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性质与文化功用

2014-08-21 18:41雷惠玲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亚文化

【摘 要】在分析迷文化与网络小说社区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亚文化性质,并指出网络社区迷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有补充作用,及对网络文化生态的整合与丰饶意义。

【关键词】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亚文化;文化功用

一、迷文化”与网络小说社区

“迷”可以指人,或是一种现象,简单而笼统的描述 “迷”就是“那些特别喜欢、着迷于某种事物的人”或是那种“专注着迷的状态”。迷总是专注且投入地着迷于特定的明星、电影、电视节目、流行音乐、小说等等。过去,人们很少将这样的现象视为一种正常的日常生活的社会或文化现象,对于“迷”的描述多是负面的,“迷”总被认为是狂乱盲从而病态的,其着迷行为是过度、近乎疯狂的;“迷”被视为一种假定的社会失调的心理症状。如自上世纪50年代起,英美的媒体报道经常将摇滚、失控的群众、青少年形象、甚至暴力、酗酒、嗑药、性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运动场上球迷的暴力也经常被媒体大肆渲染。“迷”被描述成像精神有问题一般,容易且严重地受媒体影响,幻想自己与明星及名人间有情感联系,对崇拜对象病态式地表达忠诚,人们有着对梦想与成功的下意识的渴望,而明星的某些世俗意义恰巧契合了这种渴望,于是明星也因此契合大众的深层心理需求从而获得了大众的认同。

无论是从日常用语或从学术作品中,迷的概念中有一个强烈的特色:代表“过度”的现象。根据牛津字典,fan的意思为“somebody who admires and is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a sport,a film star,a singer,etc.”fan的词源来自fanatic,后者在牛津字典中的定义为“a person who is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something and may have extreme or dangerous opinions(especially about religion or politics)”。无论是very或extreme字眼,都指向了迷具备某种“过度”的倾向。具体说来“迷文化”存在三大特征:辨别力与区隔、生产力与参与性、文化资本的积累。

网络小说迷也具备上述特征,但是对网络小说“迷文化”的研究始终离不开网络小说社区,这是由网络小说的性质决定的。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其他要素之间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网络媒介的出现,为这种对话与互动关系消除了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在网络小说的创作中,作者与自我、作者与作品、作者与读者、读者与作品等之间实现零距离的对话与互动,这种互动直接影响了作品的创作与发表。作者和读者都身处网络社区这样一个环境,因此网络小说社区不仅是作家创作的场域,更是上述对话互动的场域。选择网络小说社区作为研究网络小说“迷文化”的观察点,正是基于网络小说与网络社区之间的这种相关建构关系。

二、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亚文化性质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而这些价值观是散布在种种主导文化之间的。”

西南政法大学的常桦在他的论文《赛博空间中亚文化社区的探索性观察与分析》中引用了约翰·菲斯克等学者在继承伯明翰学派对亚文化的理解为:亚文化是一种文化内的协商,富有意味而别具一格,同身处社会与历史大结构中的某些社会群体所遭受的特殊地位、暧昧状态与集体矛盾相对应。这一理解就表明了亚文化的抵抗性和边缘性的特征,并偏离主流文化价值观。

亚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以符号和文化实践为基础的文化身份认同之上。媒介为符号的建立与传播提供了可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使文化主体能以空前的“民主”方式主动参与到符号的建立和各种文化实践中去。在这里,作为大众媒介的网络,为各种亚文化提供了自由的实践空间。

“赛博空间为亚文化提供了一种可供利用的而又极少受到外加限制的媒介,尽管这种媒介并不是完全免费的。随后各种亚文化的百花齐放也证明了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赛博空间也为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创造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极少受限的环境。赛博空间所保有的信息交换和联网接入的能力,促使更多的个体参与到过去被认为需要有耐力和责任心的诸如‘迷群的行为中来”,赛博空间就是网络为我们提供的各种空间,各种虚拟社区。

网络小说迷借助网络这一媒介,在网络小说社区建立各种符号和进行文化实践,完成对集体身份认同的建构,形成自己独特的迷文化,丰富了网络文化,并成为大众文化的微小部分,这实际上已经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亚文化了。

三、网络社区迷文化的文化功用

(一)对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

20世纪的40年代,罗伯特·帕克为的代表的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了“社会生态学”研究范式,认为许许多多小的社区组成所有的大型社会,而这些小社区的文化相对于其所在的更大的文化就是亚文化。以此类推,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是整个迷文化的小分支,迷文化又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大众文化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的一微小部分,所谓细微处见真知,它恰好彰显出了文化生态的多元化。

在整个文化生态里面,正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迷文化就像一个粘合剂,把价值观相近或者利益相同的人聚合在一起,为共同的话题进行深究。由于文化生态的多元性,社会结构便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稳定,迷文化的独立发展,不仅维护了共同利益,而且对主流文化也是一种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某些社会结构或关系的认同。endprint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所要倡导和建立的主流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吸收了西方古典文化和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精华,并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基础。随着改革开放与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自由民主的思想得以彰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各种非主流文化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得益彰。

(二)对网络文化生态的整合与丰饶

这首先要从文化的定义说起。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雷蒙德·威廉斯认为 “文化“这一术语包含着三层意义:艺术及艺术活动、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一种发展的过程。网络文化的形成首先是一种网络生活方式的形成,而这种生活方式正在从个体走向群体。正是虚拟社群的出现,使个体从漫无边际的浏览中趋向群体内的交流,虚拟的网络空间正在以各种各样的主题形成一个个独立却又交互的群体圈子。

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建构,体现除了文化的整合性。首先,它是作为迷文化与网络媒介的共生物,网络小说的网络性与迷文化的选择性使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建构成为可能。与其他迷文化不同的是,网络小说迷文化体现出对网络媒介的使用甚至带有依赖性。其次,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建构标志着大众文化、网络文化、迷文化不同程度的互相渗透、互相整合。这种整合的方式,将使网络文化的生态更加丰饶。

参考文献

[1] 张晨阳.“谜文化”:新媒介环境下的价值审视[J].中州学刊,2011(6).

[2] 常桦.赛博空间中亚文化社群的探索性观察与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

[3] 张晨阳.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迷文化:理论取向与现实观照[J].江西社会科学,2011(11).

[4] 姜楠.文化研究与亚文化[J].求索,2006(3).

[5] 张嫱.迷研究理论初探[J].国际新闻界,2007(5).

[6] 陶东风,何磊.文化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0.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民族大学校级课题“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雷惠玲(1977-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亚文化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基于青少年亚文化理论探究《我的滑板鞋》在青少年间的走红现象
网络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探究
高职校园不良亚文化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