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2014-08-25 01:46陆创旺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比较法特征事物

陆创旺

比较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相似的地理事物或事象进行比较学习,并找出其共同属性和个别差异。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深受师生喜爱。在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如果运用恰当,不但可以将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机整合,使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形成系统性,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组织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突出地理事物的特征,揭示地理事象发展的变化规律。在地理学科中,会遇到许多的地理事象有相似之处,如概念、特征、规律以及成因等,在教学中我们将这些知识集中起来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找出各地理要素间的不同之处,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联系不同章节地理知识,构建地理知识网络。能进行比较的地理知识,分布在不同单元或者同一单元的不同章节里,将这些跨章节甚至跨教材的地理知识串联起来,既方便学生熟悉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比较法学习时,首先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所要比较的各地理事物的特征或规律,然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要理解分析地理知识的本质,比较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二、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主要类型

1.类型对比法。

就是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异或共性。例如同样发展畜牧业,将西欧诸国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乳畜业,美国高度地域专门化的乳畜带,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国利用草原辽阔开展的大牧场放牧业进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启发学生总结归纳,这样容易分析出不同地域畜牧业的区位条件。

2.图表比较法。

就是利用各类景观图、曲线图、示意图等直接进行逐项比较,从而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念或地理特征。如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将气旋与反气旋两幅图作对比,将冷峰和暖锋作对比,学生就会很直观地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3.发展比较法。

此类方法主要是将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比较。地理事物的发展经历不同的过程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探索在不同背景下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如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这节时,通过比较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得出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其“三率”高低的原因。

4.专题比较法。

对某一类地理要素进行的比较,是对同类型知识的一种专题比较,在专题复习中运用广泛。如将多瑙河、亚马孙河与尼罗河进行比较,它们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都有所不同,经过对比分析,河流的特征与其所处的位置、气候、植被、地形等地理环境有关,从中得出三条河流的特征以及成因。

5.借比法。

借比法是借助学生熟知的一般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通常在学习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时采用。如学习大气的热力环流时,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观察到大气的对流运动,因此可以借助一个封闭透明的玻璃箱,将一杯热水放中间,两块冰块分别放两侧的方法,人为地创造一个热力环流条件。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清晰地观察热力环流的现象,并能推导出热的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的地面空气遇冷收缩下降,水平方向气流做补偿运动,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6.区域综合比较法。

这是一种综合的比较法,可以将多个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此法常用于区域地理学习中,如南亚与东南亚,我国的南方与北方等地区的比较,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农业、工业、交通等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比较。运用此法学生容易形成整体的思维,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比较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比较法所比较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同类型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不要随意扩大使用的范围或盲目地滥用,若刻意地将没有联系的事物加以比较,只会适得其反。其次,比较法的选用,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做到恰到好处,切勿随意照搬。再次,比较法运用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步步深入。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比较法,既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梳理地理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地理素养。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比较法特征事物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抓特征解方程组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