,这个地方的村支书就不可能评上一等奖,收入就要下降。这样一来,村支书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一下子就上去了。”沛县政府负责人如是说。

为了明确责任,沛县的每片农田都有镇政府责任人包挂,这些责任人还同时被各个县级政府部门包挂。一个副科级干部带四五个人,负责监督该镇的禁烧情况,禁烧期间吃住在镇,并和镇里的禁烧人员同等待遇。沛县还出台了“连坐”机制:如果一个镇里出现了火点,而包挂部门没有及时处理和上报,各级责任人将被一并处罚。同时,沛县实行抵押金制度,禁烧期间,“每个镇和每个包挂部门先交上来一部分钱,没有火点就返还,出现火点就从里面扣。”此外,从县、镇、村、小组、农户,每一级都要签订不烧秸秆的承诺书。沛县禁烧办负责人如是说。

一开始,农民并不接受这样的处理方式,但随着一年多的实践,“禁烧已经深入人心,连小学生都挂在嘴边,彻底改变了沛县人焚烧秸秆的习惯。”

联系企业收购秸秆

然而,单靠这种政策硬“堵”显然是不够的。割下来的秸秆如果不烧,留在地里会影响播种,自行收走费时费力又费钱。对此,沛县联合有关企业以每吨一二百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秸秆,并在每个下辖镇都建设了标准草场,从而将秸秆变作肥料。10月27日,记者走进一处农田,正在收集秸秆的农民告诉记者,自己和周围的村民都已经不烧秸秆了,收上来的秸秆以200元/吨的价格卖给收购企业。

不过,沛县更倡导的还是秸秆全量还田。利用专门的农用机械,在收割庄稼的同时,将秸秆就地打碎,翻进土壤里。这样一来,“改善了土壤,增加了肥力,降低了化肥使用量”。而且,沛县全境都是平原,有利于规模性机械作业。微山湖畔著名的湖西农场实行秸秆全量还田后,今年的水稻亩产1600斤,比去年增加了200斤。

让禁烧办的同志颇有成就感的是,以往江苏省或者徐州市的督查组来视察,县政府上下都很紧张。“有时候我们还把烧过的地赶紧翻过来,掩盖焚烧的痕迹。现在,省市督查组任何时候来,我们都敢说‘不用提前打招呼,愿意去哪看就去哪看,去地里你们随便翻,看我烧没烧(秸秆)。’督查组来了不陪同,我们就有这个底气。”

猜你喜欢
火点沛县镇里
沛县经济开发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亚像元火点对红外预警卫星的辐射干扰特性
沛县靶向施策 探索“综合治安”新路径
沛县全力推动“9+1”场所防患于未“燃”
好好镇里的“不”
人身上有5个祛火点
孤 学
点烟颂
卡卡镇里的小彩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