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方言研究综述

2014-08-15 00:51尹喜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洞口县洞口方言

尹喜清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一、洞口的语言概况及周边语言环境

洞口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地区,地处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东接隆回,南连武冈,北靠溆浦,西南与绥宁相邻,西北与洪江共界。隆回北部属赣语,南部属湘语。武冈属湘语。绥宁南部属湘语,北部属赣语。溆浦和洪江属湘语。总之,洞口属于湘语和赣语两种方言的交叉影响之下。

洞口境内有两种语言:汉语、瑶语。瑶语分布在溪、长塘、大屋三个瑶族乡及其他瑶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县内汉族人口占绝对优势,汉语是主要的交际语言。汉语方言又分为赣语和湘语两片。洞口的黄桥、金田、杨林属湘语,其他都属赣语。相对而言,赣语的分布区域更广,县城城关镇属于赣语。[1]

二、洞口方言研究综述

(一)通论性研究

洞口旧属武冈,1952年4月1日正式成立洞口县,迄今所见关于洞口方言的最早资料是清光绪元年(1875)由黄维瓒等修、邓演绎纂的《武冈州志(同治)》卷第二十八之《风俗志》。《风俗志》中有“方言俗字”的记载:“父曰爹,母曰姐,叔曰椒椒,其季曰满满,父之女兄弟曰娘娘,母之父曰客公,母之母曰客婆,女之父曰郎,姐,母也也,,母也母也。崽,子也。幼子谓之少虫,幼弟谓之满。沟谓之圳,堰谓之坝,岭谓之土凸,坡谓之,庭内谓之坪,毗连谓之土间,广而长谓之陇,狭而长谓之□(今俱作冲),氵夸下有水谓之乙水,无水谓之乙土。按:古人方志多载方言俗字,所以存其地之习俗,俾有所考也,武冈所用等字 ,屡见民间质赁 、文契 、词讼 、呈状,聊举一二,附风俗之末,使观风者藉质考镜,亦平质剂之一端也。”《武冈州志》所记载的这些“方言俗字”,大部分依然活跃于现今洞口老百姓口语中。

洞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洞口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洞口县志》第七章“方言”描写了县城城关镇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一些特点并初步指出了洞口境内汉语方言的差异。但是和《武冈州志》性质一样,《洞口县志》毕竟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因此对洞口方言局限于介绍和描写的层面。

1983年6月,北京大学汉语专业80级师生五十余人来到邵阳调查,由唐作藩、王福堂、陈松岑领队,赵烈安与远藤光晓参加。在语音上,发现包括洞口以内的邵阳地区各方言具备以下特点:除邵阳市区外,入声基本上消失;尖团之分已由绥宁向洞口和隆回扩展。调查还发现普通话的[th],在洞口方言中读[h],如“驼,太”。这是第一次指出洞口方言古透、定母字今白读[h]声母。特别提出的是,这十五份调查材料都有文白异读的描写,反映了在推广普通话的冲击波下方言所产生的两读现象。语音以外,北大调查组还十分重视语汇和语法。邵阳方言语法部分(包括洞口方言)无突出特点。调查材料中“词汇特点”部分除记录了邵阳话中有特别地方色彩的词语,还从一千五百多个词语之普通话和邵阳方言两种说法的对照中,分词类统计了它们的异同,其中统计洞口话和普通话的百分比分别为:全同53%,不同41%,部分同6%。

1988年8月,在省市某系统主持下,包括洞口在内的各县抽调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干部,集中到邵阳市开办“方言土语调查培训班”,由赵烈安主讲。两年以后,各县写出了十分详细的方言材料,包括音系、词汇、歇后语、谚语、社会集团用语、黑话等等,都由赵烈安逐县参与审定,录制音档,复印成册。

以上两种材料(包括1987年李国华完成的《邵阳市区方言志》),内容多,篇幅大,不是市志所能全部容纳的。赵、李二人以它为基础,1990年已完成了《邵阳市志·社会分志·方言篇》初稿,其中有洞口方言的内容。

(二)专题性研究

最早系统地研究洞口方言的是洞口黄桥籍著名语言学家唐作藩先生1960年发表的《湖南洞口县黄桥镇方言》(语言学论丛第四辑)。该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黄桥镇方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和比较,使洞口黄桥方言的地方色彩十分突出,全貌呈现。此外,唐先生还发表了《从湖南黄桥镇方言定母字的读音探讨湘方言全浊声母的演变》(桥本万太郎纪念中国语学论集,内山书店1997)。

唐作藩先生对洞口方言的研究开启了学术界对洞口方言的兴趣之门,《湖南洞口县黄桥镇方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较早地提供关于湖南老派湘语语言材料的论文,此后有关汉语方言分区或通论性的方言著作大多参考此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学术界对整个洞口县方言的研究主要是分区研究,九十年代特别是迈入新的世纪以后,对洞口方言进入了专题研究时期,也可以说进入全面研究时期,即对洞口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1.方言分区分片研究

湖南师范学院编印的《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初稿)》(石印本1960)是最早对洞口县汉语方言进行的调查和描写的著作。本书在分区概说中把洞口和长沙、双峰等一起划在了第一区——湘语区。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方言1985.4)参照唐作藩先生《湖南洞口县黄桥镇方言》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把洞口方言统归于南片湘语。而事实上,洞口县绝大多数方言与黄桥话有很大的区别,以黄桥镇方言来代表洞口方言在选材上是不妥当的。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方言1986.4)已经注意到了洞口县境内汉语方言的差异,该文把洞口东部的黄桥镇和金田、杨林两乡的方言划归湘语娄邵片,把洞口县其他地区的汉语方言划归赣语洞绥片。洞绥片的特点就是古透定母字今白读[h]声母,文读[t’]声母。本文是第一次对洞口方言进行比较科学的分区。

此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之B11“江西省与湖南省的汉语方言”和吴启主主编《湖南方言研究丛书》中的前言“湖南汉语方言概况”对洞口县汉语方言的划分均与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的观点一致。

李蓝《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语言研究1994.2)认为洞口方言属于混合型方言,即它兼具湘语和西南官话的特征。由于作者利用的是《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初稿)》提供的材料,而这个材料并不能反映洞口方言的全貌,所以得出的结论和语言事实自然会有偏差。

鲍厚星、陈立中、彭泽润《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方言2000.1)认为对湖南方言的分区“既要重视过去分区的成果,又不要囿于成说。一旦发现需要进行修正的地方就给以修正。比如岳阳、安化、隆回、绥宁、洞口、平江、浏阳、茶陵、枚县、部县、安乡等十来个县市的方言都不宜于单一地划入某一方言区,而需分别情况划分。”根据这种指导思想,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方言 2005.3)把洞口县黄桥镇、金田、杨林、高沙划归湘语娄邵片。陈晖、鲍厚星《湖南省的汉语方言(稿)》(方言2007.3)进一步把洞口县南部及东南部:黄桥、金田、杨林划归湘语娄邵片的武邵小片,把洞口县包括县城在内的绝大部分地区仍称为赣语洞绥片。值得注意的是,鲍厚星、陈晖对高沙话的分区把之前的划归湘语改成了赣语。

李冬香《湖南赣语的分片》(方言2007.3)把湖南赣语可以分为四片:岳醴片、攸炎片、耒洞片及永资片。洞口赣语属于耒洞片,并进一步把洞口赣语划归湘西南赣语耒洞片的隆绥小片。

综上所述,对洞口方言的分区、分片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科学化、精细化。

2.语音研究

对于方言研究来说,语音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方言词汇、语法的研究都要以方言语音为依托,而洞口方言在语音研究方面的成果是最突出的。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对某一方言点的音系描写并进行共时或历时的比较。这方面的论文有胡云晚、杨世文《炭山方言音系》(广西师大学报2002.3),谢多勇、许碧兰《湘方言娄邵片高沙话声韵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S1),袁慧《湖南洞口黄桥方言同音字汇》(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6.2),龙海燕《洞口石江镇方言语音特点》(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1),尹喜清《洞口方言的音韵特征》(邵阳学院学报2007.3),曾春蓉《湖南洞口县黄桥镇摇背话的语音系统》(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2)等。这些文章有的从共时平面描写洞口方言的的语音特点并与普通话或者江西赣语进行比较,有的从历时角度与中古音进行比较,探讨洞口方言的历史演变。

第二,对语音的某一方面特点进行探讨。这方面的论文有曾春蓉《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读[m-]声母现象》(河池学院学报2008.4),张淑芝《湖南洞口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4),尹喜清《洞口山门话m-声母字的特殊来源》(南华大学学报2009.6),龙海燕《湘西南赣语鼻音韵尾的变化规律——以湖南洞口赣语为例》(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2)以及《洞口石江话的文白异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7),龙海燕、王铁山、黄小平《湖南省洞口县赣方言声调的比较研究》(红河学院学报2006.1)等。此外,陈洁《湖南邵阳市9县县城方言声调实验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采用声学实验的手段,在前人听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分析,研究了包括洞口在内的邵阳9县县城方言新派的单字调格局。

第三,利用历史文献材料来探讨语音特点。尹喜清《无名氏〈三字杂〉用韵》(邵阳学院学报2012.1)通过穷尽性地分析一部新近发现的民间识字教材——《三字杂》的韵脚字,发现所体现的读音可以与今洞口方言尤其是山门话语音相互印证。

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洞口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发表了一系列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分别是龙海燕《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注:作者后来把这篇博士论文以同名整理成书于2008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曾春蓉《湖南洞口县黄桥话的语音研究及其系属问题探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尹喜清《洞口赣方言的音韵特征》(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胡茜《湖南洞口方言语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周依萱《湖南洞口县石江话语音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陈碧娟《湖南省洞口县黄桥镇方言再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等。

此外,李冬香《湖南赣语语音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也涉及到洞口方言,该文选取洞口(岩山)方言作为湘西南赣语代表点之一。

3.词汇研究

相比语音研究,词汇研究显得较为逊色。这方面的论文只有两篇,分别是张振羽、袁仁智《洞口高沙话本字考》(怀化学院学报2007.3),尹喜清《洞口山门方言本字考》(邵阳学院学报2009.5),尹喜清《三字杂——一部新近发现的民间识字教材》(邵阳学院学报2010.6)。

学位论文只有一篇徐芳《湖南洞口赣方言词汇的初步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语法研究

洞口高沙籍学者曾昭聪发表了《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4)。此后胡云晚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洞口方言语法方面的论文:《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5.2),《洞口方言能性“得”字研究》(南昌大学学报2005.3),《洞口方言的给予动词“把”、“乞”、“把乞”及其句式》(云梦学刊 2006.4),《洞口方言的介词“把1”、“乞 1”和“把乞1”》(云梦学刊 2007.4),《洞口方言的介词“帮 1”、“等 1”、“跟 1”、“替 1”和“捉1”》(韶关学院学报 2007.5),《洞口老湘语中性给予动词的功能、来源及语法化》(汉语学报2010.4),《湘赣方言的特殊给予句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6)等。胡云晚还有一部专著《湘西南洞口老湘语虚词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从语言接触 、语言融合的角度对洞口老湘语的虚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此外,还有曾蕾、胡茜两人撰写的《洞口方言的语气词》(湖南方言的语气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以及《洞口方言的副词》(湖南方言的副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曾懿《湖南洞口方言特有个体量词研究》(邵阳学院学报2011.6),谢桂香《邵阳石江方言状态形容词探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2),陈芳芳《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赣方言代词研究》(西部教育论坛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等。

关于洞口方言的语法研究,还出现了五篇学位论文。分别是胡云晚《湘西南洞口方言虚词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曾蕾《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方言副词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曾懿《湖南洞口方言个体量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陈芳芳《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赣方言特色词法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孙珊珊《湖南洞口赣方言完成体的表示法》(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方言与文化研究

在探讨方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只有一篇论文。龙海燕、肖云艾《洞口话的亲属称谓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信息》(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6.2)。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小的地区(县域)的方言研究而言,洞口县的方言研究成果是值得骄傲的,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洞口籍的一代接一代的语言研究工作者们是分不开的,他们熟悉自己的母语,对自己的母语有深厚的感情,因此投入满腔的热情关注、研究母语。这些成果也有力提升了洞口境内方言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当然,洞口方言的研究目前尚存一些不足:第一,研究的内容分布不均衡。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语法上,词汇研究明显不够,特别是结合方言俗语来探讨地域文化方面,目前只有龙海燕发表一篇论文。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情风俗构成的地域文化,这些面临失传、消亡的民俗文化往往会在方言的文字、语音、语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保留下来,因此从方言的角度来研究洞口地域文化特色,将大有文章可作。此外,洞口境内有多个民族,汉语和少数民族(尤其是瑶族)的语言的相互影响也值得研究。第二,语言的综合研究还不够。洞口方言的研究范围虽然已经涉及语言的多个方面,但是迄今还没有一部综合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洞口方言研究》这样的专著出现。第三,还存在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比如说黄桥话的系属问题。由于方言分区的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尚有很大的争议,因此我们认为,也许黄桥话的系属如何并不是在短期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对语言事实和语言规律的探讨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今后如何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推进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化,将研究朝着深度发展,这些都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

[1]赵烈安.近代邵阳方言研究史略[C]//邵阳文史:第十四辑.内部印刷,邵阳:1990:157—171.

[2]王福堂.二十世纪的汉语方言学[C]//汉语方言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4—55.

猜你喜欢
洞口县洞口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The Longest Winter Holiday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艺术天地yishutiandi
Teaching Reflection ofCultur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What Will Robots be able to do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