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及对策

2014-08-15 00:48刘丽琴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护患住院护士

刘丽琴

(静乐县人民医院,山西 静乐 035100)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人口占13.26%,≥65岁人口占8.87%[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退化,患病的几率也明显增加。由于老年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增加,成为老年患者康复的障碍。本文为了加强和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分析其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制定对策,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2]。

1 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1.1 患者原因

a)生理因素: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各器官储备能力减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抵抗能力下降,自理能力、控制能力降低,大脑决断迟缓,走路步态改变,腿抬不高,肢体协调功能减弱,视力减退,平衡能力差,容易发生跌倒、噎呛、烫伤、压疮、误吸等。b)病理因素:年龄大,有可能多种疾病共存。老年人易患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从而引起肢体活动迟缓,平衡能力差,应急性、适应性、协调性减退,发生意外损伤的几率增高。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慢性病,使老年患者抵抗力下降。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如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心源性晕厥等都易引起患者摔倒、跌伤。老年患者多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c)心理因素: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所患疾病为慢性病,慢性病反复发作,不但给家庭带来影响,甚至使老年人觉得活着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负担,表现为孤独、忧虑多疑、急躁易怒,再加上疾病的久治不愈,有的患者出现悲观失望的态度,拒绝治疗如拔除输液管、导尿管或采取其他的自伤行为,甚至出现自杀等意外情况。

1.2 药物因素

老年人群是健康行为保健中的脆弱人群,有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每天均服药者占半数以上,且平均每天同时服3种药者达18.74%。由于退行性变化,老年人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不能准确和按时服药,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且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药源性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安全的重要因素。资料表明:成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12%,而60~79岁组为15.4% ~21.3%,≥80岁组达25.0%。

1.3 环境因素

由于老年人视力减弱,四肢活动迟缓,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如:地面湿滑无警示标记、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地面未使用防滑地砖,而楼道内又无扶手及防滑垫,未安装呼叫器,厕所没有坐式便器,病房床过高且无床档,坐椅不稳都易造成患者跌倒、损伤。

1.4 护理因素

a)个别年轻护士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做到及时发现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使老年患者的安全存在隐患。b)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不按操作规程及护理常规操作,工作中不能始终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不按护理级别及时巡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管路扭曲等异常。c)沟通不到位,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差,不能够做到体贴、关心、理解老人,导致老年患者对年轻护士缺乏信任感,不愿将心理感受及不适及时告知护士,带来护理安全隐患。d)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不到位、不及时也是造成老年患者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2 安全管理对策

2.1 做好护理安全评估

2.1.1 患者的评估 对新入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准确、客观、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既往史、过敏史、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对疾病的认识等情况,找出存在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做好预见性护理。

2.1.2 病区环境因素的评估 对病区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在易发生潜在性伤害的位置和环节,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如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走廊、病房有扶手,出入通畅,室内光线充足柔和,有夜灯设置,床周要设护栏,卫生间不设门槛,同时安装呼叫设施。

2.2 做好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要明确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对容易引发危险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讲解或书面告知的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地进行,让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自我防护方法。

同时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或陪护人员耐心解释用药原则,让其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给药方法、服药时间及用药后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并针对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告诉患者使用脱水、安眠、抗精神病药后可能出现眩晕、乏力或走路摇晃等,应用此类药物后尽量少活动,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前后要及时测量血糖,需要帮助时随时按呼叫器。

2.3 加强护理人员护理培训及自身素质修养

2.3.1 培训专业知识及技能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生活、饮食习惯等,以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2.3.2 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行为,特别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使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老年患者不典型症状及病情变化和用药后的反应,在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处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优质的服务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2.4 加强护患沟通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里效应,能缩短护患距离[3],给患者带来信任感,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消除许多潜在的护患纠纷。护士要尊重与理解患者,态度要和蔼,言语要得当,要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发现心理问题,作好情绪疏导工作。

2.5 加强护理风险防范

建立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护理常规,并根据护士的个体素质及护理工作强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护士业务培训,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同时要注重护理法律知识学习,树立法律意识,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总之,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入院评估,建立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并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妥善解决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尽可能避免及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2,50(1):76-82.

[2] 张素梅.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基层医院论坛,2009,13(3B):97.

[3] 李育玲,王 丽.医学模式的演进与护患关系的发展探讨[J].护理研究,2009(9C):2445-2446.

猜你喜欢
护患住院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妈妈住院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