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发病分析

2014-08-26 13:33蒋玉立
上海医药 2014年14期
关键词:大肠癌流行病学发病率

蒋玉立

摘 要 目的:分析殷行社区居民大肠癌发病特征。方法:统计分析2003-2012年居民大肠癌粗发病率、性别和年龄段等指标。结果:大肠癌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发病为全部肿瘤的前二位;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结论:大肠癌的发病率高,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发病人群。

关键词 大肠癌 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47-03

殷行社区位于上海东北角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约20万,2012年肿瘤现患病人3 721名。本文进行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为防治提供资料。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

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上海市恶性肿瘤报告方法》中规定的,全市具有恶性肿瘤诊断能力的173家医院所报且经核实,户口为殷行社区的大肠癌病例。通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上海市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获得2003-2012年大肠癌患者死亡个案资料。每一病例都经过社区医生随访核实、复核和剔除重复后,将信息录入系统。对仅有死亡资料而无发病报告的病例,核实后为恶性肿瘤的补发病例。本文所指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合称。

人口资料

根据上海市杨浦区公安分局提供的各年度年末人口数,算出各年度年人口数。

统计分析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对登记的大肠癌发病资料进行编码及分类统计。应用EXCEL2007计算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不同性别、年龄的粗发病率,用1966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化率。卡方检验,α=0.05。

结果

大肠癌发病例数

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数为913例,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在全部肿瘤发病中顺位一直在前二位。1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不同性别的大肠癌发病

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新发病例中,男性517例,10年粗发病率为66.9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9.74/10万;女性396例,10年粗发病率为52.8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84/10万;男女性别比1.31﹕1;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62,P<0.01,表2)。

大肠癌发病的年龄分布

以5岁为1个年龄组,将10年大肠癌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划分,共划分为18个年龄组,对各年龄组的发病人数分别进行统计。大肠癌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增加,从45岁以后开始急剧上升,80岁后逐渐下降;65~74岁年龄段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 =10.62,P<0.01),85岁以上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33,P<0.05,表3)。

讨论

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为27/10万[1-2]。本研究资料显示,我社区2003-2012年平均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高于2003-2007年上海市大肠癌43.35/10万的粗发病率、22.23/10万的标化发病率[3]。10年间的大肠癌总体发病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但由于城市人口的上升和人口的老龄化,不难推测,大肠癌发病的绝对数在上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高脂肪、低纤维化的膳食结构,体力活动减少,这些因素使得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大大增加[4]。本社区男性标化发病率为29.74/10万,女性标化发病率为20.84/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与一些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仿[5]。造成性别患病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方式不同、职业差异、工作压力等所导致暴露的致病因素机会不同。

年龄作为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在大肠癌的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据本研究结果,大肠癌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从45岁以后开始急剧上升,到80岁之后开始下降。由此可见,中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社区大肠癌防治卫生服务队伍,要关注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癌知识宣传,优化居民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健康促进手段,降低社区大肠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郑荣寿, 张思维, 吴良有, 等. 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2, 21(1): 1-12.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所办公室,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08[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9: 50-52.

李德錄, 吴春晓, 郑莹, 等. 上海市2003~2007年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J]. 中国肿瘤, 2011, 20(6): 413-418.

郑莹, 龚杨明. 上海地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的研究和实践[J]. 中国肿瘤, 2013, 22(2): 86-89.

朱美英. 上海市松江区大肠癌发病状况及趋势分析[J]. 上海市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9(9): 429-431.

(收稿日期:2014-03-25)endprint

摘 要 目的:分析殷行社区居民大肠癌发病特征。方法:统计分析2003-2012年居民大肠癌粗发病率、性别和年龄段等指标。结果:大肠癌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发病为全部肿瘤的前二位;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结论:大肠癌的发病率高,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发病人群。

关键词 大肠癌 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47-03

殷行社区位于上海东北角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约20万,2012年肿瘤现患病人3 721名。本文进行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为防治提供资料。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

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上海市恶性肿瘤报告方法》中规定的,全市具有恶性肿瘤诊断能力的173家医院所报且经核实,户口为殷行社区的大肠癌病例。通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上海市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获得2003-2012年大肠癌患者死亡个案资料。每一病例都经过社区医生随访核实、复核和剔除重复后,将信息录入系统。对仅有死亡资料而无发病报告的病例,核实后为恶性肿瘤的补发病例。本文所指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合称。

人口资料

根据上海市杨浦区公安分局提供的各年度年末人口数,算出各年度年人口数。

统计分析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对登记的大肠癌发病资料进行编码及分类统计。应用EXCEL2007计算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不同性别、年龄的粗发病率,用1966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化率。卡方检验,α=0.05。

结果

大肠癌发病例数

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数为913例,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在全部肿瘤发病中顺位一直在前二位。1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不同性别的大肠癌发病

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新发病例中,男性517例,10年粗发病率为66.9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9.74/10万;女性396例,10年粗发病率为52.8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84/10万;男女性别比1.31﹕1;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62,P<0.01,表2)。

大肠癌发病的年龄分布

以5岁为1个年龄组,将10年大肠癌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划分,共划分为18个年龄组,对各年龄组的发病人数分别进行统计。大肠癌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增加,从45岁以后开始急剧上升,80岁后逐渐下降;65~74岁年龄段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 =10.62,P<0.01),85岁以上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33,P<0.05,表3)。

讨论

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为27/10万[1-2]。本研究资料显示,我社区2003-2012年平均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高于2003-2007年上海市大肠癌43.35/10万的粗发病率、22.23/10万的标化发病率[3]。10年间的大肠癌总体发病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但由于城市人口的上升和人口的老龄化,不难推测,大肠癌发病的绝对数在上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高脂肪、低纤维化的膳食结构,体力活动减少,这些因素使得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大大增加[4]。本社区男性标化发病率为29.74/10万,女性标化发病率为20.84/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与一些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仿[5]。造成性别患病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方式不同、职业差异、工作压力等所导致暴露的致病因素机会不同。

年龄作为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在大肠癌的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据本研究结果,大肠癌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从45岁以后开始急剧上升,到80岁之后开始下降。由此可见,中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社区大肠癌防治卫生服务队伍,要关注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癌知识宣传,优化居民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健康促进手段,降低社区大肠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郑荣寿, 张思维, 吴良有, 等. 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2, 21(1): 1-12.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所办公室,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08[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9: 50-52.

李德錄, 吴春晓, 郑莹, 等. 上海市2003~2007年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J]. 中国肿瘤, 2011, 20(6): 413-418.

郑莹, 龚杨明. 上海地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的研究和实践[J]. 中国肿瘤, 2013, 22(2): 86-89.

朱美英. 上海市松江区大肠癌发病状况及趋势分析[J]. 上海市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9(9): 429-431.

(收稿日期:2014-03-25)endprint

摘 要 目的:分析殷行社区居民大肠癌发病特征。方法:统计分析2003-2012年居民大肠癌粗发病率、性别和年龄段等指标。结果:大肠癌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发病为全部肿瘤的前二位;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结论:大肠癌的发病率高,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发病人群。

关键词 大肠癌 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47-03

殷行社区位于上海东北角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约20万,2012年肿瘤现患病人3 721名。本文进行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为防治提供资料。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

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上海市恶性肿瘤报告方法》中规定的,全市具有恶性肿瘤诊断能力的173家医院所报且经核实,户口为殷行社区的大肠癌病例。通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上海市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获得2003-2012年大肠癌患者死亡个案资料。每一病例都经过社区医生随访核实、复核和剔除重复后,将信息录入系统。对仅有死亡资料而无发病报告的病例,核实后为恶性肿瘤的补发病例。本文所指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合称。

人口资料

根据上海市杨浦区公安分局提供的各年度年末人口数,算出各年度年人口数。

统计分析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对登记的大肠癌发病资料进行编码及分类统计。应用EXCEL2007计算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不同性别、年龄的粗发病率,用1966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化率。卡方检验,α=0.05。

结果

大肠癌发病例数

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数为913例,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在全部肿瘤发病中顺位一直在前二位。1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不同性别的大肠癌发病

2003-2012年殷行社区大肠癌新发病例中,男性517例,10年粗发病率为66.9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9.74/10万;女性396例,10年粗发病率为52.8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84/10万;男女性别比1.31﹕1;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62,P<0.01,表2)。

大肠癌发病的年龄分布

以5岁为1个年龄组,将10年大肠癌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划分,共划分为18个年龄组,对各年龄组的发病人数分别进行统计。大肠癌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增加,从45岁以后开始急剧上升,80岁后逐渐下降;65~74岁年龄段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 =10.62,P<0.01),85岁以上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33,P<0.05,表3)。

讨论

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为27/10万[1-2]。本研究资料显示,我社区2003-2012年平均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高于2003-2007年上海市大肠癌43.35/10万的粗发病率、22.23/10万的标化发病率[3]。10年间的大肠癌总体发病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但由于城市人口的上升和人口的老龄化,不难推测,大肠癌发病的绝对数在上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高脂肪、低纤维化的膳食结构,体力活动减少,这些因素使得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大大增加[4]。本社区男性标化发病率为29.74/10万,女性标化发病率为20.84/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与一些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仿[5]。造成性别患病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方式不同、职业差异、工作压力等所导致暴露的致病因素机会不同。

年龄作为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在大肠癌的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据本研究结果,大肠癌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从45岁以后开始急剧上升,到80岁之后开始下降。由此可见,中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社区大肠癌防治卫生服务队伍,要关注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癌知识宣传,优化居民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健康促进手段,降低社区大肠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郑荣寿, 张思维, 吴良有, 等. 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2, 21(1): 1-12.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所办公室,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08[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9: 50-52.

李德錄, 吴春晓, 郑莹, 等. 上海市2003~2007年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J]. 中国肿瘤, 2011, 20(6): 413-418.

郑莹, 龚杨明. 上海地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的研究和实践[J]. 中国肿瘤, 2013, 22(2): 86-89.

朱美英. 上海市松江区大肠癌发病状况及趋势分析[J]. 上海市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9(9): 429-431.

(收稿日期:2014-03-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肠癌流行病学发病率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