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中的神仙世界

2014-08-26 10:41林君妍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林君妍

摘要:《搜神记》中描绘的神仙世界瑰丽多彩而又神奇飘逸,丰满的人物形象,浪漫色彩的想象,令人观之而忘俗。我们可以从《搜神记》中众多仙人的神奇事迹和他们超凡神通的描述看出仙人们成仙的途径、神仙世界中仙人类型的变迁、各类仙人的特征。《搜神记》揭露了人们对“仙乡乐土”的神仙世界深切向往的心理特征以及这种向往从上古至晋朝的内在变迁。

关键词:搜神记;神仙世界;仙人类型;神仙信仰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搜神记》中关于神仙的故事多不胜数,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神仙信仰、神仙形象、神仙类型、神仙性格、崇仙心理、神人关系等方面,繁杂庞大。本文只探讨神仙类型,将其粗略地分为三类:神人、道人和鬼人。这三类神仙又各有其特点,旗帜鲜明。神人飘逸脱俗超然人世,道人堕入凡俗于红尘中挣扎,鬼人肆意妄为乖张异人视人命如草芥。从这三类神仙类型的变迁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人类心理特征的流变,人们膜拜神人,畏羡道人但却十分惧怕鬼人。

(一) 神人的定义

《说文解字》称“神者,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1]《说文》开篇先言天地之始,再说天神和祥福,可见人们心中最期盼的不过就是生有福气,得天神庇佑,无灾无难。《搜神记》中关于神人的记载卷一有15条,我们可以通过对神人的种种描述中提炼出共同特征从而得出结论。

一、 神人都很长寿。赤松子从神农时代一直活到有史可辨的尧舜时期。琴高浮游冀州涿郡二百余年。而且他们都有死而复生的本领,几乎可以说是不死的。二、神人多植食,不食人间烟火。偓佺好食松实,师门多食桃葩等。三、神人出入皆有风雨相随,或能掌风雨或能掌烟火,威能极大本领高强。四、神人能助凡人成仙,掌握着由人升仙的重要秘密,要是锲而不舍地跟随他们就有机会成仙。炎帝少女就跟随者赤松子而后成仙。而受服偓佺所赠之松子者皆活三百岁。五、有时候神人们会以平常人的形象出现。平常生尝为华阴市门卒,赤将子舆是个木工,还曾于市门中卖缴,冠先是个渔夫,偓佺是槐山采药人,陶安公是个打铁的。

六、神人成仙的途径有记载可考大略有三种,第一,如赤松子主要是通过服水玉散(水玉也就是水晶)然后入火焚烧而成仙。人们坚信通过自焚而死必定能够成仙。“‘入火自烧则是从凡人升为仙人的重要手段(当然在这之前还需要做一些准备的工作,如像服水玉之类)。”[2]所以多有宁封子故事,宁封子明明已经把自己烧死了,只余骨灰,这样一个烧死的人,人们依旧执拗地认为他已经成仙。第二种,则如陶安公之流,他是个铸冶师,行火时火气散上紫色冲天,他的技艺十分纯熟达到了顶点终于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以赤龙迎之成仙。第三种则是,向仙人学习成仙之秘诀。有“崔文子,泰山人也,学仙于王子乔。”之类记述[3]。

据以上种种可以得知,这些神仙虽然在凡俗行走,但不以一己之力扰乱尘间事,无涉凡尘。他们游离于尘世之间,若有若无,来去自如。去时不知往何处,来时往往在人间。虽然有时候会以平常人的形象出现,更多的是因为兴趣所致或存己全身或游戏。赤松子条明言:“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4]人间不过是他们游戏的一个场所罢了。

“高尔基说过:‘一般来说,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底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艺术概括中的反映。这就说明了神话的产生,也是基于现实生活,而并不是出于人类头脑里的空想。”[5]换而言之,神话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夸张,刨去那些夸张的部分,神话反映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心理。在《搜神记》中人们对神仙的各种想象,恰恰表现出了人们对神仙的真正想法。他们求长生求不死(求长生是人类的自然要求),所以赤松子等神仙都十分长寿。其次他们又十分地惧怕死亡希望可以打败死亡,所以他们塑造的神仙多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再次这些神仙都十分地神通广大,跟随他们的人也可以成仙,这就表明了人们的心里隐秘地存在着有朝一日能够飞升成仙的的愿望。这种心理特征流传下来,对于魏晋时人来说求神仙也是一道深刻的印记,溶于他们的血脉之中代代流传。

(二)道人的定义

魏晋时人固然继承了秦汉时的神话,但此时随着汉末道教的建立和流波,此时的神话也发生了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可以称之为仙话,因为它主要是以道教、道士和道术为主要组成内容。故事中的道士们固然也都神通广大,但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不能被称作真正的神仙,所以笔者姑且称之为“道人”。随着这种变化,魏晋时人的神仙信仰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到了仙话时代,“人仙”故事固然也让人惊叹,但再也没有了最初让人头脑发热的悸动,也失去了让人怦然心跳的崇拜。到了于吉、左慈、葛玄时代,神仙彻底地堕入了凡俗,他们的品格几乎是普通人类的真实写照,所不同的只是他们拥有强大莫测的超自然力量罢了。人们虽然也惧怕他们的力量和本事,但这并不是对自然天威神秘莫测的发自内心的敬畏,而是对一种非人的强大力量的惧怕(对于力量本质的惧怕),因为这种力量很容易会收割他们的生命和折损他们的利益。

“人仙时代”的成仙途径则反映了国人最常见的撞大运碰运气的心理和人人皆有可能成仙的心理期冀。他们希望能够偶遇“异人”“至人”“神人”,得其青睐通过师生传承传其神仙丹诀从而成仙。刘根就是这么一个运气极佳之人。卷一十六“刘根,字君安,京兆长安人也。汉成帝时,入嵩山学道,遇异人,授以秘诀,遂得仙。”[6]“吴猛,濮阳人……遇至人丁义,授以神方。又得秘法神符,道术大行。”[7]亦可佐证。

葛玄在和客人吃饭的时候,谈到变化之术,他的客人说:“吃完饭,先生变个法术表演一下吧。”而葛玄居然也照做了,他喷出口中的米饭,化为大蜂数百,尽数飞到客人的身上,却也不蜇人,不过是吓吓这个提出要求的客人。他还能使蛤蟆及爬虫燕雀之类的随乐起舞,或者是冬天的时候为宾客设宴时能有生瓜果,夏天的时候能得来冰雪。这不过是雕虫小技,与烛龙的呼气为冬吸气为夏有着天渊地堑之别。至此,道术已经沦为了一种表演的工具,只剩下了观赏性和娱乐性,跟《搜神记》卷二第十中“天竺胡人耍数术”记载的“晋永嘉中,有天竺胡人来渡江南。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复续、吐火,所在人士聚观。”的哗众取宠的表演有什么区别? [8]这些神通本领失去了它的神秘性、至高性,他们只能称之为“有法力神通的道士”,也不过是权贵宴席上的表演娱乐节目的戏子罢了。

(三)鬼人的定义

还有,一类神仙在《搜神记》中也是常见的,他们与前头所说的两类神仙大有不同。前面两类神仙皆是由人成仙,而这一类则是由鬼成仙。“鬼人”的神仙形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不外于人类对死亡的惧怕,他们无法逃避死亡,无法延长生命,面对终有一日会来临的死神,他们天真地幻想,人死后并不是神消魂灭,什么东西都不曾存留于人间。人类的精神或者说是魂体会代替者他们继续在人间活动,延续着他们生前的意志,甚至获得比未亡时更大的本领。他们可以操纵活着的人的生命,也可以掌控死了的鬼的生活。如此一想,面对死亡,他们可以更加从容,横竖他们的精神还将长存于人间。我们姑且把这些死后成仙者称之为“鬼人”。如“宋时,弘农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9]刘王巳、蒋子文、刘赤父、孙阿等人事迹亦可佐证。

我们可以讲讲卷十六第五则“蒋济亡儿求职”,这则故事又见于《三国志·魏志·蒋济传》,从这则故事中透露出许多微妙的意味,细细品尝方可知其大意。蒋济仕魏,时任领军将军。有一日,他的妻子梦见他早夭的儿子梦中哭诉:“我生下来就是卿相子孙,生活优渥享尽富贵荣华。死后却为泰山卒役,生活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现在太庙西厢祭祀时唱礼赞的那个孙阿死后会成为泰山令。请母亲为我转告父亲,请他嘱咐孙阿让把调换我到松快點的地方去吧。”他父亲以为无稽之谈,不予置信,亡儿再入梦中,凄切恳求,言孙阿之形状且明日日中当死。阿母心痛,醒来告诉蒋济,蒋济遣人去观孙形容,正如儿言。蒋济泣涕,忙去见孙阿,重赏他并恳求他善待亡子。孙阿应诺,果日中心痛而亡。后儿复来,语其母:“孙阿诚信,现我已转为录事,每日只管记录缮写。”

这个故事明白地告诉我们一个新的世界,即“鬼的世界”,人死后多会去此处。而死去的人有些是苦力要服很重的劳役,而有些却成为了掌管这些鬼的长官。这种阶级安排正如现世一般十分不公平,它恰好反映了现世的阶级制度。但是这里面揭示了一种更深层次意义上的嘲讽。人死后是做卒役苦力还是当令县(县一级的行政长官)、主薄、府君并无什么明确的规定,生前享福得志死后痛苦潦倒比比皆是,卷五第七则“赵公明府参佐”中的鬼仙有言:“人生有死,此必然之事。死者不系生时之贵贱。”[10]即言人死后之待遇并不与生前之贵贱有关系。这正是对等级制度的一种深深的嘲讽,活着的时候有阶级,死后还是有阶级之分,只不过这种阶级发生的极大的颠覆,统治者将被统治,被统治者统治统治者。生前高官,死后苦役,生前小吏死后掌权,这种种反差只是寄寓了平民百姓一种十分可怜可笑的自慰——说不定死后你这高官要在我这平民手中讨生活,生前你践踏我,死后我折磨你,隐隐揭露出了人们对这种阶级制度不公平的深深愤恨和急迫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愿望。而人类无疑是十分怕死又非常惧鬼。有些鬼长期滞留人间,拥有高明的法术,人类常常被其戏弄、侮辱甚至虐杀。

最后要说的是,《搜神记》中所描绘出来的神仙世界丰富多彩,笔者不过借一二事例来说明神仙世界中仙人类型的转变,此种转变与道教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人类心理的成熟又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2]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1960年版。

[4]钱振民点校《搜神记》,第15页。

[5]袁珂《中国古代神话》,第13页。

[3][6][7][8][9][10]钱振民点校《搜神记》,