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嫦娥奔月宫如今卫星降月穹

2014-08-22 18:09吴涛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4年2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嫦娥科学技术

吴涛

【时事综述】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开始了在月面一年的工作。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迈出了月球上的第一步,并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一系列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活动。此次探月成功开启了我国航天的新篇章,我国将是继美俄之后,人类第三个在月球实施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远程遥感通讯控制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将为进一步实现我国载人登月计划奠定基础。

十年探月路,托举中国梦。从“神舟”的十全十美到“嫦娥”的三战三捷,中国人拼搏奉献,用“中国创造”把“中国奇迹”一次次写上太空,用“中国精神”把“中国力量”一次次彰显宇宙。

【知识链接】

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19世纪初向欧美扩展,从而将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在新能源的发展利用(电力、石油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汽车、飞机等)、新通信手段的发明(电话、电报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将人类推进到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成果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的突破为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领域发展。

4.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突出的成就有:“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的籼型杂交水稻等。

5.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革命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政治、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也产生重大影响。

【命题角度】

嫦娥三号的圆满发射,是我国2013年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在2014年的中考命题中必将体现。命题人将以此为切入点,巧妙设计,考查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其重点有: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按照对中考科技类命题题型发展趋势看,既有选择题,也有图表、情景、材料分析等多种形式的考题,前两年中考科技类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而今非选择题比例开始增大。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影响等的比较上。命题是多角度的,既可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又可考查世界科技的发展;既可考查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又可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等。在新颖优化的同时会增加难度,具有一定开放性,特别是出现结合三次科技革命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材料题、探究题等命题。

【突破方法】

一、列表比较,清晰掌握

二、利用图示,拓展思维

从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次科技革命让人类的活动空间得到一步步提升,不同的科技时代,人类活动范围不同。人类活动能从地面到天空再到太空,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力量,正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得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技术使人类活动范围有了质的变化。

三、联系中国,横向理解

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把中国历史的许多问题置于世界历史背景中去考虑,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的原因,应放到工业文明崛起这个大的世界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即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如: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再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

还有,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史实,分析其错过历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如:工业革命因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而坐失良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列强的大肆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丧失机会,第三次科技革命前几年因当时中国正处在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左”倾错误泛滥,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整个世界处于冷战中,中国相对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也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试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

A.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B.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

10.2013年12月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全球。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 )

①快速、便捷 ②高度智能化 ③全球化 ④多极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1.2014年1月1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心组织下,嫦娥三号着陆器顺利转入长期管理模式。这说明人类社会已进入( )

A.工场手工业时期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12.2014年1月17日,嫦娥三号多项科学成果发布。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珍妮机的发明 ②瓦特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③飞机的问世 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A.②①③④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13.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引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同学们分组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一观点展开了讨论。以下哪组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

A.甲组说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生产领域的巨大变化

B.乙组说电力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C.丙组说生物工程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技术核心

D.丁组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

14.嫦娥三号探月成功,令科技界震惊,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回顾历史,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这一次,沉寂亿年的月球迎来了中国访客。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虹湾地区着陆的国家,弥补了我国月球探测史上的空白。

——摘自2013年12月15日《长江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大工厂机器使用的能源是什么?在跨入“新时代”后,英国人出行的新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2)材料二的发明是因哪一新能源的发现而出现的?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新时代?

(3)材料三中的嫦娥三号是哪次技术革命的产物?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次技术革命的特点。(答出一点即可)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探究题

16.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制造梦】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了。

(1)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梦”诞生于哪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个计划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中国创新梦】

材料二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创新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几年将影响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格局。

——摘自2014年1月1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

(2)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国高科技企业能够“在创新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得益于党的哪次会议?我国的进步与人才有很大关系,这与我国20世纪90年代实施的哪项发展战略有关?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著名科学家是谁?

【中国创造梦】

材料三 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

——摘自习近平主席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讲话

(3)创造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嫦娥三号任务的成功对我们青少年实现创造梦有哪些启示?

17.结合嫦娥三号的成功探月,正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我们对世界历史进步进行了一系列探究,请随着我们来吧!

【思想解放】

材料一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何国?它以什么思想为核心?启蒙运动的中心在什么国家?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革命风暴】

(3)上图所示时间轴上“A”、“B”代表的“时代”名称分别是什么?请说说上面示意图主要揭示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分析推动这一过程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理解升华】

(4)通过上述探究,请说说【思想解放】【革命风暴】【工业浪潮】之间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从题干新闻上看是航天技术内容,而限制词是“20世纪70年代”“同一领域”,结合所学可知,A是1964年,C是1966年,D是2003年。故选B项。

2.A 【解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良好的政策、足够的国力支撑和科技人员的努力。故选A项。

3.A 【解析】嫦娥三号属于航天领域,而在卫星拍摄时离不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选项中只有A项完全适合。故选A项。

4.A 【解析】题干新闻取得的成就是科学技术类的,而B、D项是政治类的,C项是军事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离不开,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故选A项。

5.A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地面”远程“控制技术”,由所学可以直接判断出A项才有此功能。故选A项。

6.C 【解析】嫦娥三号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选项中A项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B、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C项。

7.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B、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航天领域的成果。故选D项。

8.B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关键词“关键作用”进行判断,能在月球上把照片远程传回到地球的技术,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才可以实现。故选B项。

9.D 【解析】解答时注意结合图片进行思考,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空间开发到嫦娥三号再转化到生物工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的支持和配合。故选D项。

10.A 【解析】“多极化”属于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术语,故排除含有④的项即可。

11.D 【解析】嫦娥三号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12.C 【解析】 ①②项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且①项早于②项,③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项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正确的排序应该是C项。

13.C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抓住题干否定词“不正确”进行判断。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故选C项。

14.D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相同之处”分析。A属于工业革命领域,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C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标志,它们都单个属于某次科技革命的情况,不具有相同之处。故选D项。

15.(1)煤(炭)(不能答蒸汽,因蒸汽不是能源)。火车、汽船。

(2)电;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一是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二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三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4)科技进步能大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技进步能改变各国的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等。(言之有理即可)

16.(1)第一个五年计划。从此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十一届三中全会;“科教兴国”;袁隆平。

(3)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或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要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或刻苦钻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团队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等。(答出两点即可)

17.(1)意大利;人文主义;法国;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答出两点即可)

(2)①《权利法案》;②君主立宪制;③罗伯斯庇尔;④《法典》。

(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文明在进步。科学技术。(意思相近即可)

(4)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而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意思相近,有理即可)

6.C 【解析】嫦娥三号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选项中A项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B、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C项。

7.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B、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航天领域的成果。故选D项。

8.B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关键词“关键作用”进行判断,能在月球上把照片远程传回到地球的技术,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才可以实现。故选B项。

9.D 【解析】解答时注意结合图片进行思考,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空间开发到嫦娥三号再转化到生物工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的支持和配合。故选D项。

10.A 【解析】“多极化”属于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术语,故排除含有④的项即可。

11.D 【解析】嫦娥三号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12.C 【解析】 ①②项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且①项早于②项,③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项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正确的排序应该是C项。

13.C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抓住题干否定词“不正确”进行判断。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故选C项。

14.D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相同之处”分析。A属于工业革命领域,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C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标志,它们都单个属于某次科技革命的情况,不具有相同之处。故选D项。

15.(1)煤(炭)(不能答蒸汽,因蒸汽不是能源)。火车、汽船。

(2)电;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一是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二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三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4)科技进步能大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技进步能改变各国的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等。(言之有理即可)

16.(1)第一个五年计划。从此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十一届三中全会;“科教兴国”;袁隆平。

(3)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或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要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或刻苦钻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团队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等。(答出两点即可)

17.(1)意大利;人文主义;法国;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答出两点即可)

(2)①《权利法案》;②君主立宪制;③罗伯斯庇尔;④《法典》。

(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文明在进步。科学技术。(意思相近即可)

(4)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而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意思相近,有理即可)

6.C 【解析】嫦娥三号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选项中A项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B、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C项。

7.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B、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航天领域的成果。故选D项。

8.B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关键词“关键作用”进行判断,能在月球上把照片远程传回到地球的技术,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才可以实现。故选B项。

9.D 【解析】解答时注意结合图片进行思考,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空间开发到嫦娥三号再转化到生物工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的支持和配合。故选D项。

10.A 【解析】“多极化”属于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术语,故排除含有④的项即可。

11.D 【解析】嫦娥三号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12.C 【解析】 ①②项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且①项早于②项,③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项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正确的排序应该是C项。

13.C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抓住题干否定词“不正确”进行判断。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故选C项。

14.D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相同之处”分析。A属于工业革命领域,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C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标志,它们都单个属于某次科技革命的情况,不具有相同之处。故选D项。

15.(1)煤(炭)(不能答蒸汽,因蒸汽不是能源)。火车、汽船。

(2)电;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一是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二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三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4)科技进步能大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技进步能改变各国的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等。(言之有理即可)

16.(1)第一个五年计划。从此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十一届三中全会;“科教兴国”;袁隆平。

(3)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或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要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或刻苦钻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团队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等。(答出两点即可)

17.(1)意大利;人文主义;法国;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答出两点即可)

(2)①《权利法案》;②君主立宪制;③罗伯斯庇尔;④《法典》。

(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文明在进步。科学技术。(意思相近即可)

(4)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而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意思相近,有理即可)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嫦娥科学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跟新工业革命赛跑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