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女性生育后回归职场的障碍因素分析

2014-08-21 10:57苏津津李婕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职业女性生育

苏津津 李婕

【摘 要】生育所带来的体力、精力、情感、时间等方面的付出,给女性职业生涯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文章以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与一般职场女性不同的职业女性生育期特征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并分析她们在育后回归职场面临的职业障碍因素,并为职业女性在生育期后顺利回归职场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育;职业女性;职业性障碍

职业女性在职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们与男性同事承受着同样的工作责任及压力,然而女性天赋的社会繁衍责任又严重地影响着女性职业生涯的持续性发展,特别是对高端职业女性来说,生育的到来迫使职业生涯中断,由此对职业发展产生的障碍和影响不可避免,职业女性在生育后如何顺利回归职场、如何继续职业生涯成为关注的问题。

一、职业女性及生育期

(一)职业女性及特征

职业女性是指利用所占有的知识和信息,并在工作中充分地应用与创造,以获得劳动报酬的女性劳动者,如教师、医生、管理者、律师等。职业女性一般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达到一定的学历水平,对所从事的岗位有较深刻的职业认知和理解,在专业技能上接受过系统、规范的职业培训,且在长期或较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成为专业的职业操手,每个个体都具备较高的人力资本,从而决定了她们的工作知识含量高、时效性强、复杂多变、持续不断地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并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极大地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对活跃在职场上的职业女性形成巨大的职业压力,特别是位居中、高层的职业女性更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吸纳新的知识与技术,积累个人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发挥能动灵活的再创造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职业女性生育期特征

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承受着自身繁衍的重要职责,从女性生理角度看,生育期起点为受孕期,其最佳年龄应在25—29周岁之间,职业女性在接受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后开始步入职场,一般情况下大专毕业21岁,本科毕业22岁,硕士毕业25岁,多数毕业生首先进入职场,再行结婚、生育。职业女性在经历怀孕—生产—哺育—扶养的生育期过程中,从生理上到心理上,从时间上到精力上,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代价,一般都需要2—5年,甚至更长。对于职业女性来说,不可避免的生育期迫使她们不得不离开职场,从而中断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生育与职业生涯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近年来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职业发展越顺利,生育的年龄就越大,这已成为女性职场中的普遍现象。

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使得职业女性同时追求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家庭生活的完美,然而两者之间即相关联,又相矛盾。在经济上的需要既是职业生涯发展的结果,又是家庭生活的基础和保障。职业女性对职业发展的不断追求必然导致对生育期安排的影响,表现为生育档期的选择被推迟,而一推再推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更有甚者以致错过最佳生育年龄,且面临家庭或不孕不育的不良风险之中。近年来职业女性的生育年龄越来越高,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从我国女性进入生育年龄的统计情况看,2012年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27.1岁,而2008年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25.5岁,2003年女性生育第一胎的评价年龄为24.8岁,这种趋势在我国台湾地区也有体现,2012年台湾地区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30.1岁,而10年前的2002年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26.9岁,且有45.9%的产妇年龄超过30岁,在世界范围内也同样出现女性生育年龄升高的现象,法国2012年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28岁;日本女性生育的平均年龄也已达到30.3岁。

二、回归职场的障碍因素及分析

职业女性生育后回归职场时,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性障碍。这里所谓职业性障碍是指由于疏远职业信息及职业岗位所导致的职业技能的缺陷,它直接影响岗位绩效的实现或使工作效率发生偏差。职业性障碍的形成不仅由于劳动者个体的原因,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方式也在客观上产生特定的影响。

(一)个体职业技术相对陈旧

现代技术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核心,又特别以微电子技术、软件建设为前提形成多领域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并产生一批生物、材料、航空航天等为主体的尖端技术领域,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时间上持久,在范围上广阔。不仅如此,还带动着各行各业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技术更新的速度可谓日新月异。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环境下,任何一个职业人都不会存在学习的终点,而是不断地学习,主动地学习,不进则退。

职业女性生育期对职场的疏远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不得不暂停对相关职业技术的追求与学习。职业女性个体人力资本主要体现在对专业技术的掌握及创造性应用上,因此在工作中对科技知识具有高度的依赖,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干中学、学中干。在远离职场的情况下,停止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补充,特别是一些技术更新速度较大的专业科技知识,原有积累的专业技术知识存量相对陈旧,不能适应回归工作岗位后的职业要求。一般情况下,岗位的专业化技术更新速度越快,离岗的时间越长,给职业女性回归工作岗位带来的专业性障碍越大。

(二)职场环境变迁,职业信息不足

职业信息失真从事专业工作中所依赖的特定的相关信息,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特定职业工作的经验;第二,职业环境所涉及的状态情况。强者主要由职业人个体工作经验积累形成,每个个体之间具有明显的异化,后者主要是指由特定的制度、规划、政策等形成的行政环境、市场条件、人文氛围等,每个个体对此的理解、态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等具有一定的异化性。对于每个职业人来说,经过一定工作过程的历练,会形成个人职业信息的积累,因而能够对从事的岗位工作渐入驾轻就熟的状态,特别是像市场营销、管理性的岗位对职业信息的依赖更大。对职业信息掌握的越多,工作的创新空间则越大,岗位绩效就越好。endprint

职业女性在生育期远离了职场,使得与职业有关的工作信息相脱离,失去了与职业信息相同步的变化、积累、适应的机会,慢慢地成为了职场的局外人。她们远离职场的时间越长,对职业环境的敏感性越差,尤其在互联网的大力推进下,市场条件千变万化,企业环境日新月异,职业信息流动量大,流动速度快的特征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职业女性生育后回归职场时,对职业环境的理解还停留在原有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表现出明显的职业信息不足,在现实中对回归职场构成障碍。

(三)双重责任压力,职场精力不足

职业女性同时具有工作责任和家庭责任。进入生育期的女性对家庭的责任尤为重要,其天性与传统文化都促使她们对子女的哺育和培养极为倾心与关注,付出的精力也是巨大的,但同时对工作的责任在回归职场后也成为面临的现实问题,她们回归职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经济收益上的需求,而非完全是职业(或是对事业)上的追求。

在双重责任共同形成的压力下,职业女性是否具备充分的精力来应对,成为是否能够有效承担双重责任的关键性前提。在现实中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从个体性格及身体体能角度看,精力的付出在时间上和强度上都不可能持续不断,当所承担的责任在时间和强度上属于个人主体可支撑范围时,尚存在尽职尽责的条件和可能,若超出个人主体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可支撑范围,则个人主体对承担的责任在执行中必然打折扣,或者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因此,职业女性在回归职场后,特别是在回归职场的初期,由于不堪重负,往往会从心态上到行为上,对承担的家庭责任处于主动应对的积极状态,而对承担的工作责任则处于被动应对的消极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工作懈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三、职业女性回归职场的对策

我国《劳动法》中对女性生育期的相关条款形成了一定的保护,这仅仅是对用人单位的底线要求,对职业女性来说还远远不够,而应对的策略应更多地立足自身,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回归职场。

(一)女性应适当的选择生育期,最好是在工作后的2-3年后,可以通过这几年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即使生育期造成了职业生涯的中断,也可以凭借积累的工作经验再次回归职场,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处于孕期的职业女性对待工作要有正确的态度,以知识资本作为生产工具的职业女性,怀孕并不影响其智力的发挥和知识的贡献,在兼顾身体的情况下,不以怀孕为借口逃避企业规章制度、工作岗位职责的要求,对确实不当承担的工作争取上司的理解和重新安排,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

(三)保持对专业知识和职业信息的更新。生育期的开始不可避免地使女性有了新的关注点,精力、注意力分散,特别是暂时退出职场期间,原有的专业知识陈旧、职业信息老化的现象无法回避,因此在其间应注意保持与上司及同事之间的沟通,通过网站等渠道补充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储备职业信息,以适应职场环境的变化。

(四)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认清自己的职业定位,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即使育后回归职场时,发现自己以被调岗,或面临其他的状况,也要处变不惊,按自己的职业定位,重新找寻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清涛,黎永泰.避免企业女性人力资源因生育而退化的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4):49-50.

[2] 张学英.生育女性人力资本存量变动轨迹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7):95.

[3] 胡立英.知识经济时代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J].南方论刊,2008(4):86-87.

[4] 方承武,葛英杰.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因素研究述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2):34-35.

[5] 陈立群.新时期我国女性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3(2):65-66.

[6] 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9、2013)数据整理.

[7] http:// www. taiwan. cn/xwzx/bwkx/201306/+2013 608–4295704.htm.

[8] http:// news xinhumant.com/world/2012–10/20/c_1113437473.

作者简介:苏津津(1958- ),女,天津科技大学,教授,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李婕(1989- ),女,天津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女性生育
从蔡鸣喈之死看五四时期职业女性的困境
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亟需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职业女性社会支持情况调查——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韩国:职业女性兴起极简生活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延长生育假要有“兜底规定”
八闽职业女性制服秀
中国职业女性的先驱:茅丽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