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漠向阳生

2014-08-21 03:18闫峰
关键词:阳关村支书白雪

闫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人的一曲阳关三叠道尽了边塞阳关的萧索苍凉。而今在这古阳关脚下,却有一位小伙子如胡杨般坚韧地扎根于此,风沙中挺立,烈日下成长。流沙掩埋了他的脚印,却断不掉他求索的信念;狂风吹干了他的汗水,却卷不走他奉献的情怀。他就是甘肃省敦煌市龙勒村村书记助理、远教站点管理员白雪瑞。

从脑袋“犯晕”到心里“亮堂”

敦煌市阳关镇是全市最偏远的一个乡镇。2010年8月,刚刚大学毕业的白雪瑞通过考试,从酒泉老家来到了这片地处戈壁深处的古镇,担任阳关镇龙勒村的村书记助理。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他说当时只有一个感觉:晕。

从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来到偏远落后的边塞村落,白雪瑞“晕”得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反差实在太大了。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有老师请教,孤独的时候有同窗陪伴,可在这里,千头万绪的工作无从问起,擦身而过的村民最多就对你点头笑笑。“整个人像个空壳。”白雪瑞苦笑着说。一天,村支书找到他,说:“咱村那个远教站点一直也没利用好,小白你文化高,干脆把这摊儿负责起来吧。”“好啊!”总算有一项具体工作分配到头上,白雪瑞高兴地答应下来。可等到站点一看,他的心又凉了半截:设备上落了厚厚一层灰,播放台账就剩下一个封皮……看来这远程教育不是没利用好,而是根本就没利用啊。“唉,管他呢,从零开始干起更容易出成绩。”白雪瑞在心里宽慰自己说。

要出成绩还真非易事,刚上岗白雪瑞就又犯晕了。从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到设备操作的基本要领,林林总总的专业知识让他一时理不出个头绪。但村里把这副担子交给了自己,那就说什么也不能半路撂挑子,要想不犯晕,就得多学习。一天夜里,白雪瑞正点着蜡烛在屋里研究计算机主板,突然房门咣地一声被撞开了,几束手电光箭一样地射了过来,晃得他睁不开眼。“谁在那儿呢?”喝问中屋里的灯也被人打开了。白雪瑞定睛一看,对面站着的是村支书和几个村民,大家手里提着木棍、铁锹,一副要开战的样子。见是白雪瑞,众人也愣住了。村支书干咳了一声问道:“你咋不开灯呢?看窗户上有个人影来回晃荡,我还以为是招贼了呢!”白雪瑞这才明白是咋回事,指了指脑袋上的灯说:“这灯瓦数太小,还不如蜡烛亮,我就给关了。”“大半夜的你这是鼓捣啥呢?”村支书见桌子上摆着一堆零件,不解地问。白雪瑞解释道:“没啥,都是电脑上的部件。我是寻思尽快学会了,好让这站点能派上用场。”村支书乐了,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小子,有劲头儿,就冲这村里也得加倍支持你。”转过天去,站点的小灯泡就换成了节能灯管,村支书还特别叮嘱白雪瑞夜里学习就开灯,别怕费电。

屋子亮堂了,白雪瑞的心里也亮堂起来了。他感慨是远程教育让自己找到了在农村工作中的定位,只要沿着这个坐标去规划、去努力,就一定能赢得人们的理解与喝彩。

从“技术宅”到“泥腿子”

几个月下来,曾经尘土飞扬的远教站点被白雪瑞打扫得窗明几净,他自己的肚子里也喝下了充足的远教“墨水”。万事俱备,是时候组织学用了。白雪瑞信心满满地登门入户,把近期准备播放的节目单发到村民手上。可连着两个播放日,来站点学习的人用一只手的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又一个冷清的播放日活动结束后,村支书来到闷闷不乐的白雪瑞身边,问:“小白,用不用我这个老基层给你支支招儿啊?”“您有办法?”白雪瑞一下来了精神。村支书拿过节目单,说:“咱村大多数都是种葡萄的,可你放的都是种茄子、辣椒、西红柿的课件,这根本不对路啊。搞远教不能闷在屋里搞,你得走出去,看看农民究竟需要啥。”一句话点醒了白雪瑞:确实是自己太主观了,连农民想看啥都没搞明白。

找到了症结所在,白雪瑞立即对症下药,根据葡萄田间管理的时间节点,排出了远教课件播放表,然后再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摸准了群众需求的脉,龙勒村远教工作的局面也就彻底打开了。慢慢地村民们没事就爱到站点看几部技术片“解解渴”,在种植中遇到啥难题还主动找白雪瑞联系市里和镇里的农业专家帮助解决。冷清了多年的播放室一下变得热闹起来,白雪瑞也从村民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中找到了动力。

随着葡萄的走俏,龙勒村不少葡萄种植户开始盲目追求产量。可产量上去了,质量却下来了,葡萄含糖量上不去,成熟晚了,病害多了。“再这么搞下去,咱这葡萄的牌子就砸了!”在集中学习时,白雪瑞不止一次地向村民呼吁。可利益面前,他的话显得是那么没有分量。有人说他连一亩地的葡萄都没种过,是瞎指挥。还有人说他阅历浅,看不清形势。为了说服村民,白雪瑞找到跟自己关系熟络的葡萄种植大户许家荣,商量让他划出一块地来搞葡萄规范化栽培管理。老许也有些犹豫:“现在正是赚钱的好时候。你要试验新技术,能行吗?”白雪瑞掏出一张银行卡交到许家荣手上:“许大哥,这是我的工资卡,先押在你这儿,万一赔了,你按月扣钱。”“‘白大学,你这说哪儿的话!我就给你两亩地,不过你得自己侍弄,我忙不过来。”“行,你就瞧好吧。”

在这生平耕种的第一块地上,白雪瑞可下足了功夫。他白天在田里观苗情、看长势,晚上就到站点学技术、查行情。一季忙活下来,他的脸也晒黑了,手也起茧了,但“试验田”里的葡萄也大获丰收,不仅比其他地块的葡萄早熟了10天,颗粒、成色还达到了优质标准,每斤能多卖五毛多钱。村民们奔走相告,前来取经的人很快就挤满了“试验田”的田头,葡萄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迅速在全村推广开了。

从“白大学”到“白兄弟”

“‘白大学不是空口白话,办事还真靠谱。”自从在白雪瑞的帮助下避免了葡萄质量的大滑坡,龙勒村的村民对他就更加信服了。2012年7月的一天,白雪瑞在网上看到了一条“敦煌市七里镇秦家湾村雅丹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的消息。他觉得村里的葡萄种植虽然革新了技术,但是还没有上规模,便与村两委班子商议探索建立“党支部+协会+远程教育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葡萄产业。“‘白大学张罗的事,肯定差不了!”村民们全票通过了成立葡萄种植协会的提议。随后,白雪瑞又为村里的葡萄注册了“阳关”牌商标,还取得了“绿色食品”资质认证。如今,龙勒村的葡萄不仅卖到了北京、广州等三十多个大中城市,部分还出口到俄罗斯、越南等国家,龙勒村因此一跃成为敦煌市的农业首富村。

村民富了,但不能小富即安,如何让大家的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让白雪瑞煞费苦心。一次,他在村里遇到几位自驾游的外地游客,询问在这儿有吃住和存车的地方吗。他摇摇头说,没有。那些游客下车拍了一圈照片后,临走时议论说:“这么好的风景,居然没开发出来搞旅游,太可惜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白雪瑞顿时来了灵感,琢磨出了一条新路子——来敦煌阳关景点旅游的旅客年年增加,要是能借势把村里的旅游业搞起来,那可就是一条绵延不断的致富产业链啊!说干就干,白雪瑞和村两委干部一同到阳关脚下的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并从远教网上下载了一些反映旅游名镇、名村发展历程的课件,刻录成光盘发放给有意愿发展旅游业的农户。听说守着房前屋后的草木山水就能赚游客的钱,村民们是一百个赞成:“白兄弟处处为我们考虑,这样的好路子我们哪能不支持呢?”

从“白大学”到“白兄弟”,这称呼的变化代表着认可和信任的升级,更饱含着亲如一家的情谊。2012年9月,白雪瑞被甘肃省委组织部评选为全省优秀站点管理员,龙勒村远教终端站点也被评为甘肃省远程教育先进站点。这一刻,白雪瑞欣慰地笑了,他的人生在这大漠深处的“家”里得到了沉淀和升华。

(作者系甘肃省敦煌市委组织部干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阳关村支书白雪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白雪和红玫(一)
遥望阳关
村支书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等待白雪的龙门山(外一章)
The Ways of Creat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in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韦白雪,我负责给你好日子
西出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