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法在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实践

2014-08-15 09:49黄俊梓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发药药房药学

黄俊梓,张 策

0 引言

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学部门对外的窗口,保证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对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建立一套门诊药房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十分重要,这对于促进医院药学发展、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机构竞争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门诊药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子分析是构建这套评价体系的有利工具,首先,因子分析可以从多个原始指标的相关关系入手,找出支配这种关系的有限个不可观察的潜在变量,之后,可以用这些潜在变量来解释原始指标的作用结果,这实际上是一种降维的过程,将复杂的指标体系进行简化,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并利于监控。本文分析门诊药房2013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因子分析[1]找到影响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潜在因素,以期建立一套完善的门诊药房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为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考评提供理论依据,并持续改进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指标 通过药学专家的商讨及参考相关文献,最后确定10个指标为研究指标,分别为医院门诊2013年每月“总处方数”、“干诊处方数”、“患者退药数”、“总麻醉处方数”、“患者咨询人数”、“日平均在岗人次”、“自动发药机发药数”、“处方点评中不合理处方比例”、“调剂几近错误数”、“药品不良反应记录数”,作为因子分析的研究指标,来考察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3],所选指标兼顾了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涵盖处方调配、退药、特殊药品管理、患者用药咨询、门诊药房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计算,提取公因子,并通过“四次方最大旋转”得到正交变换矩阵,通过因子旋转,改变信息量在不同因子上的分布,以明确公因子的实际意义,使所得的结果更容易解释[4]。因子旋转后与旋转前的因子载荷阵相比较,比较旋转是否对因子载荷起到了明显的分离作用,通过综合比较,赋予各因子实际意义[5],来作为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计算全年的门诊质量评分情况,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完成,分析方法主要为因子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数据 2013年考评指标的全年数据,共确定10个研究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因子分析的研究指标

2.2 因子分析过程 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KMO检验统计量值为0.800,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值为2 756.8,P<0.001,两项检验的结果表明,原始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公因子的提取,得出各因子的“特征值”和“累积方差贡献率”[6],如表2所示。

表2 因子分析结果中各因子的特征值和累积方差贡献率

因子提取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前3个因子特征值>1,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85.69%,故考虑提取前 3 个公因子。这3个因子在各变量中的共同度都在0.5以上(总处方数0.977,患者退药数0.944,干诊处方数0.979,总麻醉处方数0.948,患者咨询人数0.966,日平均在岗人次0.844,自动发药机发药数0.977,不合理处方数0.860,调剂几近错误数0.982,药品不良反应记录数0.978),表示每个条目的方差均可由公因子解释。为方便对各因子进行解释,对公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确定各因子的实际意义并进行命名,如表3所示。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对各因子进行命名,根据0.5原则,因子1在多数指标上都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包括总处方数、患者退药数、干诊处方数、麻醉处方数、自动发药机发药数,该因子主要体现药品调剂情况,故命名为“处方调配因子”;因子2在患者咨询人数、日平均在岗人次和不合理处方数上有较大载荷,这些因子与药学服务相关,故命名为“药学服务因子”;因子3只在药品不良反应记录数上具有载荷,所以命名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子”。与因子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相比较,说明该旋转对因子载荷起到了明显的分离作用,使各因子具有较明确的专业意义。

2.3 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准确反映出门诊的综合服务质量,将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所占总比作为各公因子的权重系数,从而得到门诊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公式为:F=(45.05 F1+25.76 F2+11.92 F3)/83.18,即F=0.542 F1+0.310 F2+0.143 F3。通过各因子得分,带入本公式,可以计算各月门诊的综合服务质量评分,对门诊工作质量做出合理的考评,如表4所示。

表4 门诊服务质量各月综合评分

3 讨论

3.1 因子提取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10个研究项目的考察,充分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最终找出影响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3个因子,即“处方调配因子”、“药学服务因子”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子”来反映总体的门诊工作质量。这3个因子对门诊工作质量评价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3.18%,即83.18%的总方差可以由这3个潜在因子进行解释,这为门诊药房工作质量评价的确立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7]。

在本次因子分析中,“药品发放的自动化”在因子1中的载荷较大[8],说明这是影响处方调配的一个关键,利用更加先进的调剂方式和手段,提高发药的速度和准确率,将药师从繁杂的调剂工作中解放出来,对于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另外,从数据的结果看,如何通过提高前台工作人员的药学服务水平,提高在岗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加全面的药学服务,也是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

3.2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考察门诊工作 把因子分析的结果带入门诊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公式得出医院药房12个月的工作质量评分,从结果可以看出得分不够稳定(表4),有一定的波动,特别是下半年评分较低,经过回顾性分析,认为这和自动发药机进入调试阶段,影响了机器发药数量,从而影响了门诊的发药质量有关,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自动化发药对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并说明这种指标体系对系统的变化有着较高的灵敏性,有利于发现问题。

总之,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可以建立一套体系完备的门诊药房工作质量评价体系[9-10],通过质量评价系统的评分,对工作质量进行考评,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持续提升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J].统计研究,2005,3:65-69.

[2] 华瑶,何盼.基于因子分析的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3,8(16):25-26.

[3] 颜虹.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2.

[4] O′Connor KA,Ginsberg AB,Maksimova E,et al.Stress induced sensitization of the 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s of hypothalamic and pituitary gene expression[J].Neuroend,2004,80(4):252-254.

[5] 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81.

[6] 王秀凤,胡翊健,王建红,等.基于因子分析的正常、肾阳虚状态大鼠垂体-靶腺轴激素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990.

[7] Thomas Li-Ping Tang.Income and quality of life:does the love of money make a differenc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26(72):375-393.

[8] 买淑鹏,张建,符晓婷,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因子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A):3301-3303.

[9] 张磊,王秀凤,邓树泳,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心理应激大鼠卵巢早衰生物学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1):2191-2194.

[10]张璇,程敏熙,肖凤萍,等.利用Origin对数据异常值的剔除方法进行比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741-776.

猜你喜欢
发药药房药学
智慧药房自动发药装置专利技术分析
PDCA管理模式对提高西药房排药及发药效率中的作用
门诊西药房配发药新模式初探
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