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业的创新管理

2014-08-15 00:51廖肇昌
江西建材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经营混凝土质量

廖肇昌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混凝土材料博士;台湾混凝土学会理事)

一、前言

全球各地遭受地震、台风、豪雨及土石流等自然环境侵害频繁,不论是台湾集集大地震、四川汶川地震、日本福岛地震海啸,或美国卡翠纳飓风等,对人的安全及财产侵害不容忽视,更是大自然对工程技术的考验。同时,全球人口快速成长,于2014年4月已达约72亿,2050年全球人口更可能至90亿。新生人口中有57%在亚洲,26%在非洲,9%在南美;人口最多的5国依序为中国(14亿)、印度(12.6亿)、美国(3.22亿)、印度尼西亚(2.52亿)和巴西(2.01亿)。人口成长带动都市化基础设施需求,预估在2015年,全球超过千万人的城市将有27个(15个在亚洲)。高密集、网络化、连绵化的城市地区将形成,城际交通与住宅规划成重要课题。面临全球经济衰退隐忧,各国无不思考加速或扩大基础建设,此将对混凝土产生大量需求。混凝土生产需耗费许多自然资源,除对土地与生态有不利影响,并产生大量CO2,导致温室效应,影响包括气候异常、粮食水源供应不平衡等。预拌混凝土业在主客观条件下,除努力提升质量及性能外,引入经营管理策略,迎接跨世纪挑战,亦为刻不容缓的事宜。

“创新(Innovation)管理”在各行各业早已兴起一波波热潮,前仆后继,不论是全新发明、现有产品及系统的改善、或将现有创意应用到新领域,皆可视为一种“创新管理”。将创意产生延伸到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的一连串过程,透过管理手法结合,已使“创新管理”成为企业显学。预拌混凝土业不论在经营管理或产品改善,已有长足进度,然能否再透过“创新管理”,在产品及生产系统改善、新领域应用或提供新服务上有所突破,关系产业的获利与存续。预拌混凝土业有其特性及经营条件,要导入“创新管理”似有其困难度,惟在竞争愈形激烈,生存条件愈形不利下,“创新管理”是企业永续经营可选择的策略。

二、预拌混凝土业特性

1. 加工产业报酬低

预拌混凝土(Ready-Mix Concrete)一般指在工厂内先将胶结料、砂、石、水及化学药剂等,依一定比例关系计量后倒入固定式搅拌机内拌和,使其具有一定工作性,经卸料入输送车后,运至工地使用。因此,业界有自称其经营方式如同加工业,因为生产者多向原料供货商购买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再加以混和生产成混凝土及运输交货。此外,预拌混凝土厂又会产生噪音及环境污染,须投入环保成本,故其投资报酬率与其他产业相比,似多偏低。

2. 产品受地域限制

预拌混凝土因受凝结时间、工作性及运输成本等因素限制,有其供应的经济距离。混凝土公司供料量也受限于设备产能及场地容量,纵景气好,也无法提供超出其可供应量,何况机械设备扩充受市场景气循环、成本、场地及环保条件等约束,非短期可达成。因此,预拌混凝土厂设置地点与规模多已固定,产品供应量更受制于公共工程建设时程与规模、民间投资景气度及服务地区范围等。此外,公共工程推动上,施工单位又可能在其工区附近自行设置预拌混凝土厂,也衍生与当地业者竞争局面,更不用说尚有未合法登记的混凝土厂存在之问题。因此,预拌混凝土的供需能量多半是可预测,会有旺季及淡季情形,当然更无法如其他民生消费企业可进行促销活动。

3. 质量难差异化

混凝土质量主要以抗压强度为主,多以符合最低门坎(设计强度)为标准,惟需待28天后才得确认强度是否合格,故不易短期内对质量做出评断。消费者仍多存有对“有名气”混凝土公司的信赖习惯,近年有经“优质混凝土标章(Good Ready-Mix Concrete)”认证的混凝土厂出现,且渐为政府机关所认同,然尚未普遍获民间业者了解,致市场上对质量认同形成两大区块(认证的与非认证的)。预拌混凝土送抵工地,尚须经输送、浇置、捣实及养护等作业,当混凝土硬固后若产生裂缝、蜂窝或强度不足等缺失,质量责任有时难区分。市场机制下,多认为混凝土公司应负责,混凝土公司也多半接受,此已为数十年来的惯例,也是预拌混凝土厂的无奈。预拌混凝土业除无法建立专业形象,也因业者间竞争,形成混凝土质量优劣似未为购买者所关心,因购买者签订的购买契约常是要低价且要质量保证无上限,预拌混凝土业界所提供的混凝土质量其差异化常难区隔。

4. 道德责任太沉重

混凝土价格在供过于求下,降价求售及业界整并,造成部分的预拌混凝土业者生存已比质量来得重要。价格竞争下,屡有听闻将售价下杀近材料成本,则混凝土公司的加工管理成本如何摊回,也多不为购买者所关切。质量与价格显不对称下,不符质量规格的混凝土所衍生的安全风险恐将留给无知的业主或未来的使用者承担,开启另一潜在争端,此可由台湾集集大地震后,倒塌建物中有相当比例的建物之混凝土强度不符原设计,衍生施工者责任承担的刑责。另外,台湾在1980年代兴建的建筑物,后来发现许多为“海砂屋”,纠纷不断,更让许多屋主用一辈子的积蓄换来的却是“危险建物”。商业行为过程中的道德责任,要如何界定、厘清与承担,恐非局外人所能理解。

5. 财务风险高

各行业有其交易风险,在预拌混凝土业当原物料采购处于卖方市场时,多有须先付款再取货的成规。然在混凝土供应市场上,购买预拌混凝土的买方,反却能等到混凝土龄期达28天,强度合格才有可能付出货款,有些则要2~3个月后才能收款,来去间至少要有三个月的现金调度能力,收不到货款的情形,更常有耳闻。因此,混凝土业若仅为“加工者”角色,其财务风险实属偏高。

三、创新管理面向

市场永远充满变化与竞争,没有进步是退步,创新是创意加上变革,扩大经济不仅仅是再生产更多同样的产品,而是生产更多具有高价值的产品。过去一些大企业的变革策略有“主动改变(提前因应)”、“不得不变才改变”、“非变不可时还不改变”。要不要创新完全在于主管抉择,而主管只要想十年前的生活与现在有没有变化,那十年后呢?预拌混凝土是历史悠久且非常传统的产业,在了解其产业特性后,秉承创新管理精神,提出几项浅见与大家分享:

1. 经营集团化趋势

混凝土公司经营方式,依现况概分为集团式及独立经营式两类。集团式多由水泥厂主导,以水泥厂牌自设混凝土公司,自行经营数家或数十家,再融入一些所谓的“加盟店”,即以其厂牌称号经营,但仍由该加盟厂人员及设备自行经营,形成在各地都有据点,如同7-11便利商店式的连锁店。此种经营,确有相当优势如使用自家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好控制,成本也低;其他原物料以集中大批采购,价格也可较低;经营人才及技术,可互相调度、支持、训练、开发及分享,形成另一种“蓝海策略”思维。混凝土公司采独立经营式,多以单一厂或拥有二~三厂的方式存在,今多以进入家族第二代经营,有些则是过去在混凝土公司工作,离职后自行开业创设。这类独立经营的混凝土公司,局限在固定地区,多因伴随经济成长而出现,经营上易受景气影响,多倚赖老本,再加上地点优势、人脉关系与同僚情感,纵在不景气中,只要能得温饱,也就一步一趋的继续经营,惟难以再扩张事业版图。

集团化经营显具竞争力,当独立经营的混凝土公司失去竞争力时,终将考虑加入所谓的“联盟”来降低经营成本,或为其他公司代工,或径委托予他人经营。联盟的经营模式,必然为未来趋势,只要竞争存在,跨地域的结合会自然形成,资源集中,统一分配与分享,多角化经营,将使强者更强,市场大者更大,预拌混凝土业的版图亦将在缓慢中产生明显的变化。

2. 设备与人材提升

混凝土生产技术发展多须配合市场需求,生产设备规格提升,是提高生产能力及保持质量稳定性的利器。现今业界的设备水平差异性,在大多数公司间不易突显,重点仍在技术人员对材料性质掌握度,配比经济性及有效性的提供等。对特殊规格产品的提供如高强度混凝土及自充填混凝土等之高性能混凝土,人才必是决胜关键。因此,混凝土公司工作人员在职训练,包括拌和操作手,品管试验人员及品管工程师的技术能力教育及个人认证是重要的工作与投资。

3. 降低原料及管理成本

为降低经营成本,愈来愈多的混凝土公司除水泥外,都尽量采自有砂石矿场,自己的化学药剂厂,以降低原物料取得成本,有称之为“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另外,预拌混凝土厂因应环保法规要求,清洗产制设备及运输车辆所用过的水,都已无法排出厂外。因此,使用回收水成为拌和用水的一部分,已为必要的。混凝土运输车辆也渐采外租车,除易于管理,也减低人事成本。亦有混凝土公司另成立运输关系企业,将购买的各项原物料由自己来运输取得。为掌握运输车辆动向,对各式车辆装设GPS定位器,也是提升管理效率的方法。此外,内部管理流程改造如调度作业,客诉事件处理,买卖契约签订流程管制等,也是提升公司企业形象,并降低管理成本,达到不能开源,也要能节流的目标。

4. 开发高价值产品

营建工程随经济发展、空间条件与功能需求,构造物型式朝高层建筑,长跨径与高桥墩桥梁,海域构造,大型地下结构及长隧道等方向发展,对混凝土性能也产生新需求,如早强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高流动混凝土、自充填混凝土(Self-Compaction Concrete,SCC)、高耐磨混凝土及耐久性混凝土等,都是普通混凝土性能无法满足的规格,除突显技术能力的重要,也能让生产者取得相对的价格优势。混凝土生产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原料成本,因此,产品创新除可创造价格,也可从降低生产成本方式来获利。现今大部分预拌混凝土业者的混凝土配比组合,仍偏保守,亦多不愿在质量上创造其价值。生产者应定期检视配比中水泥、水淬高炉石粉及飞灰等胶结材间用量的优化比例,胶结材最低总用量,水胶比容许的最大值,砂石比等,是否仍有改良空间。在台湾,部分预拌混凝土业者推出高坍流混凝土(High Flowing Concrete,HFC)及自充填混凝土(SCC),来改善普通混凝土长期以来在工作性方面的缺失,除提高产品价值,更争取新客户与得到较高利润。

5. 产品加值服务

(1)提供养护服务

混凝土硬固后常发生裂缝,甚有贯穿楼版产生渗水,虽对混凝土公司可归责性低,但为服务顾客及降低纷争,有混凝土公司提供养护材料及雇请浇置施工人员协助进行养护工作,已见成效,也取得业主好评,不失为争取客户的权宜之策,亦为预拌混凝土业的服务延伸。混凝土养护一直难落实,若从人性观点出发,果能开发使混凝土免养护的技术,以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自动化的最后一哩路,则前述问题就可解决,然这条路恐将遥远。

(2)提供技术服务

愈来愈多年轻一代的工程师在学校对混凝土工程未加学习或略知皮毛,实务上遇到混凝土问题(如坍损、析离、蜂窝、裂缝、强度不足等)多无从得知其原因及提出因应;对材料特性与机理,如掺料性能及用量关系、混凝土工作性的意义、泵送加水影响、养护重要性、如何控制早期强度、巨积混凝土施工应注意的重点等,亦多无法掌握。为提升混凝土公司经营及服务,可朝提供买方有关混凝土技术咨询服务,以扭转形象,成为真正的专业厂商,而不是仅为卖材料及负担施工瑕疵的角色。

(3)取得质量认证近年来,许多食品安全问题,促使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安全性及认证的必要。混凝土公司的质量认证,将成为市场竞争必备的条件之一。

6. 永续发展的内化

永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指“能够满足当代的需要,且不致危害到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过程”,反应在预拌混凝土领域的手段可以是减少环境负荷、减少材料使用及减少废弃物产出为主要方向,如提高混凝土强度,可减少构造物尺寸;使用SCC,有利混凝土施工自动化;使用控制型低强度混凝土,可使资源再利用;炉石与飞灰取代水泥,减少水泥材料使用等。永续概念纳入混凝土工程生命周期的作法包括降低水泥用量、降低天然粒料用量、废弃或残余的有用资源再利用、施工对环境的友善化及混凝土配比设计优化等。此外,建立及推动『绿色混凝土』标准,使用对环境冲击较小的水泥(使用混和水泥及胶结材、增加使用替代性原料、发展低耗能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以飞灰,高炉石粉取代比目前更多量的水泥,或使用石灰石粉水泥)、使用回收水、用无机残余品及废弃焚化炉灰等,并订定量化指标,都是可努力的课题。

四、结语

预拌混凝土在未来数十年中仍将是主要工程材料,混凝土公司将继续存在,惟经营模式与数量将会有所变化。混凝土技术发展将带动业者间的竞争力消长,对某些混凝土公司虽有地域优势,但业务量仍须努力维持。从预拌混凝土业特性及产品规格与需求观之,此行业的技术性门坎低,进入容易;市场若无创新产品需求,在从业者众的情形下,价格竞争仍将存在;业主对混凝土质量管理要求普遍未落实,以致预拌混凝土业者间的质量管理能力差异性不易突显,一切仍就回到以价格为先。“创新管理”的动力必将围绕在成本减省,并能同时满足业主质量要求。为追求利润与永续,企业经营模式、设备与操作程序检讨、人员素质及精简、作业标准化、品管制度建立、加值服务与激励措施等,都是经营者可思考的着力点。

猜你喜欢
经营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混凝土,了不起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