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的执拗

2014-08-26 10:46史飞翔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8期
关键词:马寅初发言稿北京大学

史飞翔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尽人皆知,他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贡献是很大的。但当年他提出自己的人口论观点时遭到全国上下反对、他执拗地坚持真理的感人细节,很多人却不知。

自从投身经济学以来,马寅初一直关注人口问题。1954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寅初前往浙江省视察。调查中他发现中国人口增长率每年在20‰以上,每年净增人口约1300万,实在是太高了。1955年7月,马寅初写了一篇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发言稿,准备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为慎重起见,他先将发言稿提交浙江省人大代表小组讨论并征求意见。有代表认为,马寅初的观点与马尔萨斯同出一辙。更有代表当面斥责马寅初,“社会主义国家哪来的人口问题”!面对代表们的质疑,马寅初说:“大家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见。但我认为,我的意见和主张是正确的。我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调查研究,下次人大会上还将提出。”

尽管遭遇挫折,但马寅初并不气馁,而是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利用一切机会与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就人口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磋商、恳谈,为人口问题的提案作更充分的准备。1957年3月2日,马寅初终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就“控制人口”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观点。4月27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就中国人口问题做了一场学术演讲。6月,他以这次演讲稿为基础写成书面发言稿,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同年7月5日,马寅初的提案全文在《人民日报》发表,这便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让马寅初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良苦用心换来的却是一系列灾难。1958年年初,《光明日报》开辟专栏批判马寅初。与此同时,《文汇报》、《北京日报》、《新建设》、《经济研究》等报刊相继发表文章批判马寅初。一时间,马寅初成为众矢之的,成了“人民公敌”,不少人劝马寅初偃旗息鼓,就连马寅初的老朋友周恩来也劝他暂时收一收,甚至告诉马寅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是,执拗的马寅初断然拒绝。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工作报告中不点名地批判了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

1959年12月24日,北京大学人口问题研究会召开大会,由马列主义教研室的教师作“批判马寅初人口论”的报告,参加大会的人有8000多人。一时间乌云压顶。第二天,马寅初在《北大校刊》上发表了《重申我的请求》。他声明:“我虽然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此时,马寅初身处逆境,但他担心的不是个人的前途、命运,而是怎样捍卫学术的尊严和独立性。为此,他顶着巨大压力,与那些批判他的人作最顽强的斗争。

日后,谈起这段经历,马寅初坦然地说:“在论战很激烈的时候,有几位朋友力劝我退却,认一个错了事,不然的话会影响我的政治地位。他们的劝告,出于诚挚的友爱,使人感激不尽,但我不能实行。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绝不应向困难低头。我认为在研究工作中事前要有准备,没有把握,不要乱写文章;写了之后,就要勇于更正错误,但要坚持真理,即便于个人私利甚至于自己宝贵生命有所不利,亦应担当一切后果。”1960年1月,马寅初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1979年夏,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的胡耀邦为马寅初平反,他含着眼泪说:“当年毛主席要肯听马老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突破10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当时,马寅初已经98岁高龄,下肢瘫痪,耳朵也有点儿背。他坐在轮椅上听了为他平反的通知后,淡淡地说了一句:“20年前中国的人口并不多,现在太多了,你们不要再误事了。”

猜你喜欢
马寅初发言稿北京大学
我来做侦探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小康社会”主题班会发言稿作文导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马寅初巧喻教子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
首次全面披露了中央对马寅初平反的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