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曲艺“凉州贤孝”研究综述

2014-08-26 10:41张文敏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张文敏

摘要:凉州贤孝作为民间传统曲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凉州贤孝”的研究由原始的单一记录梳理,逐渐转向系统性、多角度的研究,但在对其

唱词的系统性及唱词风格的独特性研究仍需加强。

关键词:凉州贤孝;民间曲艺;研究状况

中图分类号:J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一.凉州贤孝的基本概况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一种甘肃民间说唱曲艺艺术,由当地汉族盲艺人,手持三弦或胡琴等,自弹自唱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在表演中,说白、咏唱及伴奏一人能独立完成。唱词语言以

凉州方言为主,多为五、七、十字句,均用方言韵,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演唱时,艺人们能与听众互动交流,并且能即兴创作,妙语连珠。

1、凉州贤孝的唱词内容多为古今的英雄贤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孝子贤孙的故事,按照内容可分为“国书”和“家书”,前者主要是以帝王将相、国家兴亡为主要内容,后者主要以人情世俗、悲欢

离合的生活故事为主,不管是“国书”还是“家书”,其目的都在于劝善,劝诫世人为贤行孝,故名为“贤孝”,也叫“凉州劝善书”。“贤”和“孝”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范畴,其中“孝”更是儒家思

想的核心,凉州贤孝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和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对贤孝思想的传播给予这个社会一定的正能量,对大众的思想言行都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对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凉州贤孝是用当地的凉州方言演唱的,其唱词具有浓郁的口语性、趣味性,纯正地道的发音,幽默风趣的方言词、俗语、谚语,还有生活化的表达都为研究凉州方言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凉州贤孝作为

凉州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民俗现象,民众的社会生活、风俗礼仪、价值观念、信仰等等都可以在凉州贤孝的演唱中有所反映和体现。而且这些民俗现象往往是以凉州方言为载体,对凉州

贤孝语言中可以窥探出很多当地的民俗现象。而且,对于凉州贤孝平仄、押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音乐价值。

3、凉州贤孝主要流行地在甘肃武威,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调查,凉州贤孝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了,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首先,凉州贤

孝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一方面,传承主体在逐渐的丧失,很多有成就的老艺人都以作古,另一方面,由于凉州贤孝的演奏主体是盲人,所以在技艺的传授上有很大的困难,再加之经济以及社会上

的一些原因,出现了师傅不愿带徒弟,人们也不愿去学的现象,所以导致了凉州贤孝的传承出现了很大的困境,当没有人能够掌握这门技艺的时候,这种艺术形式也就消亡了。其次,由于受到多元文化

和多元娱乐方式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凉州贤孝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经不为年轻人接受和喜爱了,受众的逐渐萎缩也使得贤孝的发展面临着困境。

二.“凉州贤孝”的研究状况

1、 关于凉州贤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发展、传承和保护的研究。这方面的相关文章有李垚的硕士论文《濒危中的“凉州贤孝”——人类学视角对“凉州贤孝”的调查与研究》,该文章主

要从贤孝艺人、贤孝听众方面分析了凉州贤孝的生存发展状况,还多贤孝传承的困境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立凉州贤孝的保护机制。还有冯晶、陈丽娟的《传播环境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以甘肃武威“贤孝”口传艺术为研究个案》,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贤孝”的传播环境的变迁,探讨了传播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该文章从传播环境的角度对贤孝发展的

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定的传承和保护的建议,这对凉州贤孝的传承和保护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此类的文章还有一些,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2、 关于凉州贤孝唱词和语言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李贵生和钱秀琴的著作《凉州贤孝的唱词整理与研究》,该书对凉州贤孝的唱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对凉州贤孝的语法、方言词

语和修辞现象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这本著作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还有钱秀琴发表的期刊文章《凉州贤孝唱词的语言特色》、《凉州贤孝唱词叠音现象探析》。

3、 关于凉州贤孝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音乐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周亮的《试论贤孝的艺术价值、社会功能和传承发展》这篇文章主要对贤孝的地域特色

和艺术价值,思想内容和社会功能,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分析论述。刘庆赟的《凉州贤孝的美学特征》,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凉州贤孝的音乐美、形式美和语言美,此外他的另一篇文章《凉州贤孝的文学

性》探讨了来凉州贤孝的文学魅力。霍志军的《凉州“贤孝”艺术的文化渊源及特色》探讨了凉州贤孝的体式特点、历史渊源及其审美特质。音乐方面的主要有王坤、黄伯元的《凉州贤孝及其音乐刍议

》,对凉州贤孝独特的节奏、结构和曲调进行了分析研究。

4、 关于凉州贤孝历史渊源和沿革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李贵生的《源流·仪式·功能:民俗学视野下的“凉州贤孝”》,孙寿龄的《凉州贤孝源于西夏》,魏育鲲的《“凉州贤孝”初探》等

等。其中李贵生的李贵生的《源流·仪式·功能:民俗学视野下的“凉州贤孝”》一文认为:“凉州贤孝”这一民间说唱艺术起源颇早,至迟魏晋时期古凉州民间说唱艺术就已存在,佛教的流传和佛教僧

侣俗讲的流行,给古凉州民间说唱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隋唐时这一艺术达到极盛。宋元以后,民间艺人在题材和主题上对古凉州民间说唱艺术加以改编,除了说唱敦煌变文一类传统的曲目外,还不断吸收当

代流行的题材并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以表现“贤”与“孝”为主题的新曲目。

三.对“对凉州贤孝”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凉州贤孝”以苍劲有力的格调,表现当地的民风民情,刻画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背后折射出的对于人的生活、生命的真谛的领悟,使得“凉州贤孝”的弦音久久回荡在丝绸古道上,经久不衰。

曲艺语言与文学语言是有差别的,但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小调“贤孝”的语言又和传统的曲艺京剧、豫剧,粤剧语言表达等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前人大多对甘肃“凉州贤孝”形成、内容、文化基础,表

达方式、语言特点等现状的调查研究已有很大的进展。但对唱词的语言艺术研究却涉及不多。

唱词语言的繁衍、发展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当中。在语言方面,其唱词语言以当地方言为主,语言富有口语行,通俗性,幽默诙谐、生动活泼中又耐人寻味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在音乐方面,其唱腔

吸收了特有的方音杂调和地方民歌正是其说唱的精髓所在。正是基于凉州人说话的节奏及特有的语言特色,使得“凉州贤孝”成为古老的极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

研究“凉州贤孝”的语言艺术的运用和表达,对于“贤孝”的继承与发展意义重大。从修辞角度,首先,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其唱词语言的语音、词汇、句式、辞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

,进而深入地探讨“凉州贤孝”的语言表达效果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其次,通过对“凉州贤孝”语言的系统研究,进一步的分析其语言风格方面所表现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凉州贤孝唱词整理与研究》李贵生,钱秀琴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2]《古老的民间艺术——凉州贤孝》刘纳,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

[3]《武威: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马顺龙,甘肃日报,2011年12月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