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4-08-16 13:59杨磊李海滨李东洋
绿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保护区发展对策

杨磊++李海滨++李东洋

摘要:针对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工作现状,提出了科研监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保护区;科研监测;发展对策

[HT]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08103

1 保护区概况

2 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共有维管植物205科732属1551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53属104种;裸子植物10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165科663属142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计有23科45属61种(金毛狗、黑桫椤、苏铁蕨、樟树、卵叶桂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99)收录14科14属15种,《中国植物红皮书》(1999)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7)等收录14科14属14种,《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保护植物有4科25属38种。保护区内保存有超过广东省1/ 5 的植物种类[3]。

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特殊的地理气候,也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脊椎野生动物35目104科365种,其中兽类8目21科51种;鸟类16目50科206种;爬行类3目11科36种;两栖类2目7科19种;鱼类6目15科5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共43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约36.8%。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云豹、豹、黑鹳、中华秋沙鸭、蟒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8种。保护区发现的中华秋沙鸭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一个种群[4]。

3 科研监测现状

2001年, 经惠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惠东县人民政府把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两个市级保护区合并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议晋升为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受广东省惠东县人民政府和惠东县林业局的委托,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承担了“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及总体规划,基本摸清了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本底,并出版了《广东省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科学考察报告》、《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湿地保护管理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修编,疫源疫病监测等工作。保护区科研设备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起了仪器室、宣教馆、气象因子一体机等科研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基础科研研究水平。

在此基础上,管理处人员于2006年单位正式组建时起对保护区的资源状况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保护区结合监测动物活动习性科学地分配全年科研监测工作重点,监测工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3.1 鸟类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

布设1条监测样线,不足两条样线的按两条样线设置,其长度根据地形控制在3~5km,宽度山区50m,平原地区和视野开阔的地区(农田网络附近)100m。样线的走向则根据实际地形而定。两样带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0m。保护区内设置固定鸟类调查样线已有6条。调查时每一外业工作组至少2名调查人员,沿样带中心行走,1人负责记录,1人负责观察。

重点鸟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多为越冬迁徙候鸟,集中分布在区内白盆珠水库打锣岽等岛屿及附近水域和河滩。每年冬季调查、重点调查监测1~3种鸟类数量,鸟类迁入和迁出的时间以及栖息期,并了解重点鸟类的最适栖息生境,多采用清晨隐蔽蹲点方式进行拍摄。

3.2 兽类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

收集辖区内兽类活动情报,采用目击、痕迹、红外机拍摄等调查法估算区域内数量和活动情况,调查其活动区域的地貌、植被等环境条件。一是在巡护时发现有兽类留下的足迹、粪便、体毛等痕迹,及时通知监测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判断,并拍照存档;二是开展社会调查,特别是对目击到兽类的群众调查;三是在活动频繁地架设红外相机,利用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造成的温差引起相机周围热量的变化,被红外传感器接收后产生脉冲信号,从而触发相机拍摄,进行监测取证。

3.3 野生猴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

根据历年巡护和社会调查情况,选择大致栖息地进行人工定期投食吸引到红外相机拍摄范围内的办法对野生猴及其活动区域进行监测。

4 科研监测成果及存在问题

4.1 监测成果

多年的监测已发现新增物种40多个,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鸳鸯、鹗、黑耳鸢、苏门羚、短尾猴等珍稀物种,绝大多数物种取得了影像资料,针对环境标示性珍稀物种中华秋沙鸭、黑鹳、短尾猴种群动态及栖息地进行多年跟踪监测研究,初步掌握了其活动范围和物种变化规律。其中中华秋沙鸭为广东最大的越冬种群,高峰时种群数量达到34只。鸟类监测新增发现鸟种30多个,现有鸟类共151种[4],比较清晰地摸清了鸟类资源现状。

4.2 存在问题

对于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科研人员的科研监测对一些大型哺乳动物、主要鸟类的研究监测工作也做得比较多,并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科研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科研人员缺乏,受人员编制限制,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能进入,科研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二是对科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使科研监测能力的提高以及建设速度滞后于保护区其他方面的建设;三是科研经费不能满足保证,一些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科技队伍得不到锻炼培养,研究水平低。到目前为止,只能开展一些常规性的监测;四是科研成果很少,保护区成立至今论文及著作数量不多,科研人员写作能力和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5.5 多渠道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通过争取政府投入、开辟民间赞助渠道、争取非政府组织资助等多种方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并发动社区群众将常规监测融入到社区公益事业,壮大监测力量,建设开通保护区社区网站和微博微信平台,通过各种渠道丰富科研监测力量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慈佑,廖远芳,罗献忠.莲花山白盆珠湿地鸟类监测与保护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3(7):282~283.

[2] 朱慈佑,廖远芳.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3(6):7~9.

[3] 冯志坚,李镇魁,吴永彬,等.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9~51.

[4] 李小燕,杨 磊,李东洋,等.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12(4):649~654.

[5] 佚名.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Situation in Guangdong Huidong Lianhuashan

Baipenzhu Provincial Reserv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Yang Lei, Li Haibin, Li Dongyang

(Guangdong Huidong Lianhuashan Baipenzhu Provincial Reserve, Huidong 51633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status in Guangdong Huidong Lianhuashan Baipenzhu Provincial Reserve and discusses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reserv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endprint

摘要:针对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工作现状,提出了科研监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保护区;科研监测;发展对策

[HT]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08103

1 保护区概况

2 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共有维管植物205科732属1551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53属104种;裸子植物10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165科663属142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计有23科45属61种(金毛狗、黑桫椤、苏铁蕨、樟树、卵叶桂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99)收录14科14属15种,《中国植物红皮书》(1999)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7)等收录14科14属14种,《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保护植物有4科25属38种。保护区内保存有超过广东省1/ 5 的植物种类[3]。

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特殊的地理气候,也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脊椎野生动物35目104科365种,其中兽类8目21科51种;鸟类16目50科206种;爬行类3目11科36种;两栖类2目7科19种;鱼类6目15科5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共43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约36.8%。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云豹、豹、黑鹳、中华秋沙鸭、蟒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8种。保护区发现的中华秋沙鸭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一个种群[4]。

3 科研监测现状

2001年, 经惠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惠东县人民政府把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两个市级保护区合并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议晋升为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受广东省惠东县人民政府和惠东县林业局的委托,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承担了“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及总体规划,基本摸清了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本底,并出版了《广东省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科学考察报告》、《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湿地保护管理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修编,疫源疫病监测等工作。保护区科研设备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起了仪器室、宣教馆、气象因子一体机等科研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基础科研研究水平。

在此基础上,管理处人员于2006年单位正式组建时起对保护区的资源状况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保护区结合监测动物活动习性科学地分配全年科研监测工作重点,监测工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3.1 鸟类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

布设1条监测样线,不足两条样线的按两条样线设置,其长度根据地形控制在3~5km,宽度山区50m,平原地区和视野开阔的地区(农田网络附近)100m。样线的走向则根据实际地形而定。两样带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0m。保护区内设置固定鸟类调查样线已有6条。调查时每一外业工作组至少2名调查人员,沿样带中心行走,1人负责记录,1人负责观察。

重点鸟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多为越冬迁徙候鸟,集中分布在区内白盆珠水库打锣岽等岛屿及附近水域和河滩。每年冬季调查、重点调查监测1~3种鸟类数量,鸟类迁入和迁出的时间以及栖息期,并了解重点鸟类的最适栖息生境,多采用清晨隐蔽蹲点方式进行拍摄。

3.2 兽类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

收集辖区内兽类活动情报,采用目击、痕迹、红外机拍摄等调查法估算区域内数量和活动情况,调查其活动区域的地貌、植被等环境条件。一是在巡护时发现有兽类留下的足迹、粪便、体毛等痕迹,及时通知监测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判断,并拍照存档;二是开展社会调查,特别是对目击到兽类的群众调查;三是在活动频繁地架设红外相机,利用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造成的温差引起相机周围热量的变化,被红外传感器接收后产生脉冲信号,从而触发相机拍摄,进行监测取证。

3.3 野生猴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

根据历年巡护和社会调查情况,选择大致栖息地进行人工定期投食吸引到红外相机拍摄范围内的办法对野生猴及其活动区域进行监测。

4 科研监测成果及存在问题

4.1 监测成果

多年的监测已发现新增物种40多个,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鸳鸯、鹗、黑耳鸢、苏门羚、短尾猴等珍稀物种,绝大多数物种取得了影像资料,针对环境标示性珍稀物种中华秋沙鸭、黑鹳、短尾猴种群动态及栖息地进行多年跟踪监测研究,初步掌握了其活动范围和物种变化规律。其中中华秋沙鸭为广东最大的越冬种群,高峰时种群数量达到34只。鸟类监测新增发现鸟种30多个,现有鸟类共151种[4],比较清晰地摸清了鸟类资源现状。

4.2 存在问题

对于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科研人员的科研监测对一些大型哺乳动物、主要鸟类的研究监测工作也做得比较多,并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科研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科研人员缺乏,受人员编制限制,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能进入,科研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二是对科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使科研监测能力的提高以及建设速度滞后于保护区其他方面的建设;三是科研经费不能满足保证,一些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科技队伍得不到锻炼培养,研究水平低。到目前为止,只能开展一些常规性的监测;四是科研成果很少,保护区成立至今论文及著作数量不多,科研人员写作能力和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5.5 多渠道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通过争取政府投入、开辟民间赞助渠道、争取非政府组织资助等多种方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并发动社区群众将常规监测融入到社区公益事业,壮大监测力量,建设开通保护区社区网站和微博微信平台,通过各种渠道丰富科研监测力量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慈佑,廖远芳,罗献忠.莲花山白盆珠湿地鸟类监测与保护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3(7):282~283.

[2] 朱慈佑,廖远芳.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3(6):7~9.

[3] 冯志坚,李镇魁,吴永彬,等.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9~51.

[4] 李小燕,杨 磊,李东洋,等.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12(4):649~654.

[5] 佚名.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Situation in Guangdong Huidong Lianhuashan

Baipenzhu Provincial Reserv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Yang Lei, Li Haibin, Li Dongyang

(Guangdong Huidong Lianhuashan Baipenzhu Provincial Reserve, Huidong 51633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status in Guangdong Huidong Lianhuashan Baipenzhu Provincial Reserve and discusses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reserv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endprint

摘要:针对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工作现状,提出了科研监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保护区;科研监测;发展对策

[HT]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08103

1 保护区概况

2 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共有维管植物205科732属1551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53属104种;裸子植物10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165科663属142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计有23科45属61种(金毛狗、黑桫椤、苏铁蕨、樟树、卵叶桂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99)收录14科14属15种,《中国植物红皮书》(1999)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7)等收录14科14属14种,《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保护植物有4科25属38种。保护区内保存有超过广东省1/ 5 的植物种类[3]。

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特殊的地理气候,也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脊椎野生动物35目104科365种,其中兽类8目21科51种;鸟类16目50科206种;爬行类3目11科36种;两栖类2目7科19种;鱼类6目15科5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共43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约36.8%。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云豹、豹、黑鹳、中华秋沙鸭、蟒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8种。保护区发现的中华秋沙鸭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一个种群[4]。

3 科研监测现状

2001年, 经惠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惠东县人民政府把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两个市级保护区合并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议晋升为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受广东省惠东县人民政府和惠东县林业局的委托,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承担了“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及总体规划,基本摸清了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本底,并出版了《广东省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科学考察报告》、《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湿地保护管理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修编,疫源疫病监测等工作。保护区科研设备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起了仪器室、宣教馆、气象因子一体机等科研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基础科研研究水平。

在此基础上,管理处人员于2006年单位正式组建时起对保护区的资源状况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保护区结合监测动物活动习性科学地分配全年科研监测工作重点,监测工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3.1 鸟类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

布设1条监测样线,不足两条样线的按两条样线设置,其长度根据地形控制在3~5km,宽度山区50m,平原地区和视野开阔的地区(农田网络附近)100m。样线的走向则根据实际地形而定。两样带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0m。保护区内设置固定鸟类调查样线已有6条。调查时每一外业工作组至少2名调查人员,沿样带中心行走,1人负责记录,1人负责观察。

重点鸟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多为越冬迁徙候鸟,集中分布在区内白盆珠水库打锣岽等岛屿及附近水域和河滩。每年冬季调查、重点调查监测1~3种鸟类数量,鸟类迁入和迁出的时间以及栖息期,并了解重点鸟类的最适栖息生境,多采用清晨隐蔽蹲点方式进行拍摄。

3.2 兽类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

收集辖区内兽类活动情报,采用目击、痕迹、红外机拍摄等调查法估算区域内数量和活动情况,调查其活动区域的地貌、植被等环境条件。一是在巡护时发现有兽类留下的足迹、粪便、体毛等痕迹,及时通知监测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判断,并拍照存档;二是开展社会调查,特别是对目击到兽类的群众调查;三是在活动频繁地架设红外相机,利用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造成的温差引起相机周围热量的变化,被红外传感器接收后产生脉冲信号,从而触发相机拍摄,进行监测取证。

3.3 野生猴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

根据历年巡护和社会调查情况,选择大致栖息地进行人工定期投食吸引到红外相机拍摄范围内的办法对野生猴及其活动区域进行监测。

4 科研监测成果及存在问题

4.1 监测成果

多年的监测已发现新增物种40多个,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鸳鸯、鹗、黑耳鸢、苏门羚、短尾猴等珍稀物种,绝大多数物种取得了影像资料,针对环境标示性珍稀物种中华秋沙鸭、黑鹳、短尾猴种群动态及栖息地进行多年跟踪监测研究,初步掌握了其活动范围和物种变化规律。其中中华秋沙鸭为广东最大的越冬种群,高峰时种群数量达到34只。鸟类监测新增发现鸟种30多个,现有鸟类共151种[4],比较清晰地摸清了鸟类资源现状。

4.2 存在问题

对于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科研人员的科研监测对一些大型哺乳动物、主要鸟类的研究监测工作也做得比较多,并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科研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科研人员缺乏,受人员编制限制,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能进入,科研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二是对科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使科研监测能力的提高以及建设速度滞后于保护区其他方面的建设;三是科研经费不能满足保证,一些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科技队伍得不到锻炼培养,研究水平低。到目前为止,只能开展一些常规性的监测;四是科研成果很少,保护区成立至今论文及著作数量不多,科研人员写作能力和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5.5 多渠道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通过争取政府投入、开辟民间赞助渠道、争取非政府组织资助等多种方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并发动社区群众将常规监测融入到社区公益事业,壮大监测力量,建设开通保护区社区网站和微博微信平台,通过各种渠道丰富科研监测力量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慈佑,廖远芳,罗献忠.莲花山白盆珠湿地鸟类监测与保护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3(7):282~283.

[2] 朱慈佑,廖远芳.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3(6):7~9.

[3] 冯志坚,李镇魁,吴永彬,等.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9~51.

[4] 李小燕,杨 磊,李东洋,等.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12(4):649~654.

[5] 佚名.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Situation in Guangdong Huidong Lianhuashan

Baipenzhu Provincial Reserv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Yang Lei, Li Haibin, Li Dongyang

(Guangdong Huidong Lianhuashan Baipenzhu Provincial Reserve, Huidong 51633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status in Guangdong Huidong Lianhuashan Baipenzhu Provincial Reserve and discusses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reserv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区发展对策
黑龙江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建议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