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引领客家优良传统现代转型

2014-08-15 00:43张小媚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优良传统客家人价值体系

张小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依托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客家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优秀的一支,而在此互动过程中,客家优良传统也得到升华和创新。客家优良传统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最好的传统之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它充分吸收、利用了母体的文化营养,又吸纳了当地的文化资源,并将两者加以融合形成了独特而灿烂的一种优良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具有共融性和互动性,两者内在相通。客家优良传统贯穿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深入改革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引领客家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型,保持客家优良传统的旺盛活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一马领先,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而文化建设却长期滞后。信仰失落、价值紊乱和道德维系的机制消解,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面临道德危机。十六大以来,中央逐渐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价值,强调文化引领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文化创新已经成为我们紧迫的任务。客家人崇先报本、爱国爱乡、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团结协作、海纳百川等精神;客家人守望相助,崇尚节俭、不畏强暴、英勇顽强、敢于斗争、尊祖爱国,为了民族利益不惜弃身保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英雄气概都是客家文化和客家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反映着客家人抵抗丑恶事物、不畏强暴势力、严格区分是非善恶,敢于伸张正义的精神和情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基础的最初表现。

(一)爱国爱乡、无私无畏:客家优良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相通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日本历史学家山口县造写的《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有一段论述:“客家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族……,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个民族为强……,没有客家就没有中国革命”[1](作者注:这里的“民族”应作民系解释)。这段论述为人们所熟悉,并被广泛地引用在有关客家研究的文章中。翻开中国近代史,没有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与客家人无关的,客家人爱国家爱民族的精神,不仅表现在求存求安的时代,勇于反侵略反压迫,保家卫国;也充分表现在和平建设时期,乐于为中华之振兴,家乡之繁荣贡献力量。客家谚语中,反映客家人爱国爱乡、无私无畏情怀的内容比比皆是,例如:“国富民强,国破民亡”[2],这些客家谚语表达了客家人对祖国的挚爱,说明客家人早已把自己个人、家庭的前途和命运跟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又如“树高不离土,叶落仍归根”[3]、“水流千里归大海,人走千里归家园”[4],这些都是对家乡的深情描绘,说明客家人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家乡已经注入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已经融进了他们的生命内涵,客家人身上的爱国爱乡、无私无畏的优良传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客家地区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解放前离乡背井,漂泊异域,但根在中华,心系故土,不忘祖根,报效家乡,积极支援家乡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他们即使留洋海外,只要有机会都会回馈乡土国家,尽力报答乡土国家。乡贤张弼士先生、田家炳博士、曾宪梓博士、熊德龙先生等就是范例。这些爱国爱乡、无私无畏的客家优良传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

(二)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客家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精神的互动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而形成的崇高精神。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是客家人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客家人聚居之处,多属山多田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的边缘山区。历代客家人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山劈岭,披荆斩棘,开荒种地,营建家园,磨练成勤劳刻苦、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精神。就是在那些勇于冲出山区、远走南洋向外开发的客属华侨、华人身上,也始终保持着这种客家人的本色和精神。从清末民初杰出的客家华侨“锡矿大王”胡子春,到当代香港首富李嘉诚,都是靠勤劳苦干,顽强拼搏起家的,并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成功的。客家人最显著的精神特质就是坚韧不拔的开拓创新精神,也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这是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磨砺出来的优良传统。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一部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历史。客家人是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的代表,这与他们经历的流离变迁的历史环境和现实的穷山恶水的生存条件有很大关系,当然也与汉族祖先的优良传统不无影响。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客家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自强不息、勤俭诚信:客家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共融

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根本上讲是崇尚真、善、美,鄙弃假、丑、恶,它是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公民道德行为的底线,突破这个底线就不配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甚至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价值将失去意义。客家优良传统中强调以勤为荣,以懒为耻以及自强不息、勤俭诚信的优秀品质正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阐释和写照。客家人由于能吃苦耐劳,所以生存能力特别强,哪里有土地,他们就可以在哪里生息繁衍。他们把刻苦耐劳作为传家宝,培养一代又一代人。在客家地区流传一首长达210行的家教歌上写着:“勤俭丰足之本,耕读保家之基。勤俭定能立业,奢侈导致贫困。春日一刻千金,季节绝不饶人。”[5]在客家地区的客家儿歌中,有很多赞美勤劳节俭,批判好吃懒做的。如《勤俭叔娘》中唱道:“勤俭叔娘,鸡啼起床。梳头洗面,挑水满缸。先扫净地,后煮茶汤。”[6]这些歌曲非常通俗易懂、有趣诙谐,在客家地区广泛流传,起着重要的教育和警示作用。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既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指导客家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了客家优良传统现代转型的指导思想,指明了客家优良传统现代转型的目标方向,明晰了客家优良传统现代转型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确定了客家优良传统现代转型的荣辱价值取向。

(一)精神之魂的展现:客家优良传统转型的价值基础

从客家优良传统的内涵可知,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相融共通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客家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型提供直接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基本社会价值理念上倡导普遍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价值判断。每一个客家人都必须以这一价值判断为基础,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价值观。客家优良传统的精神本质,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引导客家人坚定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当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例如在客家地区的谚语提到:“做官买田,不如子孝妻贤”[7]、“父正子不邪,母勤女不懒”[8]、“花花假假,雷公会打”[9]、“做官钱,一阵烟;生理钱,好眼前;血汗钱,万万年”[10]等等,这些谚语实际上都强调了如何做人的准则,抨击了贪官污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之魂,也是客家优良传统现代转型的价值基础。

(二)共同理想的培育:客家优良传统传承的前提保障

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一个历史时期总的奋斗目标,是团结、鼓舞人民群众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奋斗的力量源泉。共同理想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任何民族要前进,都需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任何一个社会形态要发展,也必有其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执政规律,从社会意识领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导向和动力作用。只有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利益,才能有共同追求,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精神凝聚力。只有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坚强的团结,才能有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才能有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育在客家优良传统传承中具有前提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民族心理上的共同性与共通性,无论是自豪感还是屈辱感,都是人民在共同经历中形成的共同体验和共同心理,在此共同心理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烈渴望,也是共同的,尤其是经历过数次流离变迁的客家人更是自然而然地具有这样的心理和愿望,共同理想的培育成为客家优良传统传承的前提保障。

(三)实践之举的探索:客家优良传统前进的时代力量

在历史长河中,客家先民在不断的迁徙,同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客家优良传统,同时严酷的生存环境酝酿和孕育了客家人因时而变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在本质上是基于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善于学习的精神,而学习又与教育密不可分。千百年来,“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客家优良传统中最具特色、影响最深远的特征。客家人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哪怕是砸锅卖铁、卖房卖地,也要供自己的子女上学读书,因而有“生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11]的民谚。客家地区自古为人文荟萃之地,学风鼎盛,崇文重教,民众文化素养底蕴深厚。过去,地处贫困山区的客家人,深感谋生立足需要知识文化,再苦再穷也要勒紧裤带送子女上学读书。因此尊师重教,兴学育才蔚然成风。美国的《国际百科全书》中说:“客家……教育普及,在中国为最”[12]。在当前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新时代、弘扬崇文重教,兴学育才的客家优良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见,实践之举的探索是客家优良传统前进的时代力量。

(四)改革创新的倡导:客家优良传统弘扬的力量源泉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和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力量源泉。客家人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奠定了客家优良传统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客家地区有句广泛流传的口头语“好子不贪爷田地,好女不贪嫁时衣”[13],阐明了凡事应该靠自己辛勤耕耘获取;客家人认为,“帮忙帮一时,无法帮一世”,所以,他们总是强调“各人洗米各人落锅”、“不靠亲不靠戚,全凭自家长志气”[14]、“爹有娘有不如自家有”[15]等等用以激励和警醒人们要有志气和骨气,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开拓创造美好生活。客家人在封闭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能取得惊人的成就,靠的正是改革创新、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得以世代相传,成就了客家人的昨天和今天。因此,倡导改革创新是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力量源泉。

(五)礼义廉耻的灌输:客家优良传统发展的基础建设

客家族谱家训都很重视忠信礼义。如兴宁《孙氏族谱》有条目:“凡宗族之人,……亦晓然孝悌忠信,凛乎礼义谦(廉)耻”[16]。强调忠信礼义,忠是尽忠,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信是信用,对朋友言而有信。客家优良传统中重视礼义廉耻的灌输,重视人伦关系、重视人道精神、强调见利思义和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对人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这正是客家优良传统发展的基础建设,对客家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客家人有这样的格言:“人带面目树带皮”、“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17]客家人具有强烈的崇尚仁义、追求操守的崇高精神。当下,面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诚信缺失、唯利是图等诸多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发扬客家人仁义处世、诚信经商的诚信仁义精神。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客家人的崇尚仁义、追求操守等礼义廉耻精神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作风、一种象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它还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礼义理念和廉耻思想的具体内涵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但崇尚仁义、追求操守仍然是其要义,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的,也是当前客家优良传统发展的基础建设。

客家优良传统是在现代多元文化大环境下对客家人生活信念培养具有正价值的优秀传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特定时空下的延续和弘扬,不仅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深厚底蕴,还具有作为四海为家、客居他乡以后发展起来的独特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客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文化建设和优良传统的发扬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客家人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文学艺术事业上了新的台阶,文学精品生产硕果累累,群众文化工作整体水平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小康社会人民文化生活要求的迅速增长,客家优良传统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将呈现新的特点。只有大力弘扬客家优良传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引领客家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型,才能使客家优良传统与时代共进。优良的客家文化,是实现客家地区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力弘扬客家文化和客家优良传统,实施客家传统精品战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面对着信息时代浪潮的席卷和文化多元化格局,现阶段任何文化和传统都会有显得不合时宜的一面。我们要客观地认识与估量客家传统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在承传和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同时,立足新的实践,要勇敢地摈弃客家传统的糟粕。而且,当前世界正快速进入全球化时代,面对着这个严峻的时代挑战,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客家优良传统,保留客家优良传统的特征特色。同时,又要自觉地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认识人类文化进步的方向和趋势,审视和思考客家优良传统的现状和发展走向,把握客家优良传统的内涵和任务。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大胆地把商品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运用到客家优良传统的建设上来,以开放的气度,在各种文化的整合中,建立起适应世界潮流又具地方特色的与时俱进的客家优良传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引领客家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型,保持客家优良传统的旺盛活力。

[1][12]张卫东、王洪友.客家研究第一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175、177。

[2]杨宏海、叶小华.客家艺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40.

[3][15]冯秀珍.客家文化大观[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715、790-791.

[4][17]罗维猛,邱汉章.客家人文教育[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79、20.

[5]严永通,凌火金.广西客家山歌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196-197.

[6][7][8][9][10][11][13][14]梅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梅州风采[M].梅州:嘉应文学杂志社,1989:241、284、287、279、286、287、284、278.

[16]李小燕.从族谱的家规家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3):78.

猜你喜欢
优良传统客家人价值体系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经验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缅怀革命英烈 继承优良传统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