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石质山地棕榈栽培技术

2014-08-16 14:21陈海霞田景权万建蓉
绿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棕榈栽培技术

陈海霞++田景权++万建蓉

摘要:指出了棕榈是单子叶植物中唯一具有乔木习性的常绿植物,其根系非常发达,耐干旱、耐贫瘠、抗病虫害能力强,同时其根、茎、叶、花、果等均具有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是岩溶石质山地造林的优选树种。探讨了岩溶石质山地棕榈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并阐述了其主要病害的危害症状及其防治措施,为岩溶石质山地棕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质山地;棕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14802

1 引言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H.Wendl.]是棕榈科植物,属浅根性树种,在喀斯特石山地、半石山地区域生长良好,是岩溶石质山地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的优选树种。同时棕榈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根入药,收涩止血;棕皮纤维(叶鞘纤维),做绳索、编棕绷床、棕垫等;嫩叶经漂白可制扇子和草帽;未开放的花苞又称“棕鱼”,可供食用,故棕榈也是极佳的经济林造林树种。

2 植物学习性

棕榈是棕榈科(Palmae)棕榈属木本单子叶常绿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部地区。树干具环状叶痕,叶掌状分裂至中部以下,叶柄两侧常有锯齿,基部生棕色纤维;花小、单性,淡黄色,肉质圆锥花序短,由叶丛中抽出;果肾形,熟时黑褐色,略被白粉,是单子叶植物中唯一具有乔木习性,有宽阔的叶片和发达的维管束的植物类群。

3 主要栽培技术及管理

3.1 立地条件

棕榈树幼林耐荫,耐旱耐瘠薄,在喀斯特石山地生长良好。按照选地适树、适品种的原则,结合树种生物学特性和思南县石漠化土地治理和棕榈产业发展需要,满足于农民土地资源现状,选择交通便利的宜林地、无林地、半石山地以及陡坡耕地或弃耕地,采取人工造林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选择地块满足以下条件。

(1)相对集中连片,交通较方便;

(2)石质山地岩石裸露率不超过50%,山体坡度为35°以下的缓坡和斜坡为主;

(3)土层厚度不小于40cm,土壤微酸性至微碱性。

3.2 林地清理与整地

3.2.1 林地清理

为块状砍灌,规格为100cm×100cm,全部清理造林地块中栽植穴附近的灌木、树根、杂草、石块等。

3.2.2 整地

灵活选定整地位置,充分利用石质山地土层较厚的地方或肥沃的土壤。整地方式穴状整地,呈”品”字形配置,整地规格为:40cm×40cm×30cm。整地时需结合施基肥一并进行。先将表土堆于穴上方,心土放于穴的两侧,穴打好后,拣出穴内石块、树根,将表土回填于穴内与底肥搅拌均匀(遵循“大穴大肥”的原则),每穴需施入2.0㎏的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再将一部分心土拍碎后回填入穴内,回填土壤即可。复土10cm左右,避免根系直接接触肥料,导致烧根。

3.3 栽植技术

棕榈苗规格为:地径0.25cm以上、苗高20cm以上。 棕榈苗栽植时间以每年2~3月较为适宜。大面积栽植时间最好是下透一、二场春雨,出现连阴天时为最好时机,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提高苗木成活率。起苗前应在苗圃地将容器苗浇透水,使培养基充分吸水,以增强棕榈幼苗的抗旱能力;其次,运苗前将长出容器底部的根全部剪掉,并注意选苗,及时将弱、小、坏苗清除,确保苗木质量;第三,在搬运和运输容器苗时,忌使培养基松散,破坏根系。移栽时,要将容器撕掉,将棕苗定植于整好地的穴内,覆土压实后浇足定根活苗水。有条件的地方,栽植前可在穴底置放一块石片,以防止棕榈须根垂直生长。造林结束后,随时查看苗木成活情况和人畜破坏损失情况,及时进行补植。

3.4 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管理。连续抚育3年,当年一次,次后每年2次。追肥用尿素,当年不追,次年每年2次,施肥时间在4~5月和8~9月,每次每株0.1kg左右。棕树幼年阶段生长缓慢,而且要求适当荫蔽。其茎长出土壤表面,形成掌状有皱折的正常叶片需3~4年,采剥棕片的投产时间要在5~8年以上,而此时棕树仅1.3~1.5m。这种缓慢的生长过程在裸露地无荫蔽条件下更为明显。同一土壤和品种, 在1/5~1/4光强下比1/2光强生长旺盛。在投产前,棕树年生长特点表现为生长期生长量小,速生期不明显,所以,为加快棕榈的生长,在整个幼年阶段需要进行较长的持续管理,特别是当年新叶生长的5~9月。

(2)棕片采割。棕榈进入投产期以后,每年都要进行采割棕片,适时、适量剥棕,不可秋季剥棕太晚,春季剥棕太早或剥棕过多,否则棕片质量不佳,病虫为害严重,棕树也生长缓慢。一般一棵棕树一年采割1~2次,可割棕片12~25片,年产棕片1~2kg,棕巴掌1.5~3kg。

3.5 病虫害防治

棕榈的病害有干腐病、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主要多发干腐病,症状:病害多从叶柄基部开始发生,首先产生黄褐色病斑,并沿叶柄向上扩展到叶片,病叶逐渐凋萎枯死。病斑延及树干产生紫褐色病斑,导致维管束变色坏死,树干腐烂;叶片枯萎,植株趋于死亡。若在棕榈干梢部位,其幼嫩组织腐烂,则更为严重。在枯死的叶柄基部和烂叶上,常见到许多白色菌丝体。当地上部分枯死后,地下根系也很快随之腐烂,全部枯死。病原为拟青霉菌。防治措施:及时清除腐死株和重病株,以减少侵染源。刮去树干部病斑后, 定期喷洒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药时间,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每10~15d一次,每次喷药均要喷湿植株梢部与心部,连续喷3次。

棕榈的虫害有红棕象甲、蚧壳虫等。红棕象甲雌虫有在伤口处产卵习性,在生产操作上应减少对植株的伤害,这对消灭该虫的产卵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幼虫、成虫均在树干内蛀食,防治较困难。因此施药防治应采用注射器,把药注入受害处,具体做法:视植株大小而定,在排泄孔上方以45°角用5~10mm钻头,钻孔深50~100mm毫米,用药量每株2~10mL原液,药剂选用40%甲胺磷原液与80%敌敌畏原液按1∶1混合注射。施药后马上用1%硫酸铜水溶液调成水泥沙浆,封闭施药孔口以达薰蒸毒杀目的。

棕榈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治措施主要为:一是设置观察点,作好预测预报;二是加强外调苗木检疫工作;三是加强营林技术措施,及时抚育采割,以保持林内卫生,及时清除带病虫的植株并集中烧毁;四是棕林内有害生物一旦发生,应积极组织防治。防治时可根据棕榈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危害程度等选择不同药剂及配制不同的浓度。

参考文献:

[1] 任长江,易 明.常见棕榈植物的栽培[J].湖南林业,2009(4): 26~27.

[2] 陈 鑫,吴尤宏.棕榈繁育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7):50.

[3] 景勇强.棕榈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 130~132.

[4] 吴坤宏,余法升.棕象甲的初步调查研究[J].热带林业,2001,29(3):141~144.endprint

猜你喜欢
棕榈栽培技术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会“制作乐器”的棕榈凤头鹦鹉
草莓的立体栽培
棕榈树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