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润心 以德化人

2014-08-25 11:09吴家宏林伟琴柳林静
职业·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技校德育活动

吴家宏+林伟琴+柳林静

今年,云和县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为1.48:1。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远远大于普通高中,这对不少职业学校来说好像天方夜谭,而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云和职技校)却将此变成了事实。学校受欢迎,学生有口碑,云和职技校的秘诀只有一个——以德润心,以德化人。

魅力德育,从生活化开始

“德育生活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个共识,也是职业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风向标。但是,如何将德育真正与生活体验融为一体,实现“一箭三雕”(学生享受、教师乐意、学校特色),仍然是摆在职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对此,云和职技校校长董士林给出的答案是:“建立一套与当下学生道德生活视域以及下一步职业生涯相适应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指导学生的学习和交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并引导学生关注和适当参与社会道德生活。”

为此,学校近年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进晚自修”的改革探索,将时政、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和人文探索类知识引入课堂,如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次《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

梅梦婷是学校2012级学前(1)班的学生,她最喜欢的就是主题晚自修。她说:“和初中的晚自修只有学习、做作业不一样,现在每周都会有不同的内容,既能看有意思的视频,也能学到很多生活常识。尤其是开学时收看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成龙、杨利伟、邓亚萍等老师作客演讲,让我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和拥有幸福的小方法。”

与梅梦婷有同样感受的学生不在少数。在传统德育中,学生们被视为既定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无条件认同者与遵从者,他们既无权质疑,更无权尝试提出新的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他们所能的仅仅是像口袋一样装下学校塞给的各种美德。但是结合学生生活实例的主题晚自修则不同,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价值澄清过程,借助事例、数据、图片、视频等载体,让学生自由地得出正确的或合理的结论。而这,正是德育生活化的魅力所在。

“要让学生与社会接轨,仅仅停留在视听层面的德育教育还远远不能够满足中职学生的德育需求。”董士林校长认为,最有效的德育是体验,是让学生走出校园。为此,学校近年来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生进企业“看一看、玩一玩、想一想”的系列活动,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如组织木制玩具专业的学生到云和县和信工艺品有限公司、浙江全家欢玩具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参观学习。同时将企业引进学校,将职场文化融入班级,给学生提供第一手的企业资讯,帮助学生形成较成熟的职业道德,具有职场心理自我建构能力。

载体系列化,润人细无声

每年11月初,云和职技校的“感恩节”就会拉开序幕。“感恩节”作为学校传统“五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技能节、感恩节)之一,也是学校12个主题月之一。在这一个月中,学校将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学孝”“行孝”“评孝”,开展“孝敬”主题的班团课大讨论、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写感恩信、听感恩讲座、唱感恩歌、小孝星评比、“感恩节”文艺汇报演出等八项活动。与此同时,“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为父母夹一次菜”“为父母洗一次脚”等“家庭孝行积分卡”活动也热烈地开展起来。

寓德育活动于“五节十二月”,实现全年德育有统筹、每月德育有重点,是云和职技校的特色品牌。如2013年10月,是学校的体育节,学校借助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肯吃苦、能坚持、会合作的精神品质。据了解,德育载体系列化源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理念。通过活动搭建德育平台,也就意味着将丰富多彩的活动当做德育教育的“隐形衣”,在有针对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心灵。

例如,学校考虑到校内部分贫困学生的切实需求,从2007年开始,在校内创办了爱心衣物超市。超市内,琳琅满目的衣物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柜台上,学生们只需签个名便可免费领走自己所需的衣物。“爱心衣物超市的衣服全部是学校师生自愿捐赠的。”据学校团委书记柳林静介绍,作为云和县中小学校中成立的首家爱心衣物超市,开业之初就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献爱心的热潮,每年接收的衣物超过千件。这一载体把献爱心、懂感恩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里,培育了一个又一个最美“云职人”。如今,“爱心衣物超市”已经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德育活动,还成了云和县中小学学生爱心教育的象征。

在董士林看来,学校德育活动是培育学生道德规范的个性化实践课堂,以具有实验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发展,以展示学生自我能力与发挥创造性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个性,以学生学会沟通、合作、自理为重点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质。他坚信,要让学生像攀爬山峰一样,在身体力行中不仅领略德育过程中的点点亮丽风景,还能登上认知顶峰领略全貌,知行统一于德育实践中,认知层次更分明,言行举止更规范。

千米晨跑,阳光体育课程化

初冬,寒风凛冽,万物凋零,但云和职技校内却是昂扬奋进、生机蓬勃的景象:从两列队形到四列队形,标准规范的动作,整齐划一的脚步,统一嘹亮的口号声,那是全校两千名学生齐聚运动场,以千米跑步开启新一天的学习之旅。

自2007年以来,云和职技校积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采访时,董士林一再强调:“励志从跑步开始。”身为一名资深的职教人,他对此深有感触,要让学生成人、成才,晨跑这一德育和体育相结合的综合载体是最佳途径。

然而,这一措施实施最初,却争议不断。甚至有不少学生以实际行动“抗议”,如找各种借口请假、跑步时故意迟到、跑到一半就开始走走停停等。即便如此,董士林依然顶着压力坚持晨跑活动,他亲身示范,以身作则。

时间是最好的润滑剂,习惯是最好的准则。六年来,风雨无阻的千米晨跑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线,而那条被学生的脚步磨得发白的跑道更成为董士林引以为傲的“珍宝”。学生们从晨跑中受益颇丰,身体棒了,精神饱满了,学习也就轻松了。学生请假、迟到、故意漏跑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高了。有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回母校“探亲”时动情地说:“每天晨跑,不仅锻炼了我的体魄,更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在工作中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所以,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天跑步!”endprint

从昔日遭受质疑到如今成为学校体育的代名词,阳光体育长跑遏制住了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为学生德育素养不断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有效促进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每月进行阳光体育千米晨跑评比考核活动,不断促进阳光体育的规范化开展,实现了阳光体育课程化和制度化。2013年11月,学校荣获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为配套学校千米晨跑课程化的推进,学校每学期还开展一次野外长途拉练。高一学生行程25公里,高二学生行程30公里,高三学生行程35公里。“野外拉练是一项人人参与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团体活动的意义,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和毅力,又培养了班集体互相协调、步调一致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充分彰显了当代中职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董士林还告诉记者:“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拼技术,更要‘拼体能、‘拼人品。晨跑和拉练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学生的终身成长,让学生成为具有发展能力的人才。”

从认辅制到队伍全员化

在云和职技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位教师都要与六七名学生进行认辅结对:当学生在思想、情感上遇到困惑时,认辅教师给予及时的疏导;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认辅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这种帮扶从高一学生进校时就开始,到高二结束时停止,高三顶岗实习期间的帮扶工作主要交给就业班主任完成。

认辅结对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云和职技校虽然地处丽水市,但接近温州、福建等地,因此学校有很多外地生源。仅今年,外地生源就有130多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让外地学生的家长放心,让外地学子尽早融入校园生活,学校老师就主动担任了外地学生的认辅教师。

在2011电子班老师汤刘珍的《德育认辅工作手册》上,记者看到,里面详细地记录了认辅计划、认辅学生档案、电话联系记录、认辅课教案、活动记录、家访记录等。有一次,汤刘珍认辅的一名学生过生日,她就与其他学生一起为这名学生办了一场“神秘生日派对”。还有一次,为了让留在学校的几个外地学生也过上中秋节,汤刘珍就把他们邀请到自己家里,与自己家里人一起庆团圆。虽然自己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是汤刘珍不仅没有怨言,还乐此不疲。她说:“他们来到学校,就是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家人,为家人制造惊喜或者付出汗水,如何不值得?”

据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陈伟华介绍,每个认辅教师还要做到“五个一”, 即每周至少下寝室与学生交流一次;每两周给自己所有认辅学生的家长打一个电话,向家长汇报学校的重大事情、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合理建议等;每月开好一节认辅课;逢节假日搞好一次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

认辅结对,在让学生们增强归属感的同时,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蓝新章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2005年毕业的学生吴小明依然会通过QQ、短信等方式时不时地和他联系。一次,吴小明在玩具厂实习时遇到了人际交往方面的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向蓝新章求助。接到求助电话,蓝新章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和认辅的学生更像朋友,这种情感之间的联系是永远不会变的。”蓝新章告诉记者,他最开心的就是收到这些朋友成长、进步的消息。

近年来,为了增强德育的针对性,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学校将认辅结对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认辅对象从外地学生延伸到全校学生,而认辅教师也从招生教师逐渐扩展到全体教师,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认辅。从2010年开始,学校在认辅的基础上开始推行双班主任制。全校37个在校班级全都配备了正副两位班主任,协作进行班级管理,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治国如此,办校也如此。云和职技校以德育为先导,以“守规矩,会宽容,懂感恩,有责任,能吃苦;有计划,能坚持,讲方法,有效率,求合作”为“真经”,通过构建富有职业特色的德育文化,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切合地方发展需求、符合内涵建设需要的“四化管理”德育特色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校德育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